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剧的形成有什么历史背景?

如题所述

1850年的一个黄昏,在孝感地区生活着的人们三五成群向离开家门,连说带笑地向不远处的土荡方向走去。

虽然人们已经经历了一天的劳动,但是大家丝毫不感觉到疲惫,反而兴致勃勃,脸上带着兴奋的表情互相议论着。

张家大哥说道:“李家兄弟,你也要去土荡看‘哦呵腔’?昨天我就听说哦呵腔的艺人要来咱们这里表演,今天提前收工半个时辰,带着老婆孩子捧个人场。”

李家大哥听到对方的话后,连连点头:“是啊,我跟大哥你的想法一样。咱们这穷乡僻壤的比不了城里,每天都有大戏看,好不容易盼来了一个哦呵腔的戏班子,是一定要带着家人一起去乐和乐和的。”

两家人一边说着一边向土荡的方向走去。到了土荡的时候,他们发现这里已经围了好多人,围了给身边的乡亲多空出来一些地方,一些大人干脆让孩子骑在脖子上。

“咚、咚、咚”,一阵鼓声响起,扮演成一对夫妻的两个哦呵腔的艺人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两个人表演的是一出家庭戏,讲的是老婆从鸡窝捡了一枚鸡蛋,让老公给偷吃了,老婆和老公生气的故事。

艺人诙谐的语言和传神的表演让大家沉浸在欢乐之中,笑声伴随着艺人的表演此起彼伏,接连不断。

楚剧早期的艺人为农民,也有部分乡镇手工作坊工人,开始并不进行演出,仅仅是自唱自乐。1851年以后,演唱花鼓戏,即楚剧,逐渐成了一种谋生的手段。

楚剧最早的戏班,是出现在清代光绪年间的黄陂彭家冲艾九爹和黄陂横店张面糊筹组的两个戏班。当时,这种楚剧戏班的唱腔只有哦呵腔、悲腔、四平腔以及思儿、探亲家等小调。一个戏班只有七八个人,常演剧目也不多。

1850年,当时的文人叶调元所著的《汉口竹枝词》剧中就有这样的描述:

俗人偏自爱风情,浪语油腔最喜听。

土荡约看花鼓戏,开场总在两三更。

文中所提到的花鼓戏,就是后来改称为楚剧的黄孝花鼓。

楚剧在形成的初期,只在农村元宵节玩灯时演唱,所以又俗称“灯戏”,后来才逐渐出现农闲时演出的麦黄班,和常年演出的四季班。

1900年,在湖北农村演出的黄孝花鼓戏班开始进入汉口附近的沙口、水口两镇,在茶园里清唱。两年以后,开始有黄孝花鼓戏班进入汉口德租界的清正茶园演出,开创了楚剧进入城市演出的历史。

黄孝花鼓戏时期的名家有邹金顺、邱东之、湛驼子、熊三元、杨德安等。其中,名声最大的是“四喜”,即徐寿喜、李德喜、曹建喜、张四喜。罗家官唐又出了个罗福礼。后来,罗福礼又培养了黄登堂、黄登应、黄同生、黄进民、黄康乐、黄康义。

在黄孝花鼓戏的名家中,历史上有记载的比较有名的楚剧早期名家有陈哈子、谈角云等。丑角艺人陈哈子最初拜其叔陈苟金为师,是有名的丑角艺人,他的一出《北拦马》享誉于孝感水乡。乡人称赞他说:“吃鸡要吃鸡胯子,看戏要看陈哈子。”

陈哈子教过很多灯班,传有很多徒弟。较有名气的有小生陈云芳、丑旦陈身端。

谈角云的祖上世代唱戏,他自幼就在科班中学艺。谈角云戏路宽,花旦、老旦、丑角都能拿得起来,他的拿手戏有《打豆渣》、《活捉三郎》、《北拦马》、《吊楼》、《晒罗裙》等剧目。谈角云嘴风好,吐字清楚,有武功,生前传授的徒弟有:黄小侠、何增光、彭滋生等。

1926年以前,在黄孝花鼓戏还没有命名为楚剧之前这100多年里,演员都是清一色的男士。

在这个时期黄孝花鼓舞台上有一位勇敢的女性,第一个冲破“真旦”不能上台的禁锢,屡次出演女性形象。这个勇敢的女子,就是著名楚剧真旦艺名“白莲花”的胡桂香。

胡桂香1899年出生于一个小商人家庭,是孝感市人。15岁时,胡桂香与黄孝花鼓戏戏班艺人罗柏山相识并相爱,还学了许多花鼓戏折子戏和一些全本戏。18岁成亲后,两人便随戏班出外接戏并演唱,但由于世俗的严重偏见,胡桂香当时还不敢上前台正式唱旦戏。

1926年春节刚过,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胡桂香所在的戏班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在这个时候胡桂香鼓足勇气和丈夫一起,在广水火车站合演了一出《打懒婆》的花鼓戏小喜剧。胡桂香一上前台,她那柔美的身段、俊俏的扮相、清澈圆润的唱腔,一下子轰动了广水和邻县的群众,大家都来争睹“真旦”的风采。

胡桂香作为真旦上台,这个新闻不但轰动了应山、孝感,在武汉戏剧界也引起强烈的反响。

1926年8月,黄孝花鼓戏正式改名为楚剧后,胡桂香上台演出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多了,她曾在孝感创造了连演40多场不停的纪录。

辛亥革命后,黄孝花鼓戏戏园开始在汉口各国的租界内出现。最先演唱黄孝花鼓戏的租界戏园有四海升平楼、共和升平楼、玉壶春茶园等,座位都有1000多个。

当时,最受欢迎的花鼓戏演员有花旦小宝宝、小官宝和花旦兼小生的小双红等。戏班常演出的剧目有《蔡鸣凤辞店》、《张德和辞店》、《胡彦昌辞店》、《云楼会》、《花楼会》、《东楼会》、《西楼会》等。

由农村进入城市演出,是黄孝花鼓戏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为适应城市观众的欣赏口味,黄孝花鼓戏开始广泛吸收移植本地其他剧种的剧目来充实自己。

这一时期,黄孝花鼓戏从演单边戏、小戏、折戏,转为演出故事连贯、情节曲折、有头有尾的连台本戏,如《合同记》、《卖花记》、《打龙袍》、《蝴蝶杯》等就是其中的代表剧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