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禅师,大师,法师,上人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这些都是对僧人的敬称或尊称,但是适用的对象略有不同。

禅师以禅定为主,修行和解说禅定法门,凡是禅门的比丘,只要略具名气均可被称为禅师。

法师以讲经说法为主,法师一词,并不是佛教比丘的专用称谓。道教受了佛教的影响,也称善于符箓的道士为法师;于晚近成立的理教,也受佛教的影响,把他们的教士称为法师。现在一般只要知见端正、受过大戒、规矩本份、懂得一些佛法教理的出家人,也都被尊称为法师

大师泛指摄受众生事业广大的一些大和尚。上人指的是持戒严谨,修行精进的上座比丘,是对这一类比丘僧的尊称。

上人是指,与一般人相较,更为出众而杰出的人,民间多用在对僧人的敬称。

“禅师”、“大师”、“法师”、“上人”等称呼的具体介绍如下

禅师

本来是指修禅的比丘,所以,三德指归卷一说:‘修心静虑曰禅师’。但在中国,有两种用法。

一是君王对于比丘的褒赏,比如陈宣帝大建元年,尊崇南岳慧思和尚为大禅师;又如唐中宗神龙二年,赐神秀和尚以大通禅师之号。另一是后来的禅僧对于前辈称为禅师。到了后来,凡是禅门的比丘,只要略具名气,均被称为禅师。

大师

大师,在梵文中意为大师范、大导师。释迦被尊称为‘三界之大师’。在中国起初只称有高德之出家人为大师,但以后大师两字专用作追赠死去的高僧的谥号了,例如天台宗的创立者智顗被称为智者大师、慧思为南岳大师、吉藏为嘉祥大师。

法师

法师是指善于学法并也善于说法的人。唐朝的玄奘因精通三藏,被称为三藏法师。法师本是一种学位的称号,要通达佛法能为人讲说的人才能称法师,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称的。还要有较高的学位。

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更高的是三藏法师,是遍通经律论三藏者的学位,如唐代玄奘、义净都受到这个称号。一般称呼寺院的住持为长老,长老可以称之为法师,但是法师不一定是长老

上人

上人本义是指,与一般人相较,更为出众而杰出的人。后被当成是一种敬称,如在《十诵律》中记载,阿阇世王在未登基为王前,称调达为上人,《维摩诘经》中,文殊师利菩萨称长者维摩诘为上人[7]。唐朝时,中国习惯以上人来作为僧人的敬称。

日本的日莲宗与净土真宗中,上人是个敬称,位阶低于圣人。日本平安时代,于864年(贞观6年),设立了法桥上人这个僧位。在室町时代之后,天皇降旨,提及著名僧侣时,多称其为上人。

扩展资料:

在家居士正确称呼出家人的方法:

一般我们称呼出家师父,都以“某甲法师”或“某乙师父”或“乙师父”等来尊称。至于“某甲师”、“某乙师”的称法,乃是出家师长对“晚辈”出家人,或同样是出家人对“很熟的平辈”出家道友这样称呼。

一般居士,无论多少岁数,或与师父在俗的关系是什么,都是不宜对任何出家人,称“某甲师”、“某乙师”的。甚至晚辈出家人,对于资历较长的出家人,也是不能这般称呼的,这样很失礼。

其次,若在家人对出家师父,或初出家者对腊长之出家师父,皆应以“弟子”自称。凡于文末,署名之后,宜再署以“顶礼”二字,而非用于平辈的“合十”或“作礼”等。

不论男女长幼、德行高低,只要是出家人,乃至刚刚落发剃染的沙弥,既现清净僧相,都理当受到身为三宝弟子的在家居士的尊重,都可称为“师父”。

“师父”二字,与“弟子”之称刚好相对,意思是如师又如父,授我佛法如师,生我慧命如父,是在家居士对出家人最为亲切的德称。

对一寺长老,大德高僧,为示尊重,往往略去法名,直称“师父”、“法师”;而对一般出家人,为易区别,可加法名,称“某某师父”、“某某法师”。

直接在法名后加一“师”字的称呼法,一般用于出家人中长辈对晚辈,或平辈道友之间的称呼;故不宜用做在家居士对出家人的称呼。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禅师

百度百科-大师

百度百科-法师

百度百科-上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