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南大女博士跳楼各种原因不成立,而“好友”发声意味着什么?

如题所述

一个农村女孩,一路读书到博士有多不容易,而在快踏入社会的时刻却选择了跳楼,除了其家人悲伤,众人看到了也感到惋惜。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女博士生卓某的离世,原因尚不清楚,但从目前来看,网传的和导师争抢论文第一作者的情况并不存在,无法毕业的压力与实际也不太相符。那么卓某生前好友的发声则透露了另外一个信息,卓某生前曾接触“身心灵”课程,这就意味着心理学女博士可能曾接受过心理治疗。

一、女博士突然跳楼,死因成谜。

据媒体报道,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心理系的博士生卓某从公寓19楼跳下身亡,这名2017级的博士生跳楼后,所有人都感到痛心和惋惜,尤其是她的同学们在坠楼点自发地摆放了很多的鲜花和蜡烛,并鞠躬表达哀思。

但女博士的死因是什么?事发后,学校相关部门都进行了调查,否认了卓某跳楼和导师有关系,死因似乎成谜,但当地警方还在调查中,已经排除他杀,但真正原因还没有结果。

二、导师抢走论文第一作者的传闻与事实不符

曾有卓某的好友透露,导师耿某曾经抢占了卓同学的论文第一作者,但实际上该篇论文是在2017年12月收稿,2018年2月发表,而这篇论文导师耿某在2017年10月参加某科学论坛进行了报告和投稿。按照惯例,这类学术会议投稿都是导师作为第一作者才行,最关键的信息是女博士卓某是2017年9月才入学的,估计是很难用一个月时间就成为论文第一作者的。

三、博士延期毕业的压力到底有没有?

同样也是卓某生前好友透露,卓同学和导师耿某关系很差,二年级上学期的中期考核被延期一年,给卓某带来很大压力。但记者调查发现,卓某的中期考核是通过的状态,并没有出现延期。与此同时,有另外几名同学证实,一开始的确是有矛盾,但后来都和解了,导师并没有打压她,而且卓某的一篇英文论文还是用导师项目资助的,甚至还有同学展示了卓同学在教师节祝导师节日快乐的截图。

专业人士认为,国内为大学的人文科学方向的博士生延期毕业的情况很普遍,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而且南大宣传部门负责人也认为,该学生学习状态很好,不存在学习压力大和无法毕业的问题,而且老师都觉得她不错。

四、学习“身心灵”课程到底为何?

卓某的本科是在一所二本学院读的心理学,然后考研继续攻读心理学专业。但生前好友透露,卓同学曾经参加过一个李某坤开设的“身心灵”课程,也就是说卓同学很有可能是出现了心理障碍问题,但究竟是因为什么导致了心理问题呢?有同学说是因为和导师的矛盾所致,但也有人说是在2017年入学前卓某就接受过心理治疗了。

有同学说,卓某的朋友圈转发过很多关于李某坤的“身心灵”课程内容,最早的一次是在2018年3月。

悲剧已经酿成,但原因尚不明确,在众说纷纭的背后,这个女生肯定是有着心理上的障碍,否则又怎么可能读到博士还要选择轻生呢?哪怕是被人欺负,那也还有家人和朋友,天无绝人之路。

这件事也再次提醒了我们的家长,不仅仅要关注孩子的读书和学业,也还要关注孩子的内心,只有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才能走得更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1

9月19日晚上10点左右,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2017届博士生卓某,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的19栋学生公寓跳楼身亡。南京大学宣传部部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学校保安部、后勤部和相关部门已经对此事进行了调查处理。经过调查,学校得出结论,论文的第一作者导师和学生之间没有争议。没有证据表明是老耿害死了卓。南京仙林派出所仍在调查中,学校和家属还没有收到警方的最后通知,卓学生的真正死因尚不清楚,但警方表示,他们已排除了他杀的可能性。

9月19日晚,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一名女博士生从宿舍楼跳楼身亡。21日10点左右,她的同学们自发地在坠落地点放上鲜花和蜡烛,并鞠躬表达他们的悲痛。本刊记者/李向水俣,带网络传记论文被导师抢去作业不存在的南大博士生周宁(化名)是卓同学的好朋友。至于耿,他是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周宁说,这篇论文是在南京工业大学主办的一次会议后发表的。论文题目为耿至卓,作品主要由卓完成。耿曾对论文提出修改意见,具体的修改也由卓同学完成,而耿是文章的第一作者。这篇题为《环境研究的反思: 环境心理学视角》的论文于2018年2月发表在《南京工业大学学报》上,并于2017年12月28日接受发表。

2017年10月21-22日,2017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环境论坛在南京举行,由南京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系主办。南京大学教授耿爽以「从心理学角度看环境问题: 过去十年国内环境心理学研究回顾」为题作专题演讲。《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向记者证实,2017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与环境论坛的主题是整理环境学科,要求每位专家提交一篇论文,论文最终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南京工业大学学报》上。耿向会议提交了一份报告,并提供了文件。耿、卓共同签署的文件内容与耿会议报告的内容相同。一些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告诉记者,学术会议手稿的第一作者通常由导师签名。此外,2017年9月,卓仪林刚刚开始自己的博士学习,在入学一个多月后的学术会议上,以原创作者的身份撰写和提交论文非常困难。 

校方称其不存在无法毕业的压力


作为卓某密友,周宁称,由于卓同学与导师耿某某关系较差,她的一些研究想法也被打压。博士生通常在二年级上学期进行的中期考核,但卓某被导师延期一年,与下一级博士生一起进行考核。而一般情况下,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中期考核几乎不会出现被延期的情况,因此这件事对卓同学造成了很大压力。


不过,记者从相关渠道获取的信息显示,卓同学的博士中期考核结果为“通过”。


与卓同学同一个课题组的同学赵正(化名)则表示,卓同学在博士一年级时确实与导师发生过摩擦,但后来就和解了,导师没有进行过打压。此外,卓同学在投的另一篇英文论文就是用导师的项目资助完成的。

卓某同课题组的另一名同学刘菲(化名)向记者展示了今年9月10日,卓同学在课题组内祝导师耿某节日快乐的截图。在她看来,卓同学性格开朗,有真性情,平常与课题组同学较好,不存在网传被导师孤立的情况。

9月19日晚,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一名女博士生从宿舍楼跳楼身亡。21日10时左右,她的同学自发在坠楼地点摆上鲜花与蜡烛并鞠躬表达哀思。本刊记者/李想俣 拍摄


周宁解释说,由于社会学院没有心理学博士点,所以此前心理系学生只能在社会学系进行答辩。由于社会学系的老师对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认同度不高,所以心理系的学生参与社会学系答辩非常不利,经常被刁难,因而产生很大心理压力。但自2017级后,社会学院主动要求导师自主选择学生答辩所在的系别,并鼓励心理学方向的学生就在本系答辩。心理系的其他教师也都选择让学生在本系参加答辩。但导师耿某某出于个人原因,仍强制要求其组内所有学生在社会学系答辩。


据了解,南京大学2020级之前招收的博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博士四年级属于延期毕业。周宁告诉记者,延期毕业对学生意味着国家补助停发,在校住宿也可能得不到保障,这对卓同学造成了较大心理压力。

第2个回答  2020-09-27
意味着学校博士生的处境,压力太大,才导致了她跳楼自杀的。
第3个回答  2020-09-26
具体原因只有当事人知道,因为外界太多的猜测引起了很多不必要的误会,作为好友发声可能只是想谣言就此停止,并没有其他的意思。
第4个回答  2020-09-26
好友发声把舆论引向了这一边,我觉得可能是故意为止,背后的真实情况现在还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