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有躁人文言文翻译

如题所述

在晋国和郑国交界的地方有一个性情暴躁的人,他射箭不中就捣碎箭靶的中心,下围棋不胜,就咬碎棋子儿。人们劝他说:“这不是靶心和棋子的罪过,为何不反思自己呢?”他不明白这个道理。最后他因脾气暴躁而死去。

郁离子说:“这一点也可作为鉴戒了。老百姓就像箭靶的中心一样啊,射击它的是我,掌握了射箭原理就会射中;士兵就像棋子儿一样,指挥他们行动的是我,能掌握那规律就能取胜了。求之无方,用之无法,以至于感到不如别人时就不胜其愤,愤怒的又不是地方,怎么能不死掉呢?”

原文:

曩者郑之间有躁人焉。射不中则碎其鹄,弈不胜啮其子。人曰:“是非鹄与子之罪也。盍亦反而思诸?”弗喻。久之,益躁,卒病躁而死。

扩展资料:

郑有躁人出自:《郁离子》。

《郁离子》,郁,有文采的样子;离,八卦之一,代表火;郁离,就是文明的意思,其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抵文明之治。思想内容以道为本兼与儒家形而下的用相结合。立意与行文变幻奇诡,颇得庄子精髓。嘉靖丙辰与宋濂《龙门子凝道记》合刻於开封。刘基认为万物有道,道不可逆;二、物有两极,对立统一;三、理一分殊,探其本质;四、智胜于力,知所未知;五、以物以理,取象思维。

思维深得道家思维的精髓。“郁离子”是刘伯温的托称,刘基写作《郁离子》的时候,是在他47—50岁,经历了元朝官场上的四起四落,正值其人生的低谷,使得他的半生他郁郁不得志,不能施展抱负,后来被夺去兵权,遂弃官归隐家乡青田山中,发愤而著《郁离子》。书成不久,他即出山离家,成为朱元璋的亲信谋士,协助朱元璋建立了统一的明王朝。

《郁离子》不仅集中反应了作为政治家的刘伯温治国安民的主张,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观、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文学成就、道德为人以及渊博学识。在写作《郁离子》的过程中,刘伯温的整个思想体系,尤其是对社会政治方面的看法及主张更加成熟,也更加系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有躁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2-19
[原 文]
昔郑之间有躁人焉.射不中则碎其鹄,弈不胜则啮其子.人曰:“是非鹄与子之罪也.盍亦反而思乎?.弗喻.卒病躁而死.
[翻 译]
过去,郑地有个脾气急躁的人.他射箭射不中圈标便把靶子砸碎,下棋胜不了对方便把棋子咬烂.别人对他说:.这不是箭靶与棋子的过错.你为什么不反过来想想自己呢?.但他总不明白别人的意思.终于急躁病发作而死去.
[寓 意]
一个人在前进的道路上总会受到挫折甚至失败.如果能从主观和客观上寻找原因,就有可能改变这种局面.这则寓言中的郑人把失败的懊恼发泄于人和物,是毫无出息的,等待着这种人的将是更惨的失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24
在晋国和郑国交界的地方有一个性情暴躁的人。他射箭不中就捣碎箭靶的中心,下围棋不胜就咬碎棋子儿,人们劝他说,这不是靶心和棋子的罪过,为何不反思自己呢?他不明白这个道理。时间长了,他更加暴躁了,最终因暴躁而死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