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关于节俭的名言?

如题所述

诸葛亮关于节俭的名言
静以养身,俭以养德。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节俭名言
1、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小处不省钱袋空。——托•莫尔

4、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列传》

5、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萨迪

6、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 ——罗丹

7、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易卜生

8、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

9、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白居易

10、奢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安格尔

11、奢侈和淫靡只是一种社会腐化的现像,决不是原因。——鲁迅

12、奢侈好像酒,既使人兴奋,又使人衰弱。——卡尔

13、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萨迪

14、如果天下平静无事,到处都是溢美和逢迎,那麽,无耻、欺诈和愚昧更将有滋长的余地了;没有人再揭发,没有人再说苛酷的真话!—— 别林斯基

15、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16、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方志敏

17、钱币是圆的,所以容易滚走。——托里安诺

18、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19、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20、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21、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2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23、金钱这种东西,只要能解决个人的生活就行,若是过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类才能的祸害。

24、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 ——范继亭赞同

25、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26、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27、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28、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29、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

30、不择手段地追求高级物质生活的人,他的思想品德,必然是低级的。——潜夫

3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

32、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30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出自诫子书
三国时期 ·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这篇《诫子书》,还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在这篇《诫子书》中,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有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有简约的力量。

  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讯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2-19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1-30
1、不用谢(陌生人之间)

2 、没关系(还算认识)

3 、小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比你等级大一点点的人上司或长辈)

4、 举手之劳(对下属或晚辈)

5、 小意思(同辈或同级别)

6、 这用谢什么啦小事一幢(比你等级大一点点的人上司或长辈)

7、 这种事情么以后就叫我来做就可以了(对老婆老妈或者所有认识的大肚婆)

8、 因该的(比你等级大一点点的人上司或长辈)

9、 收人钱财替人消灾(顾主)

扩展资料:

“谢谢”、“对不起”和“请”这些礼貌用语,如果使用恰当,对调和及融洽人际关系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无论别人给予你的帮助是多么微不足道,你都应该诚恳地说声“谢谢”。正确地运用“谢谢”一词,会使你的语言充满魅力,使对方备感温暖。道谢时要及时注意对方的反应。对方对你的感谢感到茫然时,你要用简洁的语言向他说明致谢的原因。对他人的道谢要答谢,答谢可以“没什么,别客气”、“我很乐意帮忙”、“应该的”来回答。
第4个回答  2021-01-11
静以养身,俭以养德。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