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布氏杆菌病有何防治措施呢?

如题所述

羊布鲁氏杆菌病症状:多数病例为隐性感染。怀孕羊主要症状是发生流产,但不是必有的症状。流产发生在怀孕后的3-4个月。有时患病羊发生关节炎和滑液囊炎而致跛行;公羊发生睾丸炎;少部分病羊发生角膜炎和支气管炎。本病常不表现症状,而首先被注意到的症状是流产。流产前食欲减退、口渴、萎顿、阴道流出黄色粘液。流产多发生于怀孕后的第三个月、第四个月。流产母羊多数胎衣不下,继发子宫内膜炎,影响受胎。公羊表现荤丸炎,辜丸上缩,行走困难,拱背,饮食减少,逐渐捎瘦,失去配种能力。其它症状可能还有乳房炎、支气管炎、关节炎等。防治方法:目前,本病尚无特效的药物治疗,只有加强预防检疫。定期检疫。羔羊每年断乳后进行一次布氏杆菌病检疫。成羊两年检疫一次或每年预防接种而不检疫。对检出的阳性羊要捕杀处理,不能留养或给予治疗。免疫接种。当年新生羔羊通过检疫呈阴性的,用“猪2号弱毒活菌苗”饮服或注射。羊不分大小每只饮服500亿活菌。疫苗注射,每只羊25亿菌,肌肉注射。人感染布鲁氏杆菌病:布氏杆菌首先感染家畜。家畜临床表现不明显。但怀孕的母畜则极易引起流产或死胎,人通过与家畜的接触,服用了污染的奶及畜肉,吸入了含菌的尘土或菌进入眼结合膜等途径,皆可遭受感染。布氏杆菌病的潜伏期由几天至几个月不等,病发时会出现卫似感冒的病征,包括发热、畏寒、出汗、头痛、背痛、虚弱、体重下降及食欲不振等。布氏杆菌病也可引起反覆性发热、关节痛和疲倦等慢性病征。 感染人群,即在农牧区有病畜接触史人员;饮用过未经消毒灭菌乳品人群;与含菌培养标本接触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上述人群占感染者绝大多数,近年来城市发病率有所增高,也有因涮牛羊肉这一感染途径而致病的报道。该病的流行病学已经从一个主要是职业相关性疾病变成一个主要由食物引起的疾病。管理传染源,加强病畜管理,发现患畜应隔离于专设牧场中。流产胎盖应加生石灰深埋。患病的人应及时隔离至症状消失,血、尿培养阳性。病人的排泄物、污染物应予消毒。动物布氏杆菌可传给人类,但人传人的现象较为少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28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生殖系统。羊感染后以母羊发生流产和公羊发生睾丸炎为特征。本病分布很广不仅感染各种家畜而且易传染给人。病原布氏杆菌是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布氏杆菌属6个种,即牛种、羊种、猪种、绵羊种、犬种和沙林鼠种,前5种感染家畜。布氏杆菌在土壤水中和皮毛上能存活几个月。一般消毒药能很快将其杀死。诊断要点由于发生流产的病因很多而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均无明显的特征同时隐性感染较多,因此确诊要依靠实验诊断。流行特点母羊较公羊易感性高性成熟后对本病极为易感。消化道是主要感染途径也可经配种感染、羊群一旦感染此病主要表现是孕羊流产开始仅为少数以后逐渐增多,严重时可达半数以上多数病羊流产1次。四、临床病症多数病例为隐性感染。怀孕羊发生流产是本病的主要症状,但不是必有的症状。流产多发生在怀孕后的3~4个月。有时患病羊发生关节炎和滑液囊炎而致跛行,公羊发生率丸炎,少部分病羊发生角膜炎和支气管炎。病理变化剖检常见的病变是胎衣部分或全部呈黄色胶样浸润其中有部分要有纤维蛋白和脓液胎衣增厚并有出血点。流产胎儿主要为败血症病变浆膜与黏膜有出血点与出血斑皮下和肌肉间发生浆液性浸润脾脏和淋巴结肿大,肝脏中出现坏死灶。公羊得病时可发生化脓性坏死性军丸炎和附宰炎宰丸肿大后期宰丸姜缩。

第2个回答  2018-01-28
‍‍

加强疫病检测,改进检测方法,所有羊只每年5月和10月集中进行一次布病检测;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对发现的病羊、检测阳性羊、可疑羊就地隔离饲养:及时扑杀无害化处理:对布病病羊及检测阳性羊的胎儿、胎衣、排泄物、乳、乳制品均需深埋等无害化处理,防止疫病传播。目前常用试管凝集试验SAT、虎红平板凝集实验(RBI)、缓冲平板凝集试验BPAT、补体结合试验(CFT)等血清学方法进行检测,均有一些缺陷。而ELISA方法特异性好,样品需要量仅2pL;整个反应仅需1.5h;结果更加快速、准确:且ELISA方法是国际贸易指定的诊断方法:其特点是快速、特异、灵敏,因而值得在生产实际中推广应用。加强检疫监管,严格流动管理在没有发生过羊布病的地区,由外地引进羊只时;必须严格检查;隔离饲养:证明确无此病时:方可与本地羊群混群饲养,以防布病扩散。省内调运羊只,一律凭调出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合格证车辆消毒证明和健康证调运。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