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6个传统节日

如题所述

中国的传统节日如下:

春节、元宵节、龙抬头、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腊八节、冬至节、祭灶节、除夕。节日不同,蕴含的寓意也不—样,各地的习俗也虽有差别,但出入不大。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春节简介: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春节起源上综合原始信仰、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因素以及后世节俗遗迹来看,由上古时代的岁首祈年祭祀活动演变来的。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称春节。

时间:原始意义年节是干支历的立春,后来演变为夏历正月初一(即农历正月初一)。现今春节时间为:狭义农历正月初一,广义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别称:岁首、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02
中国传统节日 ▪ 春节 ( 农历正月初一) ▪ 元宵节 ( 农历正月十五) ▪ 头牙 ( 农历二月初二)
▪ 寒食节 ( 清明节前一天) ▪ 清明节 ( 节气清明) ▪ 端午节 ( 农历五月初五)
▪ 七夕 ( 农历七月初七) ▪ 中元节 ( 农历七月十五) ▪ 中秋节 ( 农历八月十五)
▪ 重阳节 ( 农历九月九) ▪ 冬至 ( 节气冬至) ▪ 腊八节 ( 农历腊月初八)
▪ 尾牙 ( 农历腊月十六) ▪ 祭灶 ( 农历腊月廿四) ▪ 除夕 ( 农历十二月卅日)
 元会诗(魏)曹植   初岁元祚,吉日惟良。   乃为嘉会,宴此高堂。   尊卑列叙,典而有章。   衣裳鲜洁,黼黻玄黄。   清酤盈爵,中坐腾光。   珍膳杂遝,充溢圆方。   笙磐既设,筝瑟俱张。   悲歌厉响,咀嚼清商。   俯视文轩,仰瞻华梁。   愿保兹善,千载为常。   欢笑尽娱,乐哉未央。   皇家荣贵,寿考无疆。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除夜(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祇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春节看花市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中华传统节日组诗 陈志岁   春节   暂解城区烟火禁,兆丰雪霁在年前。   街街饰彩家家掸,扫尽桃符换对联。   清明   乍温复凊雨如麻,郊野草青行迹加。   或向陵园寻志石,思亲敬献墓头花。   端午    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当日楚王憎逆耳,随将一国殉灵均。   中秋   合家匀饼庆嘉辰,携向中庭望月轮。   二十四桥谁独立,鸳鸯双宿水如银。   元宵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七夕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第2个回答  2023-04-27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这个不用介绍了吧
姑爷节 农历正月初二 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这个也不用介绍了吧
遛百病 农历正月十六 出门散步,相传可以百病不侵,以前还有摸门钉的习俗
龙抬头 农历二月初二 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同时镇住惊蛰的毒虫
寒食节 清明节前一天 为了纪念被烧死的介子推,这一天不动火,只吃寒食
清明节 四月五日 这个不用介绍了吧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这个也不用介绍了吧
七夕 农历七月初七 不用介绍了吧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 又称鬼节,祭奠死去亲人的日子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这个不用介绍了吧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老人节
腊八节 农历腊月初八 喝腊八粥的日子
小年 农历腊月二十三 祭灶,从这天起就算开始过年了
除夕 农历腊月二十九或腊月三十 这个也不用介绍了吧
第3个回答  2023-03-15
中国的主要传统节日有除夕(大年三十)、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4月5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