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发源于哪?

我听说太极拳发源于河南,但是具体在什么地方我忘了,有谁能告诉我?

  1.陈家沟起源说
  这种观点认为,太极拳为明末陈王庭所编创。持此观点的代表人物为武术史研究者唐豪、顾留馨等。唐豪先生在实地考察了河南温县,并查阅了县志和《陈氏家谱》等后得出此结论。主要依据为陈王庭遗诗中有:“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寇,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闲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作为其编创太极拳之论据;再者,据《陈氏家谱》载,陈王庭为“陈氏拳手、刀枪创始之人也。”由于广为流行的几大类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有着渊源或师承关系,故加重了此说法的权威性。在一段时间内,这一观点曾占主导地位,如《简明武术辞典》等书中均用此观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仅经过短短两天考察,就将温县命名为中国太极拳发源地,此举亦被多数人质疑。
  2.张三丰创拳说
  由于太极拳的理论根据是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太极理论”,而道家和道教乃是此理论的发挥者,于是道教、道家与太极拳的关系问题也引起武林人士的重视,张三丰创拳说实则是这一现象的反映。这一观点由来已久,“陈王庭创拳说”盛行以前,即为传统定论。如杨澄甫所著《太极拳体用全书》自序中曰:“先大父更诏之曰,太极拳创自宋末张三丰,传之者,为王宗岳、陈州同、张松溪、蒋发诸人相承不绝。”且附有《张真人传》。更早如李亦畲《太极拳小序》中也说:“太极拳始自宋张三丰”。今人亦多有赞同此说者。其佐证文献如《三丰全书》.其中记载“少林为外家,武当张三丰为内家”等。
  3.王宗岳创拳说
  王宗岳在中国太极拳史上的重要地位,为历代拳家所公认。他首次运用易学概念,并阐发《周子全书》于拳理之中,写成《太极拳论》.遂使“太极拳”名称得以确立,其文也成为太极拳传统理论的顶峰:由于王宗岳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太极拳拳理、拳技,且王在武史中有迹可查,故有人据此认为王宗岳总结前人经验,首创太极拳于世,后传人陈家沟:因现存有文献记载,“王宗岳传拳蒋发,蒋再传陈长兴”之说。
  4.武当山创拳说
  中国武术与宗教渊源颇深.至少在理论上可见其广泛的牵涉。而流行的“内家”“外家”之分,将武当归于内家,少林归于外家,其立论客观与否,可另为议论.但无疑加重了武术的宗教色彩。与此相应,出现“太极拳起源于武当山”的观点,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持这种看法的认为,“炼丹”是中国道教的一大活动内容,也是古代研究养生术的一种方法.武当道士在长期的内丹实践基础上(多为静功),结合呼吸吐纳以及导引方法,发挥而成太极拳,其主要作用在于疏通经络(如带脉、任、督脉等),调和气血,以达抗病延年之效.再吸收其他拳法之精髓而具技击之功。
  5.其他观点
  如陈家沟的陈卜创拳说;唐代许宣平创拳说;唐代李道之创拳说(称“先天拳”);唐代胡镜子创拳说;戚继光创拳说(因其所著《纪效新书》中所载拳图与今之太极拳具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南北朝韩拱创拳说等等。这些说法大都言之有源;或据拳法名称;或据拳理记载;或据历史源承线索。这些说法也都有附合者。 对于各种论点,持论证者固然言之凿凿,反对者也有声有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5-22

太极拳,发源于中国焦作市温县陈家沟。

1.太极拳是极富中国传统民族特色元素的文化形态。

2.17世纪中叶,温县陈家沟陈王廷在家传拳法的基础上,吸收众家武术之长,融合易学、中医等思想,创编出一套具有阴阳开合、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新拳法,命名太极拳。

3.太极拳在陈家沟世代传承,自第14世陈长兴起开始向外传播,后逐渐衍生出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多家流派。

4.太极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哲学思想之一,太极拳基于太极阴阳之理念,用意念统领全身,通过入静放松、以意导气、以气催形的反复习练,以进入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的境界,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目的。

太极拳:

1.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

2.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表演、体育比赛用途。中国改革开放后,部分还原本来面貌;从而再分为比武用的太极拳、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

3.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

4.由于太极拳是近代形成的拳种,流派众多,群众基础广泛,因此成为中国武术拳种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

第2个回答  2021-10-08

太极拳发源地------西安。

太极拳寻源,定从杨露禅说起,杨露禅所言,定是陈长兴告知:陈长兴是蒋发的拳法传人。

据陈家沟的说法,蒋发是西安人。蒋发曾在西安磨豆腐。

并且,杨露禅的传人有称蒋发是“温州蒋派”。“温州派”指陈州同的内家拳系。

原籍浙南永嘉的倪清和先生,1949年前移居台湾后,著有《内家拳技击篇》,该书于1984年由台湾华联出版社出版,其中提到陈州同师门:“余游王师之门三载,同门者有薛省三、蒋幼之、王臻琪、蒋发、刘从善等,独承吾师恩慈,将心传付余,余将心传载之南归”。

陈州同在哪里学拳?据陈州同撰写的《王宗先生传》“一路但尾随起居,不敢有所启,如此经年,及抵关中之地,师始鉴余志之坚,留而教之。秦中苦寒,积雪常人深,凿穴而居,每为雪困,常拨雪出穴,雪上练拳。事此数载,至能踏雪无痕,师乃命归”。

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西散关、南武关、北萧关,现在的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

陈州同的师傅就是王宗。王士祯《读印斋李超始末识后》说,王宗传内家拳法与陈州同,州同,嘉靖间人。

王宗是陕西省西安市坝桥官厅村人,其祖籍浙江省余姚。约出生于1460年前后。据倪清和先生著作中陈州同的笔记《钓龙记》,王宗曾居山西恒山王庄堡,后到陕西学习道家功法。

(注: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户科陈公奏罢曲阳庙祀改祀浑源获准。即将恒山改到了浑源。)

陈州同学艺之后,返回浙南传艺。

戚继光在浙江义乌成立了戚家军。相对于北方,陈州同与弟子,近水楼台而得“戚家拳”。

随之,将戚家拳改编成了通背拳(即曾流传在陈家沟的无极通背缠拳前身),也很方便把戚家拳融进“八门五步外丹十三功”,成为原始太极拳。

之后,陈州同的弟子将“原始通背缠拳”与“原始太极拳”带到了山西,传授到了王林桢。王林桢教了蒋发,传到了河南赵堡、博爱、陈家沟。(王宗岳或为另外一支传人,或王林桢的后代弟子)

    内家拳有五字诀(敬、紧、径、劲、切),吴式太极拳传人马岳梁也有五字诀(静、轻、慢、切、恒)。

    王宗曾在西安教拳,蒋发曾在西安卖豆腐。

    倪清河著作中的十段锦(通臂拳)拳谱和陈家沟拳谱作比较,十段锦许多招式名称与陈家沟拳谱非常吻合。

    《王宗岳太极拳论》有“先师张三丰王宗岳传留”,及“此系武当山张三丰先师遗论,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徙作技艺之末也”的题字,而,王宗是武当张三丰的传人。

所以,太极拳发源地---西安。

==============================

1968年,倪清和出版了《王宗先生南传太极拳》(台湾华联出版社)。

王宗先生太极拳架l、抱太极;2、金刚降杵;3、懒扎衣4、六封四闭;5、单鞭;6、金刚降杵7、白鹤晾翅;8、搂膝斜影;9、初收10、搂膝斜影;11、再收;12,掩手捶;13、金刚降杵;14、撇身捶;15、合手;16、出手;17、肘底藏拳;18、定海针;19、倒卷肱;20、白鹤晾翅;21、搂膝斜影;22、铺地锦;23、闪通背;24、暴虎推山;25、单鞭;26、云手;27、高探马;28、右插腿;29、左插腿;30、蹬跟;31、铺地捶;32、回头望月;33、二起腿;34、抱膝蹬跟;35、怀中抱月;36、踢脚蹬跟;37、鹞子翻身;38、合手捶;39、暴虎推山;40、单鞭;41、前招;42、后招;43、野马分鬓;44、倒运日月;45、玉女穿梭;46、懒扎衣;47、六封四闭;48、单鞭;49、云手;50、跌岔;51、金鸡独立;52、定海针;53、倒卷肱;54、白鹤晾翅;55、搂膝斜影;56、铺地锦;57、闪通背;58、暴虎推山;59、单鞭;60、云手;61、高探马;62、十字脚;63、指裆捶;64、金刚降杵;65、懒扎衣;66、六封四闭;67、铺地锦;68、合捶;69、翻花捶;70、指裆捶;71、金刚降杵;72、懒扎衣;73、六封四闭;74、单鞭;75、左铺地锦;76、上步七星;77、卸步跨虎;78、怀中日月;79、双摆莲;80、当头炮。

第3个回答  2011-10-20
1.陈家沟起源说
  这种观点认为,太极拳为明末陈王庭所编创。持此观点的代表人物为武术史研究者唐豪、顾留馨等。唐豪先生在实地考察了河南温县,并查阅了县志和《陈氏家谱》等后得出此结论。主要依据为陈王庭遗诗中有:“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寇,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闲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作为其编创太极拳之论据;再者,据《陈氏家谱》载,陈王庭为“陈氏拳手、刀枪创始之人也。”由于广为流行的几大类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有着渊源或师承关系,故加重了此说法的权威性。在一段时间内,这一观点曾占主导地位,如《简明武术辞典》等书中均用此观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仅经过短短两天考察,就将温县命名为中国太极拳发源地,此举亦被多数人质疑。
2.张三丰创拳说
  由于太极拳的理论根据是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太极理论”,而道家和道教乃是此理论的发挥者,于是道教、道家与太极拳的关系问题也引起武林人士的重视,张三丰创拳说实则是这一现象的反映。这一观点由来已久,“陈王庭创拳说”盛行以前,即为传统定论。如杨澄甫所著《太极拳体用全书》自序中曰:“先大父更诏之曰,太极拳创自宋末张三丰,传之者,为王宗岳、陈州同、张松溪、蒋发诸人相承不绝。”且附有《张真人传》。更早如李亦畲《太极拳小序》中也说:“太极拳始自宋张三丰”。今人亦多有赞同此说者。其佐证文献如《三丰全书》.其中记载“少林为外家,武当张三丰为内家”等。
3.王宗岳创拳说
  王宗岳在中国太极拳史上的重要地位,为历代拳家所公认。他首次运用易学概念,并阐发《周子全书》于拳理之中,写成《太极拳论》.遂使“太极拳”名称得以确立,其文也成为太极拳传统理论的顶峰:由于王宗岳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太极拳拳理、拳技,且王在武史中有迹可查,故有人据此认为王宗岳总结前人经验,首创太极拳于世,后传人陈家沟:因现存有文献记载,“王宗岳传拳蒋发,蒋再传陈长兴”之说。
4.武当山创拳说
  中国武术与宗教渊源颇深.至少在理论上可见其广泛的牵涉。而流行的“内家”“外家”之分,将武当归于内家,少林归于外家,其立论客观与否,可另为议论.但无疑加重了武术的宗教色彩。与此相应,出现“太极拳起源于武当山”的观点,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持这种看法的认为,“炼丹”是中国道教的一大活动内容,也是古代研究养生术的一种方法.武当道士在长期的内丹实践基础上(多为静功),结合呼吸吐纳以及导引方法,发挥而成太极拳,其主要作用在于疏通经络(如带脉、任、督脉等),调和气血,以达抗病延年之效.再吸收其他拳法之精髓而具技击之功。
第4个回答  2021-04-16

当今太极拳的发源地,河北永年广府,并非河南。

以前,没有太极拳之说。

且从蒋发说起------蒋发将所学道家“丹功拳技”。融合了千载寺太极宫的“十三势软手”,传授给了赵堡邢喜怀(1594—1674)。赵堡“太极丹功拳术”自此始。

明末1638年,李际遇与蒋发起义。清初1647年,李际遇因“王道士案”被杀,蒋发逃匿陈家沟,帮陈王廷整理当地流传的少林拳与通背拳。1670年左右,统编为通背拳系。同时,蒋发改进“丹功拳术”,私下传留拳法一脉(与陈王廷同宗不同家)至陈长兴。而,陈长兴与赵堡拳师陈青平等有拳术交流,是陈家沟唯一的蒋发拳术传人。

杨露禅学拳于陈长兴,因有少林武功基础,于是,陈长兴授其蒋发拳术。1840年左右,杨露禅回到河北永年广府(但缺失拳理,有“学拳法于陈长兴,得拳理于赵堡”之说)。

陈长兴将所学拳法,融合陈家沟流行的炮锤与长拳(无极通背缠拳)融合创编为“新陈家拳”一路与二路(陈氏太极拳雏形)。陈长兴忙于走镖,儿子陈耕耘只好从师陈有本。陈有本为了让陈耕耘很快练出功夫,改编了拳架,成为后来的陈氏太极拳风格。

(**陈青平曾在陈家沟学习过通背缠炮捶。**陈有本习练炮锤,陈耕耘应会家传“新陈家拳”。**曾有陈家沟人去学王堡枪法,或学到几经改编的“十三势软手”,后称为头套拳。)

陈青平将赵堡“丹功拳”与陈家沟“通背缠拳”融编为了“新赵堡拳”。

1852年,武禹襄去赵堡从师陈青平,还偶然获得了《王宗岳太极拳论》。迅速能与杨露禅相匹敌。杨露禅让儿子杨班候拜师武禹襄。同时,还曾去北京白云观,与道家人士探讨拳法及思想。

随着武学思想的提升,杨家与武家 共同依照《王宗岳太极拳论》,创编出了世间始出的“太极拳”。杨家三代还将所学汇编成《杨家老谱》,形成完整的太极拳理论体系,同时,尊陈长兴为师,尊道家张三丰为太极拳祖。

自此,当今流行的太极拳,始于武禹襄、杨露禅。之后,才有了吴氏太极拳、孙氏太极拳等。

1909年——1919年,陈家沟陈鑫查书访武,花费十年时间,用易经解释陈家拳,编撰出《陈氏太极拳图说》。1928年,陈发科到北京教拳,出版《炮锤》一书,之后在流行的杨氏太极拳风格影响下,将炮锤加了柔化练法,形成了如今的陈式太极拳

虽然,陈长兴陈清平的创拳,早于武禹襄杨露禅,但,陈式太极拳的形成,晚于武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

所以,太极拳发源地------当今太极拳,始于武禹襄、杨露禅,发源地为 河北永年广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