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给曹丕后的曹植对儿子寄予厚望,那他儿子结局如何?

如题所述

最苦莫过帝王家!其实这句话对三国时期的曹植也非常适用。跟哥哥曹丕为了世子之位,争斗多年后,曹植败给曹丕!从此,曹植就只能仰望这曹丕,一步步登上帝王宝座。

曹植这位当年曹丕最大的竞争对手,自然也就成了皇帝曹丕的泄愤目标,所谓亲情也好,兄弟情也罢,最终都变成了“七步之内的滴血诗歌”,而得到一个皆大欢喜的故事。


曹植虽被曹丕分封出去,离开了曹丕,却似乎永远也斩不断,曹丕拴在他身上的那根线,如提线木偶一样,被曹丕一会封到山西,成为“安乡侯”,一会又跑到山东,变成“鄄城侯”,屁股还没坐热就又去了河南,这回是“雍丘王”……

正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改封和迁移中,曹植却早已跨越了《七步诗》的人间步履,留下了《洛神赋》的千古名篇。而随着曹丕去世,曹睿登基,曹植的处境虽大为改善,但显然曹睿对这位亲叔叔,也是防范严密。


所谓名声,也是累赘,谁让曹植当年把曹丕逼得和比得,狼狈不堪呢?好在曹植也有个儿子,这对曹植来言,堪称是最大的安慰了。毕竟天下父母一般同,都是望子成龙!

曹植本来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曹苗,可惜早夭了,没有留下啥记载。次子叫曹志,便成了曹植唯一的寄托了。让曹植欣慰不已的是,曹志从小就聪颖好学,而且对骑术射箭也是拿得起放得下,喜得曹植说道:“

此保家主也!

”显然曹植对儿子寄予厚望。


公元232年,三国时期著名的才子曹植去世了!大概让曹植想不到的是,最终他的曹魏天下,被司马家给拿走了。而此刻的曹志,也早已经长大成人了。当年曹植曾预言,他是“保家主也”,却成了“尴尬的预言”。

何为“保家主也”?就是“保卫国家的勇士”。但问题是,当魏帝曹髦从喊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到率领着由宫人等组成的所谓队伍,举着宝剑,驾着战车,冲进司马昭府门,直至被成济一矛刺死,即没有看到曹志的身影,更没有听到他对此发出过啥声音。


反而历史却记载了曹志跟司马炎是好哥们!以至于,司马炎再接再厉,逼着魏帝曹奂禅让后,还曾这样点评过曹志:先朝(曹魏)已经过去,这是正常的朝代更迭,对他们的后裔,不能一棍子打死……前济北王曹志,这个人不但有才华,还品行清廉,是魏室里的第一英才,我非常喜欢,封他为乐平太守!

曹志欣然上任,在太守的位置上干得非常潇洒。毕竟是曹植的后代,喝酒打猎,吟诗唱赋,欣赏歌舞等,样样拿得起放得下,以至于连史书都如此调侃道:

当时见者,未能审其量也


啥意思?就是说,没有人能窥测得出,曹志到底有多大的才德……换种粗俗的说法就是:曹志这小子,天天干啥呢?咋这么没谱啊!

但曹志越这样,司马炎却越喜欢,没多久就把曹志调任到了翰林院,然后又出任祭酒。所以曹志跟司马炎这对好哥们,并没有因朝代更迭,前辈的恩怨而影响到友情,其实这真算是难得了!


不过,在这难得之下,恐怕就是一个极力表现大度宽容,展现仁君之风。一个极力掩饰才德,表现出甘为臣子——这似乎回到了曹丕和汉献帝当年的模样般。就是不知,曹操若九泉有知的话,是该哭还是该笑。

但曹志既便如此,也终究未逃脱宿命。司马炎的亲弟弟司马攸,不但威望高,且非常得人心,使得司马炎对他非常忌惮,于是也学着曹丕当年对待曹植一样,把司马攸封到了边远的地方。


这一下可算戳到曹志心窝了,自己父亲曹植不也是如此吗?所以曹志终于说出了心里话:哪有如司马攸这样的高才,重蹈我老爸当年覆辙的道理呢?应该被留在京城,给予重任才对。说完后,曹志还觉得不够,就又给好哥们司马炎写奏折,情真意切的劝司马炎重用亲弟弟司马攸。

司马炎大怒!结果曹志被以结党营私之罪,下了大牢。但却没有杀他,最终只免了曹志的官职。经此遭遇后,曹志终于明白了自己到底是啥地位。虽后来,司马炎又启用了他。但曹志却再无当初“喝酒打猎,吟诗唱赋,欣赏歌舞”的雅兴。


以至于在母亲去世后,由于曹志给母亲治丧时,有超标,即不符合自己应有礼仪,而导致曹志心惊胆战,因而得病,从此人变得喜怒失常,其实就是疯了……

曹志就这样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虽被老爸寄予厚望,但最终的结局却比老爸曹植还要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