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你的家乡有哪些习俗?

如题所述

端午节我们家乡的人都会吃粽子、煮鸡蛋还有腌咸鸭蛋,这是最传统的过节方法。其中包粽子最有讲究,粽子叶要去采摘新鲜的芦苇叶回家洗干净,码整齐一打一打并排放齐放锅里,倒入清水大煮软,待彻底凉透再放进凉水浸泡。




糯米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一个小时,浸泡完的几个粽子叶叠在一起再轻微一折折成一个漏斗状,将适量的糯米倒入粽子叶里,如果喜欢红枣就加入红枣,如果喜欢腊肉就加入腊肉,最后将粽子包好用绳子缠起来,我姥姥不用绳子直接就可以用粽子叶绑的紧紧的。
就希望粽子就包好了,但是我们家乡一般不在端午节这天包粽子,我们会选择提前几天包好然后放进高压锅里蒸好等放凉了放入冰箱等端午节这天拿出来热着吃。




家长的老人们每次一包粽子就会包许多然后分给子女食用,因为年轻人工作比较繁忙所以年轻人一般不会自己包粽子吃,多数都是家长包完了分给孩子们吃,所以包粽子不仅仅是端午节的习俗更是寄托着父母对子女的关爱。
当粽子办好了以后会放在锅里煮,这时放入几个鸡蛋和粽子一起煮等出锅了,鸡蛋就会充斥着粽子叶的香气,浓香四溢的鸡蛋和香喷喷的粽子就可以一起出锅了。
我们家长还有一个具有神话色彩的传统,就是用七种颜色的线编制成手链送给没有上学的孩子,让他们带在手腕上目的为了驱邪治病,希望孩子健康成长没有灾难。
我们家乡的传统很普遍就是普罗大众的过法但是虽然形式简单但是节日里寄托着家里人的爱,亲情融化了一切生活中的苦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24

在绍兴,其实过端午节在我们那地方,我说实话,气氛越来越淡了。都说水乡,江南,总该是保留着更多的质朴的习俗的。然而事实是,纵使我在农村,我也没有感受到浓郁的节日的氛围,很多时候,也不过就是吃几个粽子而已。


至于划龙舟,更是见所未见。河是有的,曹娥江、钱塘江,虽然绍兴多小桥流水,但长江大湖,倒也不是很少见。但就是没有龙舟,绍兴绝少龙舟的活动。而像《边城》中那样下水捉鸭子,谁捉到就归谁,同样没见过。


说说吃粽子吧,都说嘉兴粽子出名,我看也不见得。我最不屑的就是扯嘉兴粽子,南京咸水鸭这种在制作上越来越缺乏独特性还挂着名头的特产了。说实话,做个粽子,做个咸水鸭,在工艺上又不是像老干妈似的,有很多商业机密。根本就没有,所以所谓的地方特产,也就是挂个名头卖种情怀而已,你要真觉得嘉兴粽子多好吃,那只是因为你吃过的粽子太少了。至少在我眼中,绍兴的粽子一点不比嘉兴的差。

我最爱吃肉粽,端午前几天村里各户人家都会开始摘粽叶浸糯米裹粽子。端午那天,粽子香倒是十分浓郁的。、

除了粽子呢,可能五黄相对有些印象吧。吃黄鱼,我印象中吃黄鱼、吃咸鸭蛋和吃黄鳝是比较常见的。至于什么雄黄酒,我是从未喝过,也没什么兴趣。


吃五黄无非就是在晚饭的时候,多添几个菜色,也不见得有什么稀奇。

所以说来惭愧,出了名的水乡,傍着杭州的老城,还是在农村,节日气氛竟如此淡薄。而且这显然不是我自己鼻塞,事实上现今的绍兴节日气氛向来就是淡薄的。倒是一些圣诞、情人节,搞得二五八万的,甚嚣尘上。

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呢,端午真的搞不起来吗?这么多活动可以举办,龙舟的沸反盈天气势我在电视中都感受得强烈,更不论现实中了。但就是不搞,就是懒得搞,就是非得让这端午的气氛越来越淡才好。

算了,我也没资格说这话,我端午都不回家。借此倒可以提一提我一淮安朋友的端午风俗,他们那边,端午是要扎五彩绳的,五根线绕一起,戴在手腕上。到了七月初七才可以拿下来,之后似乎还跟牛郎织女有点关系,算是作为礼物先给牛郎织女,让织女拿去编制鹊桥还是什么......


总之,还挺好玩的不是。我从小连听都没听说过......

第2个回答  2017-05-23

即将接近端午节,如今身在异乡,不由得想起家乡是如何过端午节的。

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而形成的中国传统节日,我的家乡在晋中,是晋商的发源地,走西口就是描述这群为了商业而在外奔波最早的一拨人,端午节在晋中也就是我的家乡也是很受受重视的。我的家乡有三种习俗:吃粽子,戴香囊,花绳,门上插蒿。


粽子是端午节最大的象征,在我的家乡粽子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我的妈妈是一位传统的女性,对于传统节日也是相当重视,每年的端午节都会提前五六天就买好榈叶,枣,糯米,在我们北方粽子的原材料也就是这些,包粽子的前一天晚上就会把米,叶子泡好,把枣煮好,粽子包的时候是最开心的时候,邻里相亲都会相互帮忙,蒸粽子的时候也是最开心的时候,因为榈叶的香气和糯米的想起融合到一起,加上热气腾腾的气氛,把我们的胃口都吊起来了。

香囊和花绳也是家乡端午节的象征,都是为了祛灾辟邪,老人们在端午节临近时便会围坐到一起,买好各种颜色的尼龙线,编成各种各样的花绳,还有很多心灵手巧的老人为自己的儿女,孙子们缝制香囊,一般都佩戴在腰间,这也是为在外游行的孩子送去平安。


门上插蒿在我的家乡也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一个习俗,家乡很多独门独院的房子,家家户户在端午节都会买上蒿叶,放到自己家门后,同样是为了祛灾辟邪,就如同在春节的时候在门上贴张飞画似的。

不过对于传统习俗,不得不说很多已经流失了,年轻人现在只知道端午节是法定节假日,回去旅游但是却忘记了家乡的传统。

第3个回答  2017-05-23

天啦噜,端午节要来了,意思是我又双叒叕可以放假回家了。

端午节,由来很简单,就是因为爱国诗人屈原在那一年的今天殉国明志从而五月五日演变成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缅怀华夏民族高洁情怀的节日。除了缅怀屈原,各地都有不同风俗习惯。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河南人,每年端午节最不能少的就是端午节当天早上用新鲜的艾叶配上一些别的调料煮鸡蛋鸭蛋。因为我每次都是吃现成的,所以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煮出来的鸡蛋很好吃。至于为什么有这样的习俗,我也问过老一辈的人,老人也都说的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不知道为什么。端午节吃粽子应该是每个地方都有的习俗吧。小时候的粽子都会糯米红枣馅的,现在可能是人比较聪明会吃了吧,猪肉馅牛肉馅的也不在少数,并且粽子的个头也是越来越大了。


除此之外,就是给小孩子编一个五彩绳绑在手腕、脚腕、脖子上。另外系线的时候,孩子是不能开口说话的。并且五色绳是不可任意丢弃或者剪断,只能在夏天第一场大雨,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绳的小孩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瘟疫、疾病将被冲走,小孩就可以健健康康的。


另外,每到端午节逛街的时候就会遇见很多老人卖香囊,据说可以保平安。我小的时候香囊的样子还很单一,如今已是各种各样的了,也怪不得小孩都会哭着让家长给自己买。


至于赛龙舟这项传统活动,在我的老家没见过,不过在大学所在的还是见过几次的。

第4个回答  2017-05-23

 端午节马上就要来了,尽管在学校无法回家过端午节,但我还是“身在学校心在家”啊。和举办“赛龙舟”等比较隆重的活动相比,我们家长有关端午节的习俗还是比较简单的,毕竟华北地区的湖还是很少的。 


每年端午节,奶奶和妈妈都会早早地为我们包许多粽子。买粽叶的工作往往由奶奶负责,因为奶奶经验丰富,总会买到上等的粽叶。包粽子的工作就是妈妈和奶奶一起做了,而我作为一个名符其实的“手残党”只有在一旁默默地看着的份儿。在我们那里粽子的馅儿基本都是糯米配红枣,别无其他。所以到现在我还不是很理解“肉粽子”这种神奇的粽子,并且一直也没有勇气去尝试。

 从小被妈妈吐槽“嘴挑”的我在吃粽子方面也充分发挥了我嘴挑的天分,我喜欢吃小米粽子。所以每次包粽子的时候奶奶总会贴心的为我特别的包几个小米馅儿的。当然,小米馅儿粽子也基本都被我承包了。


 在我们家乡,过端午节的话还有一个必须做的工程就是在门上面挂艾叶,据说是可以起到避邪的作用。尽管和其它地区举办赛龙舟、佩香囊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相比,家长的端午节似乎很简单,但是也让我无比怀念。几乎是从上初中开始,端午节就没有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度过了。随着离家 越来越远,离奶奶和妈妈包的粽子的味道也越来越远。又是一年端午时,回不了家的我依然很想念家长的端午节,想念那些年和家人一块儿度过的端午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