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轼你了解多少?

如题所述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扩展资料:

元丰二年(1079年),四十三岁的苏轼被调为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是诗人,笔端常带感情,即使官样文章,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苏轼的这些话被新党利用,说他“愚弄朝,妄自尊大”、“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又讽刺政府,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他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

七月二十八日,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为苏轼一生的转折点。新党们非要置苏轼于死地不可,救援活动也在朝野同时展开。不但与苏轼政见相同的许多元老纷纷上书,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神宗不要杀苏轼。

王安石当时退休金陵,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在大家努力下,这场诗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受当地官员监视。苏轼下狱一百零三日,险遭杀身之祸。幸亏宋太祖赵匡胤时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他才算躲过一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30

关于世人皆知的宋代大才子苏东坡,其实也有一些不为人知的逸闻趣事。下面这些苏轼的冷知识,你知道多少呢?

苏东坡爱喝酒大家都知道,可是他的酒量其实很差、他的学生黄庭坚曾说,东坡基本是四五杯酒下肚,就会烂醉如泥,倒头就睡,鼾声如雷。

大画家李公麟曾是苏轼的好朋友,可后来苏轼被贬到岭南后。李公麟不但从此对东坡不闻不问,路上碰到苏轼的学生,还用扇子遮住脸假装不认识,可谓势利至极。

苏东坡一生聪明绝顶,但是一样会被江湖骗子欺骗。第一个骗子是道士乔仝,骗了苏轼二十匹绢和亲笔赠诗一首。第二个骗子叫姚丹元,也是个道士,骗取了苏轼的信任很久。

苏东坡因为“乌台诗案”差点丢掉卿卿性命,而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就是那个第一个告发苏轼的人!更有意义的是,苏轼第二次外放杭州经过镇江时,沈括竟然主动前来拜见苏轼,态度非常恭敬,让东坡更加厌恶沈括的为人。

苏轼第二次外放杭州,不但抗旱抗洪,疏通河道,治理西湖,打井取水,解决杭州饮水问题,还曾经识破并阻挠了高丽间谍假装曾任意图获取情报的行为。

御史中丞赵君赐,曾经是苏轼的旧时好友。苏轼从杭州回到开封后,本来想请他帮忙说话赈济杭州的洪灾,可是万万没有想到,赵君赐趁机出卖上书攻击苏轼,目的是为了自己加官进爵。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1-18

第3个回答  2020-09-12
苏轼(1037一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弟苏澈,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在诗,文,词,书画,方面均有建树,其诗清新豪健,善于用于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文汪洋姿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于辛弃疾并称 苏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