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海南享受的待遇及生活情况怎样?

如题所述

“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

    公元1100年,遇赦的苏东坡即将离岛北归,感慨万千的他写下了这首《别海南黎民表》,表达了他对这个流放之地的无限留恋和对友人的难舍之情,他甚至发自肺腑地将海南儋州称作自己的故乡。    而这一年,距离苏东坡被贬海南已有三年。

 有人说,“东坡不幸海南幸”。千年前,正是这块世人眼中的热带度假天堂迎来了抱着渡海后生死未卜心情的苏东坡。从此,海南拥抱了苏东坡,海南的文化进程一扫阴霾,接纳了北宋文坛最耀眼的光芒。

苏东坡在海南的多数日子是难捱的,他自己说贬谪海南时为了供给衣食,卖光了酒器,只留下一个制工精美的荷叶杯自娱自乐。

      儋州百姓懒于耕种,以打猎为生,五谷、布、盐、咸菜等都是从大陆运进来的,甚至大米都是从大陆输入的。当地人只吃芋头喝白水当做饭食。冬天,运米的船不到海南时,苏东坡也得靠芋头、白水维持生活。

    当地官民十分敬佩苏东坡的才华与为人,又同情他的凄惨遭遇,于是时常给他送来粮食、果蔬和猎物,后来还在城南给他盖起了三间茅屋。因为茅屋建在一片桄榔林里,苏东坡在宽慰之余便给茅屋取名“桄榔庵”。“安居”下来后,苏东坡开始与黎民生活在一起,带领老百姓挖井取水饮用,上山摘采草药,帮助老百姓看病等等,与老百姓相处融洽,亲如一家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06
那个年代,海南的物质条件比相邻的内陆地区差很多。苏东坡在写给张逢的信中说:“海南风气与治下略相似,至于食物、人烟,萧条之甚,去海康远矣。”在一封写给程全父的信中,诉了两点苦,一是“黎疍杂居,无复人理”,即跟少 数 民 族杂居,环境不理想;二是“资养所给,求辄无有”,即生活资料贫乏。
第2个回答  2020-04-06
还可以吧,一般般,
第3个回答  2020-04-06
可以查询下苏轼在这个时代的生活背景。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1][2][3]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