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事礼仪习俗?

如题所述

白事礼仪习俗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在丧葬仪式中遵循的一系列礼仪规定和习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白事礼仪习俗:

布置灵堂:在家中或殡仪馆等地,搭建临时的灵堂,供奉逝者的遗像、牌位和鲜花等。灵堂的布置通常以素净、庄重为主。

出殡仪式:准备好灵车、棺材以及乘车行进的仪仗队伍。出殡时,亲友们会随典礼队伍行进至火化场所。期间可以鞭炮点燃,表达对逝者的哀思。

火化仪式:在火化前的仪式上,家属会向逝者的灵柩行三鞠躬,并焚烧纸钱、纸衣、纸车等供奉品。之后,灵柩会被火箭车推入火化炉中。

守丧期:守夜期为3天,期间亲友会聚集到灵堂或家中为逝者守夜,进行祭祀活动。期间一般要戴孝,遵守丧服制度。

安葬仪式:在逝者火化后,会进行安葬仪式。家属、亲友会前往墓地,进行祭祀、祈福等活动。

送终:送终是指丧事结束后,回到家中或宴请亲友,进行祭拜、祈福、敬献祭品等活动。

以上是一些白事礼仪习俗的主要内容,不同地区和不同民俗还会有一些细微差别。在进行白事礼仪时,还需遵守尊重逝者和敬重祖先的原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05
红白大事在民间是最为隆重。红指的是婚娶,白指的是丧礼。十里不同俗,白事的礼仪非常的繁琐我指的是在农村而言。城里就简便些,逝者在医院或者家中去世后直接用殡葬车拉殡仪馆去,亲朋好友在殡仪馆追悼大厅进行吊唁,亲属进行遗体告别后火化。最后根据遗嘱或者约定选择不同的安葬方式。
农村的白事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过程
一、送终 老人生命垂危之时,子女等直系亲属一定要守在老人身边听其遗言直到老人去世这叫送终。未能把老人送终的被称为人生一大憾事,会被亲人要批评就批评而且还没有办法反驳比较非常的郁闷和自责。老人要走时会有专门请来的殓葬师也叫土工子,安排孝子将老人抬到堂屋地铺上等待其咽下最后一口气。老人走后,通常有长女长婿二人烧铺堂纸,边烧边嚎啕大哭。让四邻晓得老人去世了。
二、报丧 老人咽气后 家人尽快向亲友发出通知。现在通信发达都是电话联系的多,但对长辈或者老亲孝子要亲子要亲自去跪门报丧,通知吊唁下葬日期。
三、入殓 土工子要为逝者【多为咽气之前】剃头、刮脸、洗身、穿衣、整容、脸蒙纸。穿衣时孝子眼泪不能滴在逝者身上否则以后梦不到逝者。
四、守灵 孝子排班轮流守在灵柩旁边 不解衣不去孝直到下葬。
五、吊唁 吊唁在白事礼仪中非常重要,各地风俗不同规矩也不同。吊唁时与逝者的关系远近不同所受的礼仪也不同。直系亲属接到信后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灵堂 哭丧边哭边自责边询问原因直到有人安慰。邻里朋友来吊唁,有的地方跪迎跪送,有的地方只是在灵棚答礼。吊唁的人据关系的亲疏随的丧礼也不同轻的过百重的过万。买的丧礼品有花圈、太空被、挽联等等
六、火化 一般由长子、姑爷、长辈陪同 其他亲属根据时间在路口迎骨灰。
七、 辞灵 下葬前一天 亲属庄邻会包饺子前来辞灵。这家人员的好坏这个时候就看出了,若那个庄邻没来这里肯定是有说法的就会有人去评论是非原因。
八、下葬 下葬也叫出殡还有的地方叫出棺 孝子将棺材送到墓穴安葬。这时候土工子、吹鼓手、举重【请抬棺材的人】会找姑爷闹喜钱 一般以不红脸为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6-25
白事礼仪习俗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丧事的一系列仪式和规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白事礼仪习俗:
1. 穿着:在白事期间,参与悼念的人们通常会穿着素服,即白色或黑色的衣服,表示悼念之情。
2. 祭祀仪式:在白事期间,会进行祭祀仪式,包括祭拜祖先和神灵,祈求亡者的安宁和福泽。
3. 守灵:在白事期间,家属和亲友会守灵,即在灵堂或丧居陪伴逝者的遗体,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敬意。
4. 吊唁:亲友、邻居和同事会前来吊唁家属,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慰问之意。
5. 安葬仪式:在白事期间,进行安葬仪式,将逝者的遗体安葬到坟墓中,家属和亲友会参与其中,表达对逝者的告别和祝福。
6. 持丧:在白事期间,家属会进行为期一定时间的持丧,期间不举行娱乐活动,以示对逝者的敬意。
7. 禁忌:在白事期间,有一些禁忌,如不参加娱乐活动、不穿红色衣物、不吃辣等,以示对逝者的尊重和敬意。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白事礼仪习俗,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可能会有所差异。
第3个回答  2019-12-05
各地的白事礼仪习俗不一样,在夲地过去老人过世,孑孙都要带孝穿大白孝服,死者装进大红木管材里,找看风水先生看好莫地,发送三天以后土藏,现在白事礼仪改变了,亲人过世新朋好友都耒上礼,为死者送行,火化/遗体告别,.白事的礼仪还要根椐各地,各民族的习俗。
第4个回答  2019-12-05
白事礼仪的诞生以来是带着美好的祝愿的,分为送终,报丧,入殓,守铺,搁棺,居丧,吊唁,接三,出殡,落葬,居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