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心致志做好每一件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4
我们每个人,都在追赶着生活的浪花,为自己编织着各种美好的图画。然而要想走上成功之路,还是必须依靠坚实的脚步。人们常说:“要想学得惊人艺,专心、虚心加恒心。”、“不怕事难为,就怕心不专;只要人有恒,万事都能成。”对于成长中的人来说,从小培养‘专一’和‘有恒’甚为重要,因为它关系到一个人今后的长远发展和事业的成功。

看电视里一档介绍中国核潜艇之父事迹的专题节目,真的为这位老人终身致力于核潜艇事业的专心致志的精神所感动。他从1958年开始,一直到今天,整整六十年,这才真的是 “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 呢,这件事做好了,他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核心就是专心致志。

只有这样才能全身心的投入进去,才能心无旁骛,把心力集中到一点上,心力聚焦到一点,就能铄石流金翻江倒海。这一条,真的是至关重要呵。前几天,看到有一种说法,说要真心去干一件事,就要花上一万小时,这也是最基本的时间保证。可是,相对于人家的六十年来讲,一万小时真是小儿科了。

术有专攻,一个人不能什么都懂,一个领域需要花费7年的时间才能达到专业的角度,选自己喜欢的领域,努力做一件事足够。

从前有个国王,想为国家找一个宰相,后来他找到一位可以担当重任的人,国王为了试验他,假意说要杀他,经人说情,于是要这个人捧着一个盛满油的盘子,从东城捧到西城,不准滴出一滴,否则便要杀头。这样的条件其实很不容易做到,他捧着盘子走在路上,他的父母妻子哭他,他没看见;有极美的女人从他身边走过,他也没有看见;后来,忽然来了一头疯象,吓得满街人四处乱窜,但它仍是一心一意在盘子上,不为所动。不久又遇到皇宫失火,众人急忙救火,闹的纷乱不堪,而殿梁上的一窝马蜂,被火烧出,四处蜇人,这人虽然被蜇了几下,仍然毫无所觉,依旧专心致志地捧着油盘往前走。最后,他一滴油也没有滴下来的到达了目的地。国王便封他为相,因为国王认为:“一个人做事能够如此专心,便是八国之乱,也可以平定下来,何况其他!”

这个故事的意义,在于叫人不要让情绪感染自己,注意力集中起来不受外界干扰,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

集中注意力是一种能力,它可以将思维与行动集中在某一特定目标上。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在工作量日益增加,和资讯发达的今天,已成为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我们可以将集中注意力想象成利用放大镜将阳光集中到一张白纸上,透过镜片将散射的光线能量集中起来,并且聚成一点——能量强大的一个中心点,迅速地让白纸燃烧起来。

一个人若不能专心致志,思想容易被其他事物牵引,这就意味着他的智力容易被削弱、被分散,甚至被抵消。可见,两头尖的针不能缝衣,三心二意的人一事无成。

专心,不等于一成不变,墨守成规。上学的时候,总有做不完的练习题,老师说熟能生巧;在家写作业,妈妈总把你从客厅赶回卧室,不准边写作业边看电视,学习要专心;期末考试考的不错,爸爸带你去了游乐园。其实,这样的做法都是对专心的理解产生了差错。

第一、练习题做的滚瓜烂熟,会阻碍我们的进步;正学会一个技能,要熟练到不过大脑就能完成的程度。这个观念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天经地义的,难道不是吗?可是你有没想过,一旦对一件事滚瓜烂熟,就很难再进步了。比如,开车已经非常熟练了,转弯的时候肯定会下意识的打开转向灯,假设有一天路况不是很好,地面打滑,车子有点失控,在这种情况下,你还是很熟练的打转向,结果会误导后面的司机,他们还以为你能正常转弯呢,很容易发生车祸,这种时候应该打双闪更合适,但你太熟练了,不过脑子就打了转向。对一件事太熟练,我们就会被习惯绑架,那怎么才能打破套路,持续进步呢?在做熟悉的事情的时候,也要多尝试一些新的技巧和方法,应该保持开放的态度,而不是死记硬背。

第二、专心一致是不可能做到的。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在打游戏的时候,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可是学习和工作的时候呢,10分钟就想休息一会,拿起手机刷刷朋友圈。为什么在游戏面前我们就能专心一致,学习和工作就不行了呢?其实是因为我们对于 “ 专心 ” 的理解出了问题。我们以为,专心指的就是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一件事情上,不胡思乱想,就像是拍照要聚焦一样。但实际情况是,长时间的专注一件事是不可能的,比如说我们盯着一幅画不动,一会儿画就会变模糊甚至消失。所以,真正意义上的专注不是把注意力都放在一个点上,而是指我们不断的在寻找新东西,不断的切换注意力。

最后一点,我们总是把学习和工作当成苦差事,所以为了专心,经常会用奖励作为诱惑。但这只会让孩子更讨厌学习,自己更讨厌工作。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群孩子经常在一个作家的家门口玩儿,吵得作家没法写作,所以他就和孩子们说,我给你们每个人一元钱,你们去别的地方玩儿吧。孩子们很高兴,拿着钱就走了。第二天作家又用钱支走了他们。第三天作家没有零钱了,没办法,那你们就在这儿玩儿吧,就这样过了段时间,作家发现自己也能在吵闹的环境中工作了。可他却发现,孩子们拿不到钱,就不来玩儿了。后来有一次作家在外面看到了这群孩子,就问他们为什么不去玩儿了?孩子们说,去你家门口玩什么好处也没有,我们为什么要去呢?这个例子说明,有回报的行为,会让人忽略它的内在价值。这群孩子们之前纯粹的就是为了玩儿,但是得到一元钱之后,他们就开始为那一元钱玩儿了。这和我们学习拿奖励一样,这会让我们忘了学习本身的乐趣,变成了只为奖励而学习。

有一个实验,研究者让一些人整理漫画,然后告诉一部分人说这是游戏,和另一部分人说这是工作,就这么简单的区别,当人们完成任务之后,把整理漫画当游戏的人很享受这个活动,而当工作的人却在整理漫画的过程经常走神。

总而言之呢,熟能生巧,专心一致,干得好有奖励,这些传统的观念,对学习工作和生活未必有好处。专心,同时保持开放的态度,多元的视角和趣味的心态,才是正确的姿势。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必须‘持之以恒’,才能成就事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