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相思之情的诗句

如题所述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赏析】

这是一首韵味深厚的抒情小词,表现一种月夜怀远、绵绵相思之情。抒情主人公究竟是谁?至今莫衷一是。现在一些评析者则通常认为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思妇”,这位思妇在月明之夜,独倚危楼,眺望远逝的汴泗流水,思念远方的爱人。从词所表现出的氛围来说,的确令人感到情思缠绵,仿佛一位女子倚楼低吟。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汴水、泗水昼夜不舍,奔流不止,诗人宛如临水静观,随着水的流动,一段段思绪亦在胸中流泻。人是静止状态,而心在波澜起伏,所以,诗以汴泗长流开篇,既有“比”的成分,又含有“兴”的味道。由汴水“流到瓜洲古渡头”,完成了一动态过程,实则是抒情主人公心理活动的形象化再现。

由汴泗之水到瓜洲古渡,时空跳跃极大,可见诗人想象力的非凡。这奔流不息的江河运载了诗人几多离别情思;水流愈远,情思愈长,愁绪愈深。许多读者直至读到“吴山点点愁”时,才感到诗人的愁绪在隐约如点的吴山被凝聚住了。殊不知,“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的长河之中,有哪一处不蕴藏着诗人无尽的愁思。不知何时,也不知是什么人,使流水成为某种情系之物,第一个把流水与别情离绪溶于一体,加以表现。到南唐李后主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到宋代秦观的“梆江幸自绕郴州”,又到宋代李清照的“花自漂零水自流”,这种表现手法更加明朗化了。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在诗人心中,水亦愁,山亦愁,不过因由近而远的缘故,终于这愁思被载往彼处,由流泻涌动状化作点点停滞状。然而,月明之夜,抒情主人公危楼独倚,遥望南天,思之愈深,爱之愈切,由“吴山点点愁”淤积为怨恨之情,悠悠绵远,不绝如缕。这种由动态转为静态,复变为动态的描写,都是以抒情主人公的内心感受为焦点而移动变化着的,自然山水通过抒情主人公的视觉、听觉、触觉乃至整个心灵而变成有情之物,情与景和,意与境会。

下阙与上阙正好相逆,由远而近,由彼及此。诗人的思绪在月空之下,循环往复,表现出一种极度的噪动情绪。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多少个月夜,诗人辗转反侧,难以成寐,起坐披衣,倚楼远眺,抚栏成叹。所以,“月明人倚楼”可以视作点染出全诗境界的点睛之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09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第2个回答  2021-02-09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出自唐·白居易《长恨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