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由来

第一次提出的

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在“中国民族”的基础上,1902年梁启超正式提出了“中华民族”。

他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先对“中华”一词的内涵做了说明。接着,梁启超在论述战国时期齐国的学术思想地位时,正式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海权思想者,厥惟齐。故于其间产出两种观念焉,一曰国家观;二曰世界观。”

由“保种”“民族”到“中国民族”,再到“中华”和“中华民族”,梁启超基本完成了“中华民族”一词的创造。这是关于“中华民族”的最早词汇,一直沿用。1907年,继梁启超之后,晚清著名立宪派代表杨度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一词的早期使用者。

扩展资料:

概念发展

1、古代

“中华”一词出现甚早,源自于中国古代华夏民族,起源于黄河流域一带,居四方之中,文化、科技发达并且历史悠久,因此称该地为中华,此区后来被称为中原或中国。上古所谓“中国”,即指后世“中原”,但地域不及后世中原广,只相当于今陕西大部、山西西南部、河南西北部一带。

2、近代

“中华民族”一词最早由梁启超提出,成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及建立国族的重要概念。梁启超,杨度和章太炎等人,是较早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先驱。梁启超最早使用“中华民族”,但是梁启超也创造了东方民族一词。

3、现代

中华民族的概念从提出到不断的引申和发展,在现今文辞用语中已不再是单一的中国各民族的代称,而是一个与中国的国家、民族、地域、历史紧密相连整体代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民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02

“中华民族”一词是由历史悠久的“中华”一词和近代以来由西方传入之“民族”一此相互结合而成的。梁启超,杨度和章太炎等人,是较早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先驱。

“中华民族”是我们常用的词,充满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沧桑感,实际上,这个词,或者说这一概念的提出,只有区区一百余年的时间。

扩展资料

中华民族还有两个"别称",一是"中华儿女",二是"炎黄子孙"(炎帝与黄帝的子孙,或者只说"黄帝子孙")。这两种称呼有时候可以通用,都是指的中华民族。但是大同之中又有小异,"中华儿女"之称是近代才出现的,其含义偏重于文化(是共同接受中华文化的群体);

"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之称古已有之,其含义偏重于血缘(有共同的祖先)。有些少数民族可以更愿意接受"中华儿女"之说,不太愿接受"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之说。即使这些词最初都是仅仅指汉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民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8

“中华民族”一词是由历史悠久的“中华”一词和近代以来由西方传入之“民族”一此相互结合而成的。梁启超,杨度和章太炎等人,是较早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先驱。

“中华民族”是我们常用的词,充满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沧桑感,实际上,这个词,或者说这一概念的提出,只有区区一百余年的时间。

扩展资料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和富有创造精神的伟大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以其灿烂的文化和繁荣的经济著称于世。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以及举世名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和火药的应用。

产生过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在历史上,各民族之间虽然曾经互相侵扰和攻伐,出现过民族压迫和剥削,但始终存在着逐步接近、互相依存、友好合作、共同前进的关系,并成为中国民族关系中的主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民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2

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并将中国民族的演变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

1、“第一,上世史,自黄帝以迄秦之一统,是为中国之中国,即中国民族自发达、自竞争、自团结之时代也”;

2、“第二,中世史,自秦统一后至清代乾隆之末年,是为亚洲之中国,即中国民族与亚洲各民族交涉、繁赜、竞争最激烈之时代也”;

3、“第三,近世史,自乾隆末年开始,是为世界之中国,即中国民族合同全亚洲民族与西人交涉、竞争之时代也”。

梁启超在这里反复用了三个“中国民族”,而且从宏观上勾勒出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显然是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思考之后得出的结论。

扩展资料:

中华民族分布:

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统计,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总数为126583万人,其中汉族11594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91.59%,少数民族10643万人,占全国人口的8.41%。

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11692万人,增长了11.22%,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523万人,增长了16.70%。由于不平等的计划生育政策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建国初期的约96%下降为今91.59%,各少数民族人口的比重由上升为8.41%。

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下同),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在百万以上的有18个民族,他们是:壮、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布依、满、侗、瑶、白、土家、朝鲜、哈尼、哈萨克、傣、黎等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为1600多万人。

人口在百万人以下10万人以上的有15个民族,他们是:傈僳、佤、畲、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仫佬、羌、仡佬、锡伯等族。

人口在10万人以下1万人以上的有15个民族,他们是:布朗、撒拉、毛南、阿昌、普米、塔吉克、怒、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基诺等族。

人口在1万人以下的有7个民族,他们是:门巴、鄂伦春、独龙、塔塔尔、赫哲、高山、珞巴(按实地普查区域的人数计算)等民族。另外,还有未被确定民族成份的人口,共73.4万多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华民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中华民族”是我们常用的词,充满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沧桑感,实际上,这个词,或者说这一概念的提出,只有区区一百余年的时间。
“中华民族”一词是由历史悠久的“中华”一词和近代以来由西方传入之“民族”一此相互结合而成的。梁启超,杨度和章太炎等人,是较早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先驱。
梁启超最早使用“中华民族”
1902年,在《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之大势》一文中,梁启超写道:“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四海思想者厥惟齐,故于其间产生两种观念焉,一曰国家观,二曰世界观。”这是“中华民族”一词的最早使用,从上下文来说,梁所说的“中华民族”当指汉族,确切地说,指的是古华夏族和从华夏族发展至今,不断壮大的汉民族。他在该文中,在“黄帝子孙”一词特别注文指出:“下文省称黄族,向用汉种二字,今以汉乃后起之朝代,不足冒吾族之名,故改用此。”
1905年,梁启超在《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中,7次以上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并明确地指出其含义,“今之中华民族,即普遍俗称所谓汉族者”,它是“我中国主族,即所谓炎黄遗族 ”
杨度、章太炎和黄兴皆有使用
1907年,继梁启超之后,晚清著名立宪派代表杨度也成为“中华民族”一词的早期使用者,是年5月20日,他在《中国新报》连载的《金铁主义说》一文中,在与梁基本相同的意义上,即“中华民族”指的是汉族,也多次使用“中华民族” 。
革命派的重要代表之一的章太炎在《中华民国解》一文中,也使用“中华民族”一词,仍指汉族。
辛亥革命以后,1912年3月19日,革命派领袖黄兴,刘揆一等领衔发起的影响很大的“中华民国民族大同会”,后改称“中华民族大同会”,这里的“中华民族”一词的含义已经不再是专指汉族,而是指当时中国国境内的所有民族,包括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等民族。同时,在上海等地的一些地方官员,还发布《化解种族见解之文告》,禁止商人,报纸广告,公私函使用“大汉”字样,以示民国民族“大同主义”。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2198127.html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