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读后感一篇!!!

书名:学前教育家文库《陈鹤琴文集》
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江苏教育出版社
书号 ISBN 978-7-5343-8552-0
希望能够结合该书的实例来写的
谢谢了
好的话,再追加100分

读《陈鹤琴全集》有感
我认真拜度了《陈鹤琴全集》,漫游在陈鹤琴幼教思想的长河里,总是思绪翻滚,感觉受益非浅。陈氏的幼教理论和思想原则,是那样通俗易懂,又不乏高深的科学哲理,是那样标新立异,有包含广博的社会生活内容,他先进的"活教育"理论,引导中国幼教改革一路前行!
陈鹤琴在活教育中的方法论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现在我们幼儿园普遍开展的区域活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小组分散教学等与陈鹤琴先生的生活教育方法、暗示教学法、小团体教学法均有异曲同工之妙,特别是陈先生的小团体教学方法,不仅当时杜威都强调"从做中学"和分组合作学习,就是今天在幼儿园教学改革中广泛引进的"瑞吉欧教学法"等也非常强调幼儿的分组学习、共同研究和实践活动学习。因此我在设计区域活动时就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挥环境的暗示作用,引发孩子自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就是通过有目的地为孩子提供丰富材料和有意义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在其中自由选择、主动操作摆弄,与环境相互作用,并在活动中获得经验,体验成功的愉悦的一种活动。它是实施个别化教育,促进孩子自主学习的很好形式。老师应该退到隐性地位,把材料推到显性地位,将材料"活化",赋予材料生命力。通过材料来营造一种环境,让环境告诉幼儿,这里可以做什么,该怎么做,让环境来"说话",发挥暗示作用。
所以我在每个区角的墙面上都贴出了有些什么玩的东西,和怎样玩的步骤图或范例,让幼儿一看就明白。如语言区中,一台录音机、一盒故事磁带、一本相应的故事书、一叠图片,这足以让幼儿在独立感受文学作品的同时,养成专注的习惯。
又如美工区中墙面"新浦江"它就是将画、折、剪、贴的这一系列过程全部展示出来,让幼儿自己去选择,自己去探索,我要怎样设计浦江镇?给浦江镇添什么?教师通过提供多种材料供不同层次幼儿操作。这时教师在一旁观察指导,适时、适当的提醒个别幼儿尝试新的游戏内容,发展其弱项智能,最后鼓励幼儿把作品布置到"新浦江"去。
二、提供层次性的材料,培养孩子通过不同层次来提高自我能力。
如何提供适宜的材料呢?我认为,区域活动提供的材料既应适宜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能有效促进孩子向"最近发展区"逼近。我们以多元智能理论、孩子成长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活动主题为依据,然后有目的的设计材料。随后让幼儿在富有层次的内容上,不断的摆弄探索,感悟新的经验,获得更一层次的发展。
如在益智区中,我为了让幼儿更好的掌握排序的技能,我提供了三个层次的排序内容:第一层次:颜色排序,第二层次:图形排序,第三层次:动物排序,这三个层次的内容看似无关,其实环环相扣,从易到难,通过有规律地进行排序能发展幼儿对颜色、图形、动物的多种排列方法。从而拓展了幼儿对事物的想象力。
又如,在九宫格的游戏中(这是个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的游戏。)幼儿天天刚拿到材料,盯着格子里不同形状,不同排法的雪花片不知所措,在我的鼓励下,他从第一页最简单的开始,慢慢的一步一步的先是看着样子,照着排,数次之后,便能迅速的记忆下来,看了一眼之后能准确的排下来,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从简单的到最复杂的,天天用的时间越来越短,观察力,记忆力也相应的得到了锻炼。孩子也获的了成功的喜悦。
三、创设多种材料组合的情境,满足孩子的多种需求。
以自我为中心是婴幼儿自身学习大纲的又一显著特点,表现在他们对学习或游戏是由兴趣和需要决定的,他们对什么感到有兴趣也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而不是有成人来选择的。因此,只有使活动充分地激起他们的快乐和兴趣,才会使他们主动地、持久地去投入活动,促进幼儿发展的目标也才会实现。所以我引用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多种智能领域有机的结合起来,把不同的材料进行组合,增强材料之间的联系性,为孩子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力求让他们感受到玩的各种不同的滋味、游戏的各种不同的情趣。在材料的投放中,我坚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强调材料的可操作性,使材料适应孩子的特点和需要,激发了孩子积极主动地与材料发生互动,从而得到发展。
如在建构区中,我让幼儿收集大量的生活中的瓶瓶罐罐,一次性杯子,盒子,等废旧物,通过提供不同的低结构材料,自然的东西来拼拼搭搭,学会利用废旧物进行整合创建。这时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力也一一展现出来,用盒子,瓶子搭的东方明珠出来了,用透明的一次性杯子里面加些五颜六色的皱纸,一盏盏落地彩灯出来了,奚桢还用积木造了个立体停车场,一辆辆玩具汽车放上去即美观,又节约了空间,真是个不错的设想。
我还将建构区与美工区打通,这样能培养幼儿之间互相协作的能力。建构区里需要什么,可以让美工区里的幼儿当场做起来,如前面的彩灯里的皱纸就是美工区里的孩子当场撕出来的,楼房需要窗口了,美工区里的孩子画了,剪了送过去。孩子们忙的不亦乐乎,看着自己的作品展现出来,开心的不得了。
因此说"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教育方法实际上体现了我们大力倡导的一种新型的师动互动模式。"做"成为新型的师幼互动桥梁,教师与幼儿是一种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教师通过身体力行表明和达成对幼儿的尊重和理解,儿童在"做"中可以充分享有自由和快乐,同时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又给了他们以切身的、平等的关怀和帮助,使他们在快乐中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做中学"和"做中教"反对教师包揽一切,提倡师幼的合作与互动,强调"教"与"学"的辩证统一。这些教学思想、教学方法都是我们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所大力提倡的。时至今日,陈先生这些教学方法和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幼儿园当前教学改革,对我都具有极大的指导价值。我将时刻遵循着陈先生的理论,在幼教岗位上作出我的一份贡献。
参考:http://www.mhedu.sh.cn/cms/up/0805dushu/ds510.htm

读《陈鹤琴教育论著选》有感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儿童教育和儿童心理研究的开阔者和奠基人。他的幼儿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如今的幼儿教育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近日,我再次拜读了《陈鹤琴教育论著选》,发现自己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陈鹤琴先生最著名的莫过于他的"活教育"理论。"活教育"的思想精髓是我们今天进行教育改革值得借鉴和发扬的。
一、课程应实施"整个教学法"
陈鹤琴先生提倡的"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因为儿童生活是整个的,教材也必然是整个的,互相连接不能四分五裂的。这与我们当前的主题教育不谋而合,主题教育讲究整合,讲究多领域之间的渗透。
1、"五指活动"的课程观
陈鹤琴先生提出:"五指活动的五指,是生长在儿童的手掌上的......是指要注意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发展。"他又说:"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依据儿童心身的发展,五指运动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统,合理地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上。"从陈鹤琴先生的论述中,可以清晰地 看到他对幼儿教育课程的理解是非常科学合理的。他的生活教育观指引着我们对课程思想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2、课程"生活化"
正如陈鹤琴先生倡导的:"所有的课程内容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生活是完整的,在生活中自然地融入了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内容;生活又是多变的,孩子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生动又有趣的变化。而我们所实施的课程能否做到"还原孩子生活的本来面目,给孩子生活原貌,让他在生活中学习"?如果我们从孩子的生活入手,从孩子身边的生活中去汲取营养,这将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如我班孩子进行《好吃的水果》的活动中,我让孩子观察生活中的水果,让家长带孩子一起去水果店挑选水果、购买水果。在这过程中,孩子获得了一定的感知与经验,他们有的对水果的不同外形产生了好奇,有的对水果的不同口味感兴趣,有的对水果的不同品种感到新鲜......。由于水果是孩子生活中极其熟悉和喜爱的东西,因此孩子从来没有感到自己在学知识,只感到自己置身于愉快的生活之中。而这样的活动又自然地融入了多个领域的学习内容,如:常识、计算、美工、语言、音乐等。
二、课程应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陈鹤琴
陈鹤琴指出:"小孩子能够学的与应当学的东西,本来是很多的,但是我们不能就这样漫无限制的毫无系统的去教他。总必定要有一种组织,在相当范围内,使其成为一个系统并使各科目中间互相连接起来发生关系。"自然和社会这两种环境是儿童天天接触到的,应当成为幼儿园课程的中心。大自然、大社会才是活的书、直接的书,应该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
1、课程的"自然化"
人来自自然,但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在享受着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似乎与大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特别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林立的高楼,挡住了他们的视线。其实孩子们对于神秘而亲切的大自然充满了憧憬,奥妙无穷的大自然也是他们学习的最好课堂。因此要鼓励孩子在大自然中尽情释放,尤其要带领城里的孩子回归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充分运用他们的感官,看看、闻闻、听听、摸摸,使幼儿获得丰富的感知。这不仅是为了教育,也是为了扩展孩子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更是为了他们稚嫩心灵的陶冶。
2、课程的"社会化"
当今社会已越来越朝着社会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也给我们的课程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幼儿园的教育不仅仅只局限在幼儿园,我们还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环境和社会资源。如果能将幼儿园的教育真正地与家庭、社区整合起来,这样的教育合力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们身处多功能的社区,有着独有的特色和优势。我们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就经常组织孩子走出幼儿园、走进社区。
三、"活教育"的启示
"要使儿童在各种活动中,对幼儿园发生亲切的感情,进而得到启发、得到教育,使儿童深深地体验到幼儿园是他们的乐园。"这些耳熟能详的话语是陈鹤琴先生的谆谆教导,也是陈老先生为之奋斗一生的美好愿景,同时这更是我们教育改革的强大生命力。
事实上,在二期课改的实践中,面对孩子们各种知识、能力、经验的多种需求与渴望时,不断地学习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对于我们幼儿园教师而言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应该从教育目标、活动内容、活动过程、活动形式、活动评价等多方面进行思考:
在确立教育目标时,我们会反问:怎样在幼儿的已有经验上有多一点的挑战?
在确立活动内容时,我们会判断:我精选的内容是幼儿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吗?
在确立活动过程时,我们会推敲:如何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
在确立活动形式时,我们会琢磨:怎样的方式能让幼儿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在实施活动评价时,我们会比较:如何更有效地实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在观察倾听时,我们努力了解孩子的需要。这两个字眼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要真正做到却并不容易!关注班中的每个孩子,关注孩子们的行为,更关注孩子们的需要。
在回应互动时,我们尝试转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力图能科学地有效地教育幼儿,并根据幼儿的自发兴趣为其建立"最近发展区"。在确保其积极、主动、独立的前提下,使其的活动有意义、有价值!
在回应互动时,我们牢记陈鹤琴先生的教诲,在引导幼儿学习各种实际的、活生生的知识的同时,我们力求课程的整合与平衡。在课程设置上将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文学活动等有机配合、互相渗透。
在反思调整中,我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经常询问自己:"今天孩子需要什么,作为教师我看到了吗?"、"今天孩子该怎样学,作为教师我该怎样教?"
真心希望孩子们能在我们的帮助与引导下健康茁壮地成长,让幼儿园成为孩子们快乐嬉戏的乐园。
参考:http://www.mhedu.sh.cn/cms/up/0805dushu/ds540.htm

读陈鹤琴《家庭教育》一书有感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儿童教育专家,作为我国现代家庭教育的开创者,他的家庭教育论著曾经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其中《家庭教育》一书,被陶行知誉为“近今最有价值的专著,”“愿为天下父母共读之。

现代的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家园共育,我是一名幼儿教师,又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带着双重身份,认真的研读了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一书,深感他的家庭教育思想具有丰富深刻的科学性和实践性。鲜明的中国性和民主性,并具有大众化的特点,不仅是我国家庭教育理论的宝贵财富,对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也有着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陈鹤琴先生说:“一切活动,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都要让他自己做。做了就与事物发生直接的接触,就能得到直接的经验,就知道做事的困难,就认识事物的性质。”“做事的兴趣,愈做愈浓,做事的能力愈做愈强的。”他还经常风趣的说:“做父母的最好只有一只手!”因为“父母的责任,是帮助孩子生活,是帮助孩子自立,是帮助孩子做人,”“孩子要自己做,自己生活,自己从中得到快乐,从做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做是孩子的权利。”陈鹤琴先生的儿子一鸣,一岁半的时候,要自己吃饭,开始时勺子拿不稳,饭菜装得不好,饭菜弄得一塌糊涂。还让不让孩子自己吃呢?陈鹤琴想,自己动手,自己吃饭,可以得到肌肉运动的快感,嘴巴也得到相当的滋味,即使做的不顶好,也是必经的步骤。于是陈鹤琴坚持让他自己吃饭,渐渐的一鸣就吃的好起来了。两岁多的时候,已经能够非常熟练地用小锤子把钉子一根根敲进木板里。三岁多的时候能准确地剪出图案,用小喷壶浇花很在行……这些都是做的结果。

陈鹤琴认为,要善于激发孩子做事的主动性,不必要去命令孩子做什么,怎么做。而要启发他自己去想,自己去做,给他自动的机会。

现在,一个孩子往往要有6位直接的扶持者,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此外加上叔姑舅姨,可以说是“众人扶一”。幼儿在家庭中被置于高贵的地位,受到十分优厚的待遇,家长都十分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生活上的一切事情都由家长包办代替,总怕孩子累着,怕孩子出危险,当孩子穿着棉衣爬来爬去拿玩具(购买玩具)时,就觉得孩子太难受,急忙把玩具(购买玩具)递到孩子手里;当孩子蹒跚着上下楼梯时,总担心孩子会摔坏,就抱着他上来下去;当孩子用小勺学着吃饭时,总担心孩子吃凉饭会闹肚子,就一口一口地喂到孩子嘴里……对孩子的吃、喝、拉、撒、玩家长照顾的无微不致,至使孩子的手、脚、口、脑等都失去了“用武之地”。

包办代替的事情也经常在我身上发生,女儿五岁的时候,看电视想自己插电源试一试,我没有同意,女儿生气的说:“你没有故事《小马过河》中的马妈妈好!马妈妈还让小马淌水试试呢,你连试,都不让我试以试。”女儿的话让我猛醒,实际上,包办代替的害处我很明白,可是在孩子中、生活中,我总是情不自禁的帮孩子做这做那。我静下心来认真地反思了一下自己,平时在家里,在幼儿园的工作中,我自觉不自觉地到底为孩子包办代替做了多少事情?今天这事是发生在女儿身上,如果是发生在幼儿园的孩子身上,幼儿园的孩子敢不敢给我提意见?做为一名受过专业教育的幼儿教师,都舍不得让自己的孩子动手“做”事,又怎么要求家长不包办代替?

再看看书上陈鹤琴先生分析家长包办代替的害处:“一是剥夺了孩子肌肉发展的机会;二是养成了孩子怠惰的习惯;三是养成孩子不识世务,不知劳苦的习惯;四是阻止儿童发展独立自主的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必须做到:

第一、对孩子的关照要适度
孩子的许多事情需要父母或老师帮助去做,但这种帮助应随着年龄、时间、地点和事物的不断变化进行调整。能让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做,避免处处以“代劳”,一百个不放心。

第二、在幼儿中适当开展“独立工作”与“创新”活动。
鼓励、诱导与指导孩子说出自己想说出来的话,做自己想出来的好事,独立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从实际出发,逐步培育幼儿的独立精神,教会孩子独立行走。

第三、家园同步施教,形成教育的一致性
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及交往和应变能力,不放过每个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机会。使家园双方能够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共同研讨教育对策,进行同向、同步教育。

改革开放,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今天的孩子将是21世纪中华民族腾飞的生命军,每一个真正具有爱心的家长,幼教工作者,请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任何事情,让他们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增长知识。惟有这样,才能使他们能够充满自心地立足于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建设;才能为祖国输送出优秀的创造型人才;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加繁荣富强。
参考:http://www.ha.xxt.net.cn/jxbd/jxbdArticlew.action?arid=80324&leixing=1

看一看,摘录摘录吧,希望可以帮到你哦!(*^__^*)

参考资料:网络整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1-04
是的,圆明园,无与伦比的圆明园,被英法强盗变成了一个片废墟,他们是圆明园的直接罪人,这是历史的明证,铁证如山!

可是,圆明园的被毁难道不是我们造成的吗?是我们中国的闭关自守,是我们中国的落后衰弱,造成了圆明园被毁,如果在19世纪中叶,我们仍能保持昔日的强盛,怎么会让贼兵打到我们的国都?怎么会让贼兵在堂堂中华的皇家园林为所欲为?

当西方世界正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的时候,当欧美诸国正以突飞猛进之势向前发展着的时候,当那些“蛮夷之邦”“弹丸之地”正装备着足以征服世界的坚船利炮的时候,在东方,在清帝国,在圆明园,自负的愚昧的封建统治者正与他的“忠臣良相”,与他的宠妃爱姬躺在泡沫做成的温床之上,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

自傲自闭,拒绝沟通,拒绝科学就会落后,落后衰弱就会挨打!听,一声炮响,那泡沫制成的温床被炸了个粉碎!看,那美丽的万园之园被化为了灰烬!

无知的统治者,自负的统治者,闭关自守,闭目塞听,坚守着延续了几千年的落后制度,对科学不屑一顾,拒绝沟通,拒绝进步,使曾经强极一时的中华远远落在了欧美之后,怎能保住美丽诱人的万园之园?

没有先进的技术,没有先进的制度,没有不断的进步,用落后与先进对抗,是注定要失败的!

保守、闭塞,注定要被打垮的!

圆明园的悲剧不是偶然,是历史的必然,她不过是在这个必然中不幸被选中,成为万古的悲哀。

只有不断进步,才能保得民族文化的完整!

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只有不断的发展壮大自己,才能保全世族的尊严!
第2个回答  2008-11-02
没看过啊~网上也没有~自己读读,然后再结合下你的实际情况,谈谈感受,不要一说到读后感就求别人,自己也要学会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