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怪象:文科冷、商科热、工科不冷不热,你怎么看?

如题所述

研究生入学考试越来越临近了,与此同时,研究生考试中,相关专业的报考人数与招录人数之比的差距,一直引人关注。一部分热门专业,考试竞争激烈程度不属于公务员。一部分冷门专业,报录比非常低,甚至报考人数和招录人数之比接近1:1。这样的两极分化,冷热两重天的现象,也使得考生们在考研中的竞争压力各不相同。

“文科冷、商科热、工科不冷不热”成为一种现象

在考研过程中,有考生针对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的报考情况,总结出了一个口诀:“文科冷、商科热、工科不冷不热”。一部分文科专业,由于毕业后含金量低,出现了无人问津的现象,而一部分工科专业,有时候报录比能达到1:1。最热的是商科专业,比如经济学、管理学,大家都想考,报名时都选择一哄而上。

经济学专业考生最多,报录比最高达到40:1

按照相关数据显示,在考研中,选择经济学专业的考生非常多,部分职位,竞争比达到了40:1。这个比例,堪比一部分省市区公务员招考的平均竞争比例。要知道,我国研究生的招录人数相当多,考研中,能遭遇40来个竞争者,压力相当大。当然,这也与经济学作为一门“显学”息息相关。经济学作为最热门的专业之一,毕业后就业机会多、就业起点高,因此,也引起众多考生的积极关注。

选择经济学,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就业驱动。著名学者施一公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清华大学70%到80%的高考状元,都去了经管学院,连他最好的学生也告诉他,想去金融公司。可想而知,即便是清华大学的学生,起点和门槛已经非常高了,毕业后找工作根本不发愁了,在选择专业上,还是倾向于选择经济类,充分说明,市场导向在影响大学生选择专业上的影响力太大了。在考研选择专业上,考生们用脚投票,纷纷选择经济学专业,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

工学类报录比较低,部分专业接近甚至达到1:1

与选择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考生非常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报考工学类专业的考生,往往比较少,一部分工学类报录比较低,接近甚至达到1:1。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原因在于,在很多考生的传统印象中,学工科比较辛苦,毕业以后找工作,日子不如学经济的好过。

对此,你怎么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8
专业选择趋势表现为利益化。文科变现力度低、工科的收入稳定、商科具备挑战性,说明了对于利益的追求群体比较多。
第2个回答  2020-11-18
理性看待。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种情况是由社会现状决定的。
第3个回答  2020-11-18
这和现在的就业趋势有关联。目前金融、经济类专业火热是因为就业好,薪资还高而文科冷是因为文科出来就业较难,薪资也不好。工科专业介于这两者之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