阅读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回答问题: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A.“春花秋月何时了”所蕴含的深层情感是什么?B.“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言外之意是什么?C.为什么说以“一江春水”喻“愁”意境深远?

  呵呵。首先我带着严格的一种态度来回答你的问题。 这种类型的题目,你不要太多关注。力以提高自身文学修养为主。当然。如果不是很喜欢,则不要太过勉强。没有谁比谁理解的好,或者优秀。只有说在各自的层次上,各有所悟。所悟无高低贵贱,优异低劣。硬以区分,那是庸人所为而已。
  A, 春花秋月何时了。 这句很深。他代表了。三个写作层次。解答如下。
  诗文有三个基本层次,第一层次呢就是你有所思有所会,有所抑郁欢乐,首先想以一个句式直接表达出来。如“我很爽”之类。这个是第一层次。
  第二呢。就是要表达的时候。不直接铺陈,而是借物托思,创造意境。比如我自己胡乱写一个“心如水静花月淡,坐看春山第一闲”。我自己,就是心里很闲适所以,心里就想水一样安静。花月一样淡淡。这儿是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就是以小我的情怀,广而大之。无境无我。这样的诗,是别人看起来,有如自己的感受一样,心灵得到触动。这样的诗寄托的情怀,是一种既大众,又有自我的情怀。比如最简单的静月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已经推广一个最寻常的意境。到人人都会心里有所触会。
  所以要来解答你第一个问题呢。其实就是李煜在长期愁闷中,感觉无休无止。所以他说,春花秋月何时了。你说,这不正是在说,时间没有休止,四季更替,愁烦依旧吗。所谓春花秋月,只是一个代指而已。只是他用春花秋月来创造出的意境。
  B, 雕栏玉砌句。没有什么言外之意。朋友。其实所谓言外之意,只不过是某些人自以为是,自以为比别人懂得多看得深,而沾沾自喜,设想出来的题目而已。一句诗,在不同人的看来,本来就该多姿多彩,焕发出不同的境界才对。只是朱颜改,就是说,故国的一切还在,只不过景色边的人,却变了。不再是我。已经不是我的国度。
  C, 春水句。所谓寓意深远。那是因为阅读的人,没有这个阅读水平。认为写的深远。请问朋友,如果有诗可以写的更深远呢?只是李煜运用的很合适,很恰当的形容。说愁情就像春水东流不断。
  最后我对以上的回答说一句。表达我对文学的看法。文学,是大家的,大众的。做文字没什么可以沾沾自得,以为高人欣赏一等。每个人的心境不同,境界不同。所看所触碰,本有不同。这很自然。比如有比作者更高一筹的作家来看,他写的,岂不就很庸俗平淡?我高考语文第二张试卷,就扣2分。填诗句,扣了一分。剩下的一分,不知道扣到哪去了。我平时重来不注重这些。文学重要的,是你心境快乐,心境提高。而不是迷恋于一词一阕。每个字,每个句子。只有运用的最合适,才能发挥最精美的优势,造出最恰当的气势。就算一时答不出来此类问题,也没什么妨碍的。自信,开心就好。人生如梦,何必自扰。
  Zgdong..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01
A..“春花秋月何时了”,是联合式,作主语,指沉醉在春秋佳景里。解示美好的事物如同繁花再现,更喻含留恋之情。B.“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这个是指物是人非,故国的土地,旗帜不在是南唐,指的是自己无何奈何的境地,和对故国无限的怀念。C.为什么说以“一江春水”喻“愁”意境深远?以水喻愁,含蓄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彰显出形象大于思想,是故意境深远。
第2个回答  2011-11-01
a,触景生情,b,物是人非,c,川流不息
第3个回答  2011-11-01
a,触景生情,b,物是人非,c,川流不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