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记的"那么.走罢” 鲁迅为什么要走?他去了哪里

如题所述

《朝花夕拾》中的《琐记》中提到鲁迅离开家乡的原因是(躲避流言和重伤 )和(寻找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一类人 )《琐记》记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男,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代表作《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03
“走罢!”一个感叹号体现的是内心的坚决。是一定不能这样沉默下去的,要爆发,要改变,要寻出路去。虽然并不知道前路在何处,但这一份勇气是其他人所没有的。      如果鲁迅的父亲不病故,鲁迅不经历不看到这么多的人情世故,是不是也就没有后来的“大鲁迅”了。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寻找自己来时的路,对于我们后人而言,我们看到的可能更多的不是与陈西滢等人的骂战,而是一个伟人之所以成为伟大,影响他的人事物。
鲁迅的这篇文章主要所写的内容就是自己家道衰落以后,因为饱受世人冷眼而走上了与封建主义决绝的道路,鲁迅为了寻求“另一类人们”到达了南京求学,但求学的过程中发现洋务派办学的各种乌烟瘴气以及自己偷偷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达了少年鲁迅当时对于真理的渴望。以上就是琐记的主要内容了
第2个回答  2011-11-05
因为镇上的人都以为他当掉家里的东西去换钱,他觉得已没有脸面再在S城里生活,于是就离开S城了。到南京的免费学校,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雷电学校)求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10-30
去跟长妈妈解释,去长妈妈的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