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诗歌的押韵法

不说别的 就说苏轼的《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这首词的押韵分别为 坠ui 思i 闭i 起i 缀ui 碎ui 水ui 泪ei
那谁能告诉我这是一种怎样的押韵方法 或者 这几个韵为什么是押韵的

注意 他们最后都是i,在古代,没有字母,他们大都依据发音来进行押韵,像碎和泪,发音近似,且古时发音与现在有所不同,又是用于填词,即唱出来,最后的发音拉的比较长,所以他们近似相同。。
  以下供参

  十八韵:   一麻,新华字典里的韵母 a、ua、ia 同属一个韵部。   二波,韵母 o、uo。   三歌,韵母 e。   四皆,韵母 ie、ue。   五支,韵母 i (属 zh、ch、sh、z、c、s 声母,与七齐有别)。   六儿,韵母 er。   七齐,韵母 i (属声母 b、p、m、f、d、t、n、l、j、q、x、y,有别于五支)。   八微,韵母 ei、ui。   九开,韵母 ai、uai。   十姑,韵母 u。   十一鱼,韵母 v。   十二侯,韵母 ou、iu。   十三豪,韵母 ao。   十四寒,韵母 an、ian、uan。   十五痕,韵母 en、in、un、vn。   十六唐,韵母 ang、uang、iang。   十七庚,韵母 eng、ing。   十八东,韵母 ong、iong。   十三辙即十三个通押韵部,分别是:   一发花,十八韵的一麻。   二梭波,十八韵的二波三歌。   三乜斜,十八韵的四皆。   四衣欺,十八韵的五支、六儿、七齐。   五灰堆,十八韵的八微。   六怀来,十八韵的九开。   七姑苏,十八韵的十姑。   八衣欺,十八韵的十一鱼。   九由求,十八韵的十二侯。   十遥条,十八韵的十三豪。   十一言前,十八韵的十四寒。   十二人臣,十八韵的十五痕。   十三汪洋,十八韵的十六唐。   十四中东,十八韵的十七庚和十八东
追问:
网友的意思我懂
如果不考虑韵尾押韵的话 这首词的押韵是
1、5、6、7、8 押八微韵
2 自押五只韵
3、4押七齐韵
而但看韵尾的话,这首词押的是 i 韵
那这种韵尾的押韵法有什么资料可以证明吗 还是是一种惯例...
追答:
水龙吟·夜来风雨匆匆 作者:程垓   夜来风雨匆匆,故园定是花无几。   愁多怨极,等闲孤负,一年芳意。   柳困花慵,杏青梅小,对人容易。   算好事长在,好花长见,元只是、人憔悴。   回首池南旧事,旧星星、不堪重记。   如今但有,看花老眼,伤时清泪。   不怕逢花瘦,只愁怕、老来风味。   待繁红乱处,留云借月,也须拚醉。
辉天复耀地,再为歌咏始。
素传学道徒,清门有君子。
文涧泻潺潺,德峰来垒垒。
两京二十年,投食公卿间。
封章既不下,故旧多惭颜。
卖马市耕牛,却归湘浦山。
麦收蚕上簇,衣食应丰足。
碧涧伴僧禅,秋山对雨宿。
且欢身体适,幸免缨组束。
上宰镇荆州,敬重同岁游。
欢逢通世友,简授画戎筹。
迟迟就公食,怆怆别野裘。
主人开宴席,礼数无形迹。
醉笑或颠吟,发谈皆损益。
临甃理芳鲜,升堂引宾客。
早岁慕嘉名,远思今始平。
孔门忝同辙,潘馆幸诸甥。
自知再婚娶,岂望为亲情。
欣欣还切切,又二千里别。
楚笔防寄书,蜀茶忧远热。
关山足重叠,会合何时节。
莫叹各从军,且愁岐路分。
美人停玉指,离瑟不中闻。
争向巴山夜,猿声满碧云。

他用的是交韵式,像上两首,这首词平仄是在韵上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21
押韵也叫压韵,是指诗歌中常在每隔一句的末尾用“韵”的字。古代诗歌的押韵,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其韵脚的位置和疏密问题。韵脚的位置就是韵脚在诗句中的位置。我们现在一般的感觉是韵脚总是在诗句的末尾的韵脚的疏密指两个韵脚之间的距离。古代诗歌韵脚的疏密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句句韵、隔句韵和多句韵。其中最常见的是隔句韵,句句韵和多句韵都比较少见。句句韵又分两种,一种是押相同的韵,另一种是押不同的韵。押相同的韵就是每句押韵,而且一韵到底。前一种例如《诗经·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jiǎo)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liú)兮,舒忧受兮,劳心慅(cǎo)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懆(cǎo)兮。
  这首诗三章都是句句韵,而且一韵到底。第一章“皎”“僚”“纠”“悄”押韵,第二章“皓”“懰”“受”“慅”押韵,第三章“照”“燎”“绍”“懆”押韵。
  后一种如《诗经·邶风·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这首诗的两章也都是句句韵,但两章都是前三句押一个韵,后两句押一个韵。第一章前三句“微”“微”“归”押韵(第二章前三句相同),后两句“故”“露”押韵;第二章后两句“躬”“中”押韵。
由上可知,苏轼的《水龙吟》的押韵方式是句句韵中押不同的韵的方式,第一句压ui ,如坠 二、三、四句压i 如思i 闭 起 从第五句起又压ui 缀 碎 水 泪ei 。(注:ui与ei 是同一韵,你不妨试念,是不是感觉是同一韵?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3
  注意 他们最后都是i,在古代,没有字母,他们大都依据发音来进行押韵,像碎和泪,发音近似,且古时发音与现在有所不同,又是用于填词,即唱出来,最后的发音拉的比较长,所以他们近似相同。。
  以下供参

  十八韵:   一麻,新华字典里的韵母 a、ua、ia 同属一个韵部。   二波,韵母 o、uo。   三歌,韵母 e。   四皆,韵母 ie、ue。   五支,韵母 i (属 zh、ch、sh、z、c、s 声母,与七齐有别)。   六儿,韵母 er。   七齐,韵母 i (属声母 b、p、m、f、d、t、n、l、j、q、x、y,有别于五支)。   八微,韵母 ei、ui。   九开,韵母 ai、uai。   十姑,韵母 u。   十一鱼,韵母 v。   十二侯,韵母 ou、iu。   十三豪,韵母 ao。   十四寒,韵母 an、ian、uan。   十五痕,韵母 en、in、un、vn。   十六唐,韵母 ang、uang、iang。   十七庚,韵母 eng、ing。   十八东,韵母 ong、iong。   十三辙即十三个通押韵部,分别是:   一发花,十八韵的一麻。   二梭波,十八韵的二波三歌。   三乜斜,十八韵的四皆。   四衣欺,十八韵的五支、六儿、七齐。   五灰堆,十八韵的八微。   六怀来,十八韵的九开。   七姑苏,十八韵的十姑。   八衣欺,十八韵的十一鱼。   九由求,十八韵的十二侯。   十遥条,十八韵的十三豪。   十一言前,十八韵的十四寒。   十二人臣,十八韵的十五痕。   十三汪洋,十八韵的十六唐。   十四中东,十八韵的十七庚和十八东追问

网友的意思我懂
如果不考虑韵尾押韵的话 这首词的押韵是
1、5、6、7、8 押八微韵
2 自押五只韵
3、4押七齐韵
而但看韵尾的话,这首词押的是 i 韵
那这种韵尾的押韵法有什么资料可以证明吗 还是是一种惯例...

追答

水龙吟·夜来风雨匆匆 作者:程垓   夜来风雨匆匆,故园定是花无几。   愁多怨极,等闲孤负,一年芳意。   柳困花慵,杏青梅小,对人容易。   算好事长在,好花长见,元只是、人憔悴。   回首池南旧事,旧星星、不堪重记。   如今但有,看花老眼,伤时清泪。   不怕逢花瘦,只愁怕、老来风味。   待繁红乱处,留云借月,也须拚醉。
辉天复耀地,再为歌咏始。
素传学道徒,清门有君子。
文涧泻潺潺,德峰来垒垒。
两京二十年,投食公卿间。
封章既不下,故旧多惭颜。
卖马市耕牛,却归湘浦山。
麦收蚕上簇,衣食应丰足。
碧涧伴僧禅,秋山对雨宿。
且欢身体适,幸免缨组束。
上宰镇荆州,敬重同岁游。
欢逢通世友,简授画戎筹。
迟迟就公食,怆怆别野裘。
主人开宴席,礼数无形迹。
醉笑或颠吟,发谈皆损益。
临甃理芳鲜,升堂引宾客。
早岁慕嘉名,远思今始平。
孔门忝同辙,潘馆幸诸甥。
自知再婚娶,岂望为亲情。
欣欣还切切,又二千里别。
楚笔防寄书,蜀茶忧远热。
关山足重叠,会合何时节。
莫叹各从军,且愁岐路分。
美人停玉指,离瑟不中闻。
争向巴山夜,猿声满碧云。

他用的是交韵式,像上两首,这首词平仄是在韵上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8-09
苏轼是宋代人,宋代的中原语音属于中古音,发音与当今普通话有较大差别。
今人赏学分析唐宋诗的平仄押韵,一般按《平水韵》;
今人赏学分析唐宋词的平仄押韵,一般按《词林正韵》或张珍怀《词韵简编》;
苏轼《水龙吟》的韵脚字是:
坠、思("有思"的"思"作名词用,读仄)、闭、起、缀、碎、水、泪
该词的韵脚字,同属《词林正韵》第三部,同为仄声:
起、水,在第三部的上声[四.纸]韵目;
坠、思、泪,在第三部的去声[四.寘]韵目:
闭、缀,在第三部的去声[八.霁]韵目;
碎,在在第三部的去声[十一.霁]韵目;
[有关唐宋词几个术语]
1.“押韵”:句末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在同一韵部、且同为平或同为仄;
2.“叶韵”:句末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在同一韵部,但平仄可同可不同;
3.“平”:相当于当今普通话的第一、二声;
4.“仄”:上声、去声(相当于当今普通话的第一、二声),入声;
5.“词林正韵”:建议楼主到百度搜索、阅读,以便了解详情。
第4个回答  2015-08-09
1、韵脚的读音以官方颁布音律为准,南宋以后以平水韵为准。
2、律诗限用平声韵,偶数句尾用韵,一韵到底,中间不可换韵。
3、古风体可用仄声韵,中间可换韵。
4、柏梁体要求句句押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