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春》中“卖弄”的含义

如题所述

原文: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分析:“卖弄”一词本意指恃恩弄权;夸耀、显露本事。但此处却是贬词褒用。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鸟儿的形象拟人化,“卖弄歌喉”既抓住了鸟儿的特征,表现出鸟儿的活力和神韵,更展现出春日的生机勃勃的气息。

作者以“鸟唱”等鸟儿欢快的表现,衬托出人们愉悦的心情,反映出春天给人们、鸟儿、大地上的一切生灵带来了欢愉。

扩展资料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

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春(朱自清散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24

卖弄原意是炫耀的意思,在文中指鸟儿展示它的歌喉,也突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贬词褒用,更强烈地表达出鸟儿活泼、可爱的特点。

《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扩展资料

该文的主题思想即对自由境界的向往。朱自清把他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把他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将他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熔铸到文章中去。熔铸到诗一样美丽的语言中去。从而使整篇文章洋溢着浓浓的诗意,产生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春》——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参考资料:春 (朱自清散文)-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1-19

这是一种“贬义褒用”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小鸟们的活泼和灵巧,侧面烘托出春意盎然。

原文选自: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春》是一篇满贮诗意的散文。它以诗的笔调,描绘了我国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绿草如茵,花木争荣,春风拂煦,细雨连绵,呈现一派生机和活力;在春境中的人,也精神抖擞,辛勤劳作,充满希望。《春》是一幅春光秀丽的画卷,《春》是一曲赞美青春的颂歌。

《春》一文意境非常优美,让人读来如同正在欣赏一首悦耳动听的歌曲,一幅富有意境的图画。文章的第二节是多么有节奏的语言!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其中蕴含的由弱渐强的语气,不正像渐强的乐句吗?

还有,第三节春风中的各种气息,混合着鸟儿歌唱的宛转的曲子,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嘹亮的短笛声,把读者带入了音乐的境界。第四节描绘的春雨美景,简直是一幅意境悠远的水墨淡彩画。你看,那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像薄烟的春雨;闪闪发亮的绿叶青草;一点点黄晕的灯光;悠闲的行人,正在劳动的农民,构成了一幅朦胧、安详而静谧的水墨淡彩画。

这幅画使连绵不断的春雨不再令人烦恼,读者可以静静地欣赏,体味春天雨景的无穷韵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9-09
应该就是指夸耀,显露本事的意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