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古诗原文

如题所述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祭祖扫墓。扫墓,又称上坟,是祭祀逝者的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通常在清明节扫墓。接下来,我为大家分享《清明》这首古诗,希望大家喜欢。
《清明》
作者: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作者简介:
杜牧(约公元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是唐代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的他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历任江西观察使幕、淮南节度使幕、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他被称为“小杜”,以区别于杜甫的“大杜”,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作品背景: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杜牧在行路中间,恰巧遇到了雨。清明时节,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却也是气候变化多端的时期,常常会出现“泼火雨”。远在梁代,就有记载称:寒食节(清明前两天)往往会有“疾风甚雨”。若是正逢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作品主要内容: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的天气特点,同时抒发了独自行路者的情感和期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