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班级开展责任教育

如题所述

班级管理中渗透责任教育的途径

1 、唤起学生的责任意识

(1)首先,充分利用晨会时间、班会课等教育学生的时机,宣讲责任教育,培养责任感。教师可以找一些有关的事例讲给学生听,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

一次在以“责任意识大家谈”为主题的班会课上,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畅谈责任意识的重要,强调这是一种人人都要具备的基本素质。课上,有一位同学讲述了一则新闻:大连的一位公交车司机,工作中,心脏病突发,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他坚持着将车缓缓停在路边,打开车门,让乘客下车,将发动机熄火,然后,安详地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完成了他最后的责任。

当时,同学们都被新闻中的人物感动了,在嘘唏声中,孩子们的责任意识在逐渐觉醒。课后,一些同学做班级卫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2)其次,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来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统一目标,双管齐下,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家长会、家访等形式,让家长明确责任教育的重要,使孩子在家里也能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责任感。

(3)再次,在一些集体活动中,及时渗透责任教育。尤其是运动会,社会实践等活动,最需要集体责任感。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鼓励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集体负责,将责任感慢慢地植入学生的心田。

(4)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要结合教学,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对学生加强责任教育。七年级语文课本中,学生在学习《荒岛余生》一课时,不仅学到了语文工具性的知识,还明白了鲁滨孙在荒岛上得以生活28年,是缘于他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明确学生的责任意识

(1)首先,从眼前事,从小方面入手,让学生明确目前要肩负的责任。在学校,求知、守纪、尊师、互助是必负的责任;在家里,要知礼仪,懂孝敬;在社会,要遵守公德,与人文明相处。同时,作为班干部、小组长、科代表、值日生,还要肩负职务责任。

(2)其次,责任感要在实际活动中锻炼出来。我们知道,班级小干部的责任感要比普通同学强。这是因为老师给他们明确了责任,并予以信任。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责任就是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分担责任。

例如,班委会成员要定期改选,当选班委不能仅以学习成绩为衡量标准,要给更多的学生创造当选的机会。我在班级管理中实行了“今天我当班长”的值日班长制。每天由一位同学担任班长,管理班级日常事务,放学后记好“当班记录”,写好“当班感受”。全班同学每人一天,轮流管理班级。这种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既锻炼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又培养了班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及时做好“负责”的舆论宣传

为了使学生明确负责任的重要性,教师对勇于担当责任的同学要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对缺乏责任心,逃避责任的学生加以批评教育。一次,班里卫生没有做好,被扣了3分。卫生委员和值日班长都主动写出了书面检查,并自罚做卫生一周。检查中,她们说卫生扣分,是因为自己没尽到责任。

她们能自省、自查、自责的行为,给其他同学很大震动,那些平时懒散的同学,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为了扩大“负责”的舆论宣传,班级可以开展一些评比活动。比如,结合德育开展的“行为规范评比”,“争做学习标兵”,“争做文明小公民”,“我为班级做贡献”等活动。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又加强了责任教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一.责任教育提出的背景

责任是道德的核心。中国历来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责任教育。孔子的“当仁不让”
,孟子的“舍我其谁”,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不彰显着对国事民生的崇高责任感。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是使每个人承担起包括道德责任在内的一切责任,
我们提出旨在教人“学会负责”的责任教育,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需求。
然而,现实社会中司空见惯的责任丧失则使我们的责任教育变得刻不容缓。即使不能完全否认我们在道德上已经取得的效果,但也必须指出:社会公德失落、职业道德下滑、家庭德混乱、生态观念淡漠却是不争的事实。反观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在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走入了误区,不少“恨铁不成钢”的教师和“望子成龙”的父母心目中“好学生”、“好孩子”的衡量标准就是学习成绩,只注重了智育,而忽视了思想品德、道德素质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只注重了道德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意志、行为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塑造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因而,责任教育势在必行。
二.责任教育的定义

所谓责任,是指份内应做的事,是个人或群体组织根据自身社会角色属性所应承担的责、
任务和使命。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肩负着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责任。

责任教育是指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途径、方法,培养责任主体的责任素质,
以使其对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加以确认、承诺并履行的教育。
三.责任教育的目的

通过责任教育使广大学生树立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祖
国、社会和对生态环境负责的良好心态,养成良好的责任习惯,使学生逐步成为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主体。
四.责任教育的意义
1、责任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首要目标 责任是道德的核心。责任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首要目标。
学校的责任教育,就是在学校中进行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以培育和发展学生责任感为目标的教育活动过程,包括与责任相关的理论知识、责任规范和道德责任实践的引导。
因此,增强和发展学生的责任感与责任能力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所在。
2、责任教育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培养道德责任感的过程。
学校教育首先是将每个学生逐渐塑造成社会上的一个合格公民,德育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公民意识,它包含了公民的权利、义务的一致性,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公民的权利义务观念,来源于他的责任感,只有能够对自己言行负责的人,才能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当今社会上存在的种种违法犯罪行为和消极现象都与人缺乏责任感有关。人生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在这两个方面中,前者居首位,
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我们学校教育必须以责任教育为基础,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责任教育是实现我校办学特色及办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当今社会,无论谁,要想在他将来的本职工作和学习中做出成绩,在他所处的环境中获得成功,他都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因此,在我们的办学理念中必须强调强化学生的责任教育,教育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做一个有责任感、有道德素养的人。同时,我校实施责任教育实践与研究,也是实现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办学目标的具体体现。学校责任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学生作为一个自然人逐步向社会人过渡,具备社会人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成为一个爱自己、爱他人、爱集体、爱国家的人,能够成人成材,最终走向成功,实现学校教育的真正价值,赢得社会的尊重和信赖。
五.责任教育的口号

人人有责任,责任人人负;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责任在我,行动看我)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12-14
一、明确责任教育的内涵及最终目标
所谓责任,是指分内应做的事,是个人或群体组织所应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指出:“在社会关系中,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这句话确切无疑地指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对家庭,对亲友,对社会,对民族,对人类承担一份应尽的责任。
而如今,青少年道德情感贫乏,责任感缺失,将来如何来投身祖国的建设呢?所以责任教育势在必行,它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品行,让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民族负责,对人类负责。
二、班级管理中渗透责任教育的途径
1 、唤起学生的责任意识
首先,充分利用晨会时间、班会课等教育学生的时机,宣讲责任教育,培养责任感。教师可以找一些有关的事例讲给学生听,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一次在以“责任意识大家谈”为主题的班会课上,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畅谈责任意识的重要,强调这是一种人人都要具备的基本素质。课上,有一位同学讲述了一则新闻:大连的一位公交车司机,工作中,心脏病突发,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他坚持着将车缓缓停在路边,打开车门,让乘客下车,将发动机熄火,然后,安详地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完成了他最后的责任。当时,同学们都被新闻中的人物感动了,在嘘唏声中,孩子们的责任意识在逐渐觉醒。课后,一些同学做班级卫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其次,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来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统一目标,双管齐下,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家长会、家访等形式,让家长明确责任教育的重要,使孩子在家里也能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责任感。
再次,在一些集体活动中,及时渗透责任教育。尤其是运动会,社会实践等活动,最需要集体责任感。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鼓励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集体负责,将责任感慢慢地植入学生的心田。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要结合教学,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对学生加强责任教育。七年级语文课本中,学生在学习《荒岛余生》一课时,不仅学到了语文工具性的知识,还明白了鲁滨孙在荒岛上得以生活28年,是缘于他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总之,教师要善于挖掘各种可利用的资源,来唤起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责任感。
2 、明确学生的责任意识
首先,从眼前事,从小方面入手,让学生明确目前要肩负的责任。在学校,求知、守纪、尊师、互助是必负的责任;在家里,要知礼仪,懂孝敬;在社会,要遵守公德,与人文明相处。同时,作为班干部、小组长、科代表、值日生,还要肩负职务责任。
其次,责任感要在实际活动中锻炼出来。我们知道,班级小干部的责任感要比普通同学强。这是因为老师给他们明确了责任,并予以信任。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责任就是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分担责任。例如,班委会成员要定期改选,当选班委不能仅以学习成绩为衡量标准,要给更多的学生创造当选的机会。我在班级管理中实行了“今天我当班长”的值日班长制。每天由一位同学担任班长,管理班级日常事务,放学后记好“当班记录”,写好“当班感受”。全班同学每人一天,轮流管理班级。这种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既锻炼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又培养了班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3 、及时做好“负责”的舆论宣传
为了使学生明确负责任的重要性,教师对勇于担当责任的同学要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对缺乏责任心,逃避责任的学生加以批评教育。一次,班里卫生没有做好,被扣了3分。卫生委员和值日班长都主动写出了书面检查,并自罚做卫生一周。检查中,她们说卫生扣分,是因为自己没尽到责任。她们能自省、自查、自责的行为,给其他同学很大震动,那些平时懒散的同学,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为了扩大“负责”的舆论宣传,班级可以开展一些评比活动。比如,结合德育开展的“行为规范评比”,“争做学习标兵”,“争做文明小公民”,“我为班级做贡献”等活动。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又加强了责任教育。
三、班级管理中渗透责任教育要注意的问题
1 、责任感的培养要长期进行。开一两次班会,组织一两个活动,学生虽有感动,有觉醒,但不可能一下子就成为一个富有责任心的人。所以,责任教育要持久地强化下去。
2 、责任感的培养要结合学生实际,要因人而异。学生的思想觉悟不一样,知识水平不同,性格也各异。因此,实行责任教育要因材施教。

3 、责任感的培养要落到实处。要着眼于学生的每一天,每一件事,时刻提醒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使学生明辨是非,加强自我管理。
4 、责任感的培养要拓宽学生的视野。扩
大知识面,多角度,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要使他们感悟到对自己负责、彼此负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内化为驱动力,使自己逐渐做到,在作出满足个人需要和愿望决定的同时,还需要富有强烈的责任感。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中,责任教育不可忽视。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学生具有了这样一种责任心,我们的教育也就会更进一步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