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仁第四》(15):一以贯之

如题所述

【原文】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翻译】孔子说:“曾参啊,我的道有一个核心贯通啊。”曾子回答说:“学生明白了。”孔子出去后,其他的学生就来问曾参:“夫子的道,是什么呢?”曾子说:“夫子的道,不过是忠恕二字而已啊。”

【我的理解】

参,即是曾参。孔子学生,相传《大学》就是曾子所做,儒家奉曾子为“宗圣”,可见其地位。

何为“忠”?尽自己百分百的能力,就是儒家所说的“忠”,并不是后世以为的“忠心耿耿”。

何为“恕”?将“恕”字上下拆开看,便是“如、心”二字。感同身受,推己及人就是“恕”。

这两个字能做到,行走社会,也就没有什么缺陷了。能尽力做事,便不落人口舌。能推己及人,便是仁爱,便能与人为善。

忠恕二字,属于浅显但不浅薄,好说却不好做一类。忠恕二字,绝不保人大富大贵,但最起码可以让人少结恩怨,安稳一生。这叫保底的智慧。

但是,夫子之道,是不是曾子说的忠恕之道?这并不好说。

凡孔子教学,一个学生有一个学生的问题,便有一个学生的答案。

曾子其人,忠厚耿直,“忠恕”二字,本就是他所擅长的,也是他实践的最多,也最得心应手的。故而他所领悟的,便是忠恕二字。

但凡把某一品质发挥到极致,都能一以贯之。若是颜回、子贡、子路、闵子骞等学生,所体会的一以贯之的道,又会有不同。此谓疏通同归。

故而,也可以说,孔子并不是有个“道”一以贯之,而是以一个核心贯彻所学、所行,就是夫子的“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