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和日本在一些文字上是类似的?

日语是大和人的固有语言,与朝鲜语、蒙古语等同属于阿尔泰语系。

日本的汉字是由中国传来,不是日本固有文字。在日本古代记录事物都是靠口口相传,直到公元4世纪末,5世纪初,日本列岛开始使用汉字,到今天日本已经使用1600年汉字了。汉字在日本已经不是传达,文字表记的手段,还具有思想,政治社会的影响,在日本言语,思想,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时代的人都是通过汉字进行交流。

除了大陆传来的汉字以外,日本也有独自的汉字。日本自身也穿造出很多日本汉字如:「働」,「峠」,「畑」等日本独特的汉字。日本人认为什么事情都要口口相传,日本的神灵有800万,语言也是具有灵气的“言灵“,但是汉字的出现让日本失去了灵魂,为了保持日本文化的独特,独立,日本人就研究日本语言的特点,在用汉字纪录的同时,仅仅利用汉字的发音,不完全借助汉字的意思。每一个汉字都其意思,也与日本语相互有关联,这样这种汉字的读法就是训读,用日本语来解读汉字,日本是岛国,所以与鱼有关的汉字很多,这些汉字都是训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01

你好,因为日本文字是借鉴了中国的古汉字。

日语的文字由汉字和假名两套符号组成,混合使用。

假名有两种字体:平假名和片假名,各有73个。前者假借汉字的草书造成,用于日常书写和印刷;后者假借汉字楷书的偏旁冠盖造成,用于标记外来词、象声词以及特殊的词语。

日本古代有语言而无文字。从公元前后开始,汉字作为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冶金、纺织、农耕等文明,以强大的辐射力量传播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由此形成了一个连续的汉字文化区。

据史志文献以及日本的考古发现,公元前1世纪,汉字就经由辽东、朝鲜传入日本的九州、福冈等地。汉字的小篆体和隶书体多以铭刻在铜镜上的形式传入日本,这些文字符号和铜镜上的其他图案一样,被日本人视为庄严、神圣、吉祥的象征符号。此后日本在仿制铜镜时,也开始仿制汉字铭文。

望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3-01
主要是受中国文字的影响:
日本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比较短。现存最早的文字资料产生于公元5世纪,而且是用汉语记载的。公元478年,当时日本的统治者之一倭王武致中国南朝皇帝的国书也是用汉文写成的。后来(约在公元10世纪),日本人又利用汉字的草书创造了日本式字母——平假名(如:安——あ;以——い;宇——う;衣——え:於——お),利用汉字的偏旁创造了片假名(如:阿——ア;伊——ィ;宇——ウ;江——エ;於——オ),从而逐渐形成了汉字与假名相结合的日语文字书写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目前,1981年日本政府公布的《常用汉字表》中收入汉字1945个。如果加上法务省公布的166个“人名用汉字”,一共才有2111个。但诸桥辙次编撰的《大汉和辞典》中却收入汉字5万余个。这些汉字绝大部分是从中国汉字中吸收的,仅有少数是日本自己创造的“和字”。日语中实际上共有48个假名。但因为每个假名都有平假名和平假名两种写法,所以也可以说有96个假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3-01
自从汉语和日语发生关系以来,就在日语中引起了这个问题;这是个十分古老的问题.在汉字进入日本以前,日本没有文字.汉字和汉语进入日本以后,日本人不但汉字注日语音,而且大量吸收汉语词.由此而产生音读、训读、音训混读以及有关诸多问题,日语词的复杂状况即由此而生.因此,弄清音和训是记住日语词的关键.下面简单谈谈什么是音读和训读以及有关问题,由此而探讨解决记词的难题. 训读:训读是用日语读汉字(汉语词).汉字进入日本后,日本人按该汉字的原意而用日语读出.例如汉字“川”的意思就是“河”,日语词称“河”为“カワ”,于是就将汉字“川”读为“カワ”.这就是训读.
总之,依汉字愿意而以相应的日语词读出,就是训读.训读是写汉字,读日语的音.例如“人”读“ヒト”,“山”读“ヤマ”,等等.这也可以说是类似翻译,但有些是确切的翻译,有些则不一定完全相符. 音读:汉字进入日本后,日本人按照汉字的原音读汉字,就是音读.因汉字传入日本时间不同,而有古汉音、吴音、唐音等等之别.总之,日语汉字的读音来源于古汉语读音,故虽与现代汉语音常不一致,但仍有关系.例如汉字“山”,日语音读为“サン”,“爱”读为“アイ”,等等.
可见日语汉字的音读皆源自古汉语音,由于汉语音与现代汉语音虽不尽相同,但仍密切相关,所以日语汉字音读与现代汉语音也有联系.
第4个回答  2020-03-01
日语是大和人的固有语言,与朝鲜语、蒙古语等同属于阿尔泰语系。日语在生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汉语和其他语言的较大影响。一些日本的语言学家认为,日语中一些固有常用词汇如“马”“梅”“米”等的发音与汉语非常相似,很可能是因为受到了中国人的影响。在文字的形成方面更是受到了中国汉语的巨大影响。

日本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比较短。现存最早的文字资料产生于公元5世纪,而且是用汉语记载的。公元478年,当时日本的统治者之一倭王武致中国南朝皇帝的国书也是用汉文写成的。后来(约在公元10世纪),日本人又利用汉字的草书创造了日本式字母——平假名(如:安——あ;以——い;宇——う;衣——え:於——お),利用汉字的偏旁创造了片假名(如:阿——ア;伊——ィ;宇——ウ;江——エ;於——オ),从而逐渐形成了汉字与假名相结合的日语文字书写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目前,1981年日本政府公布的《常用汉字表》中收入汉字1945个。如果加上法务省公布的166个“人名用汉字”,一共才有2111个。但诸桥辙次编撰的《大汉和辞典》中却收入汉字5万余个。这些汉字绝大部分是从中国汉字中吸收的,仅有少数是日本自己创造的“和字”。日语中实际上共有48个假名。但因为每个假名都有平假名和平假名两种写法,所以也可以说有96个假名。

从语法的角度来看,日语属于粘着语,即主要依靠助词、助动词的粘着来表示单词在句子中的地位和时态、否定、推量、被动、可能等语法机能。日语的语序是谓语在句子的最后,即在宾语和补语的后面而不是像汉语、英语那样在前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