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南方人重视宗族亲情,北方相对比较淡?

如题所述

我跟南方的朋友聊起我们北方人总吃饺子这件事,接着又聊起南北差异,很多。后来聊到南方人很重视宗族和祠堂,尤其是闽粤地区,而北方却不是,很多年轻人也不知道宗祠到底是怎么一码事。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差异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其实说起宗祠啊宗族啊,大家可能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一种历史传统。因为它确实很符合儒家的思想,但其实不是的,古时候皇亲贵胄才能讲究宗族,而普通百姓的家只能是“小家”,只有“家庙”,不能讲究“宗祠”。有人会说了,我看很多影视剧不是这样讲的啊,确实,这个传统在明朝因为一位皇帝发生了变化。

明朝皇帝朱厚照没儿子,这就悲剧了,没有子嗣皇位怎么传呢,没办法他只能去找自己的堂弟,他这位堂弟叫朱厚熜,出身皇族的小宗,也就是所谓的藩王,为了让这位藩王顺利继位,真是费了一番功夫,朝廷上下是争论不休,但是最终他当上了皇帝,也就是嘉靖。嘉靖为了让自己的皇位更加稳固,也是为了能在太庙祭祀他没当过皇帝的亲爹,于是批准“民间皆联宗立庙”,这就让那些小型的家庙转型成为了大型的宗祠,于是呢,大宗祭祀不再是皇族才能享有的特权。



所以简单地说,什么是宗族,也就是所有同姓的朋友,你们都是一家人,大家没事呢就多走动一下,串串门聊聊天,也加深一下感情。所以,从那时候开始,民间才开始修建宗祠,撰写家谱。宗族意识得到广泛的推广和认可。

可同样是中国人,为什么南方宗族意识要比北方强呢,有说法认为是因为北方常年战乱,人口流动性也比较大,不够稳定,也就是说大家都忙着跑路了实在没功夫写家谱。虽然我的理解未必是对的,但是我认为,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清朝初年,东南地区推行的“粮户归宗”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就是以宗族为中心来安排钱粮的分配,赋税以及徭役,就像以姓氏形成了一个公社。“粮户归宗”以后还会有一些小的姓氏,通过更改姓氏加入大的宗族,希望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好处,久而久之,东南地区形成了以宗祠为中心的“聚族而居”。



我们现在起名字的时候不是经常按辈分嘛,这就是家谱的原因,你在家谱中是哪一辈人,你的名字必须就要有这个字。不过我是北方的,我们家可能不太讲究,我名字里就没有,而且我还听说好像有一些地方女性还不能上家谱,这个我真是必须要吐槽一下了,这都什么时代了,不知道女性能顶半边天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20
可能是历史发展,和地方习俗的不同。南方的宗族观念比较强,也比较注重宗族亲情发展所以在好大可能性上会造成南北差异。
第2个回答  2021-02-20
因为南方四季变化不明显,人情交往多,所以家族关系更加密切,北方则是一到冬天就冰天雪地,人们不想出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