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警方严打交通碰瓷刑拘33人,为何会出现这样的不良风气?

如题所述

很多司机开车上路,除了害怕违法交通规则吃罚单意外,另外一个最怕的应该就是遇上碰瓷的了。这些碰瓷团伙非常专业化,往往是团队作案,有人假装被撞,有人假装路人带动情绪,而且目标非常明确,不拿到钱誓不罢休,可以说是非常不要脸了。

北京警方开展集中收网,严打交通“碰瓷”违法行为,截止目前为止,共刑事拘留相关犯罪嫌疑人33人。北京警方提醒:行驶过程中,首先要遵守交通法规,尽量在车内安装前后行车记录仪,对事故原因存疑时,切勿图省事选择“私了”。

交通碰瓷一直都是被禁止的,也是各个司机最痛恨,最怕遇到的,但是为什么这种风气还是屡禁不止呢?我认为是利益诱惑太大,司机怕麻烦。对此,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利益诱惑太大

这种交通碰瓷是没有什么成本的,只有看到车来了,人往地上一躺,死皮懒脸不肯走,非要讹钱就可以了,一般一单的收益少的有几百块,多的有几千块。一天干几单就可以吃香的喝辣的,比那些辛辛苦苦工作的上班族来说容易多了。唯一的缺点就是没良心而已,但有些人拥有足够的惰性,也抵制不了碰瓷的高收益,所以就选择抛弃良心,干起碰瓷的买卖。

二,司机怕麻烦

有人讹钱那必然是有人肯给钱,不然也不会一直有人选择干这个。一般被碰瓷团伙盯上的司机都自认倒霉,选择花钱了事。因为如果要走司法程序的话整个流程比较复杂,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很多人觉得麻烦就算了。司机的这个行为也助长了碰瓷团伙的风气。

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2

北京警方严打交通碰瓷33人,对于为何会出现这样的不良风气,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

法律条文的本身约束力不够

碰瓷的顶嘴量刑方面有难度,从理论和行为性质来说,碰瓷应该是属于刑法中的诈骗犯罪行为,但是实际上的量刑和年烧碱,即使公安机关处理,往往也是只能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的行政拘留。

有的碰瓷者十分的狡猾,善于伪装自己,甚至于为了达到诈骗敲诈的目的,事先让自己先受伤骨折,而正常人也容易被他们表面的伤情所欺骗,加上所谓的调解人 的出面,让人更加的容易受骗。

而有些惯犯在地点和时间上的选择也十分的有讲究,往往这些人会利用车主夜间行车注意力不够集中,同时光线不太好的地方进行碰瓷,并且特别没有监控的路段,也是碰瓷的高发地点。

就是车主也嫌麻烦,并不愿意通过公安机关介入

当碰瓷发生的时候,很多的当事人不敢不愿意报警,或者是在现场的时候惊慌失措,没有让警察出面协调,加上一些作案者的要求并不是很高,让当事人情愿花钱了事,这样的放纵和纵容,也让很多的碰瓷者的胆子是越来越大。

高昂的交通事故处置成本以及传统的事故“私了”心理也助推了碰瓷犯罪行为。 比如无论是车碰车还是人碰车,机动车驾驶人首先选择“私了”,因为一旦报警后车被拖走就会进入遥遥无期的事故处理程序,驾驶人就要付出时间和经济上的巨大代价。故而,破财消灾的“私了”行为不仅使警方无法获得事故信息,给执法带来难度,也助推了碰瓷犯罪行为。

碰瓷者的成本很小,回报很大

一般有些碰瓷者都是那些高龄的老人,对于他们来说,碰瓷的成本很小,看到车辆直接往地上一躺,几百上千就随着而来,何乐而不为?丢掉的不过是脸皮罢了。

所以现在社会越来越多的碰瓷者皆为老人居多,甚至出现了有组织有纪律的团伙作案,针对老年或残疾人群的碰瓷问题,鉴于行为人自身特殊性以及当前行政处罚与刑事惩罚尚不足以覆盖的特点,致使这样的人群是越来越多。

那么,针对碰瓷者我们广大的驾驶员应该怎么做呢?其实现在的车辆基本都装置了行车记录仪,如果在路上碰到这样的碰瓷者,千万不要怕麻烦而去助长他们的嚣张气焰,就是要通过法律的途径进行处理,让警察和公安部门来给予这些人一些教训,如同题目中的北京,现在的法律对于这样的碰瓷者也是严惩不贷的。

第2个回答  2021-01-09
还是为了想讹钱。当遇到交通事故,对事故原因存疑时,切勿图省事选择“私了”,应主动拨打“122”事故报警电话,等待民警处理。发生交通事故后,如对方强烈要求“私了”并存在威胁恐吓行为的,要提高警惕,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及时报警。
第3个回答  2021-01-09
这是因为现在社会很多人为了钱,什么事都敢做,而且由于网络的发达,所以在一些人的带动下,形成了这样的不良风气。
第4个回答  2021-01-09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不良风气,主要是强大的利益驱动,让很多人动起了歪心思,也破坏了啊市场的一个良性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