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古文选(一)先秦作品之《左转》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7
文学常识: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原名《左氏春秋》,一般认为其作者是鲁国史官左丘明,西汉末年认为是孔子所作《春秋》经文的“传”,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实际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记事以《春秋》所载鲁国十二公为次序,记载了春秋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并触及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

《春秋》即《春秋经》,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共35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年至公元前479年(鲁哀公16年)。

“三传”其实就是《春秋》的详细版。

《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左传》。

故事概括:

1、《郑伯克段于鄢》是《春秋左氏传》中的名篇。

2、《左传》对这件事情的前后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记叙。点名了郑庄公(郑伯)与母亲武姜、弟弟共叔段之间矛盾的由来,叙述了互相间争夺权位、明争暗斗,直至兵戎相见、一决胜负的经过,还描写了郑庄公与母亲解决矛盾的余波。

3、故事曲折生动,刻画细致入微,客观上展示了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趋势。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不可调和的冲突。

人物形象:

姜氏:偏袒(因为庄工不是顺产,想“废长立幼”,未果)、感情凌驾于国家(帮助幼子上位)。一句话:不顾国家大局,偏心、自私。

共叔段:无能(公子哥,城府不深)、贪婪、愚蠢、野心勃勃(不断的扩张,还要篡位)。

庄公:有计谋、城府深,如对姜氏和共叔段采取了欲擒故纵、后发制人的策略;狠毒、不留情面,如对付共叔段、置姜氏于城颖,并发誓不相见;虚伪,如隧而相见的情节等。

其他知识点:春秋笔法的含义及在本文中的表现:

《春秋》通过微言大义的方式来体现作者的褒贬之情,也就是一字寓褒贬的属词,后来称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为“春秋笔法”。

详细分析:

1、“不弟”指公书段不像弟弟,对兄长不敬重;

2、“如二君”指庄公和共叔段,如同两个国君之间打仗,所以说“克”(战胜、攻克);

3、“讥失教也”讽刺正庄公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弟弟;

4、“郑志”指郑庄公蓄意杀弟的本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