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100多年的中国一条米轨铁路,为何仍在运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1-11

对于从小就搭米轨列车出行的云南红河州人士来说,米轨客车更具吸引力。车厢两侧的座位仅容纳两个人,墨绿色的蒙皮,车窗可以朝上拉开……如此熟悉的场景,迅速把他拉回了儿时的记忆里:每个小站都会停,沿线的村民用背篓背着鸡、鸭、蔬菜到建水城里卖。

滇越铁路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云南省境内,北起云南省省会昆明,途经开远从河口出境,进入越南老街直抵港口城市海防。全线长854公里,其中我国境内(昆明至河口)465公里,是目前我国仍在运营的最古老的一条米轨铁路。

说起全国独一份儿的“米轨”,老一辈的云南人大多怀有很深的感情。从1910年滇越铁路正式通车,米轨火车已在云南穿行百年,成为一辈辈云南人的独家记忆。火车车厢就是市场,乘客常向他们买些农副产品;窗外,与铁路并行的公路上,中巴一点点把火车超越……儿时的记忆碎片一遍遍在脑海里重组。  滇越铁路滇段始建于1903年,历时7年,于1910年建成通车,成为当时我国西南通往国外的唯一铁路通道。在修筑过程中,劳工大部分是从云南招收,不足者向全国招收。据统计从筑路到通车共用了二十多万劳工,因瘴、病、饿、虐待致死的劳工竟达一万二千余人,非常令人震惊。可以说滇越铁路渗透了中国工人的血汗,是中国人民用生命铸成的铁路。滇越铁路云南段穿越云南省的高山深谷、河流,遇山螺旋形盘蜒而上,遇深沟就要多走几十公里路而绕过,一条铁路往往是对岸相望,却相距甚远。通过这条铁路,不但开远成为滇南商业重镇,而锡都个旧更是因为交通的便利和对外交往的增加,引进了先进技术而成为举世闻名的工业城市。因此,滇越铁路的重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由于不少路段建于深谷悬崖之上,加之铁路轨距为1米,俗称“米轨”,许多路段曲线半径极小,车厢和机车也是特制的“小火车”。

乘车人若环顾左右时,常常会吓得两腿发软,甚至心惊肉跳。有人形容“蛇形的铁路、英雄的司机、不怕死的旅客”,由此可见铁路的惊险,在这样的地理状况下修筑铁路,绝非一般人可以想象。由于线路条件较差,列车时速最高也不超过40公里/小时,许多路段只能达到20公里/小时左右,所以,就有“火车没有汽车快”之云南十八怪之一的说法。

全路落差极大,从海拔2000多米到900米使不少路段坡度陡增,往往一列车要靠两个机车前拉后推才能上去。从蒙自碧色寨火车站到河口的铁路沿线,途经芷村站、屏边火车站、白寨大桥、人字桥、腊哈地。一路上,火车时而在悬崖峭壁上缓缓通过,时而在种满木瓜、香蕉等水果的田野中穿行,沿途云雾缭绕的山谷、充满当地少数民族风情的村落一览无余。架设在河口附近的人字铁路桥,其巧妙的设计和精确的施工,把铁路安然托架在两座绝壁之间,令人叫绝,至今仍是铁路工程教科书中的范例。行驶177公里历经十个多小时从蒙自碧色寨抵达河口。河口是越南风情浓郁,不出国门胜似出国。属于它的黄金岁月已经过去,它似乎离城市交通和居民生活越来越远,但是,作为云南的一份特别记忆,米轨与小火车从未真正远离。滇越铁路历经百年,是中国早期铁路中保存较好的一条至今仍在运营的米轨铁路。在如此陈旧的线路设备、如此险恶的环境中,为了维护这条铁路的正常畅通,沿线的铁路人无私奉献,坚持维修和护路,特别是派出专人长期对病害路段进行监护和保养,把青春和汗水都倾注到了这条百年铁路线上,使这条中国铁路活的博物馆得以生存和延续,以其古老而辉煌的业绩,无可争议地被载入了中国铁路的史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