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摘抄和感悟?

如题所述

1、禹新婚不久,为了治水,到处奔波,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有一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狠下心没进去探望。
2、猿人的力气比不上这些凶猛的野兽,但是他们和任何动物根本不同的地方,就是猿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这种工具十分简单,一件是木棒,一件是石头。木棒,树林里多的是,但它是经过人砍削的;石头呢,是经过人工砸打过的,虽然很粗糙,但毕竟是人制造的工具。
3、在殷墟发掘的遗物中,还发现大量的青铜器皿、兵器,种类很多,制作很精巧。有一个叫做“司母戊”的大方鼎,重量有八百七十五公斤,高一百三十多厘米,大鼎上还刻着富丽堂皇的花纹。这样大的青铜器,说明在殷商时期,冶铜的技术和艺术水平都是很高的。但是也可以想象得出,像这样巨大的精美的大鼎,不知道渗透着多少奴隶的血汗哩!
4、周部落强大起来,对商朝是个很大的威胁。有个大臣崇侯虎在纣王面前说周文王的坏话,说周文王的影响太大了,这样下去,对商朝不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06
滔滔黄河水养育着华夏子孙,先人们用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汗水,创造了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文明。五千年悠悠岁月,留下了绵延不绝的历史传承,成就的是一首大气天成的英雄赞歌,一首顽强抗争的劳动人民的赞歌,一首慷慨激昂、惩恶扬善的浩然正气之歌。
第2个回答  2019-12-06
中国的历史可往前追溯五千年,自盘古开天,经过了:原始时期—黄帝—唐—虞—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汉—新—东汉—三国时代—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南宋—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朝代年数长短排序(不含动乱时代,如五代、三国时代)
最长:周朝,东西周合并为八百五十六年(西元前1111年至西元前256年),共传三十五主。
第二:商朝,共六百四十年,(西元前1751年至西元前1111年),共传二十八主。
第三:夏朝,共四百三十二年,(西元前2183年至西元前1752年),共传十七主。
第四:汉朝,东西汉合并为四百一十年(西元前206年至西元8年(西汉)西元25年至西元220年),共传二十四主。
第五:宋朝,南北宋合并为三百二十年(西元960年至西元1279年),共传十八主。
第六:唐朝,共二百九十年(西元618年至西元907年),共传二十主。
第七:明朝,共二百七十七年(西元1368年至西元1644年),共传十六主。
第八:清朝,共二百六十八年(西元1644年至西元1911年),共传十主。
第九:晋朝,东西晋合并为一百五十六年(西元265年至西元420年),共传十五主。
第十:黄帝,约一百年(西元前2690年至西元前2590年)及唐朝(尧),约一百年(西元前2333年至西元前2234年)。
第3个回答  2019-12-06
苏秦,战国时东周洛阳人,字季子。出身贫寒,但他素有大志,曾和张仪一起曾在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最初,他将六合诸侯,一统海内的方略奏陈了秦国惠文王,可惜惠文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搞得他盘缠花尽,差点连家都回不了,狼狈不堪。

后来,苏秦到了燕国,游说燕国文公,很快就说服了燕文公。燕文公采纳了苏秦的意见,资助他车马,请他去劝说赵肃与燕结盟。

苏秦对赵候说:“当今之时,崤山以东,赵国是最强大的国家……”赵肃候听毕大喜,待苏秦为上宾,厚加赏赐,请他去游说其他各诸侯国,以订立合纵盟约。

此时,魏国正受到秦国大将军首率军攻打。秦还想乘胜把战火烧到别国。苏秦怕战火烧到赵国,就对老同学张仪用了激将法,激他去游说秦国。

秦惠文王和张仪终于会面了,秦惠王听了张仪的说辞很高兴。

于是苏秦去韩国、魏国、齐国、楚国都很顺利的游说成功。

至此,苏秦便成为合纵同盟的盟约长,还一个人执掌了六国的相印。苏秦北返向赵王复命,随行的车骑、辎重、护卫绵延不绝,那盛大的气派宛如国王出巡一般。

书中还有力大无比的盘古,有美丽善良的女娲、还有为民造福的大禹……,在这本书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鲜明的特点,有自己长处和短处,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道理和教训……,我在这本书中学到了许多,我想介绍给你们这本书。
第4个回答  2021-08-17
上下五千年,
纵横十万里。
王侯将相,
淡出视寂。
千古功名,
国色美丽,
摘抄感悟,
终归尘匿。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