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九月的诗句有哪些?

如题所述

1、“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九月十日即事》

《九月十日即事》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这首诗借菊花的遭遇,抒发自己惋惜之情。前两句说重阳刚登高完毕,小重阳又再来饮酒赏菊。后两句说菊花为何这样命苦,遇到两次重阳,遭到两次采摘。实际是借菊花联想自己遭馋出京流放夜郎的不幸。意蕴深远。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3、“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杜陵叟》

《杜陵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诗题下有一行自注:“伤农夫之困矣。”可见这首诗的内容是同情农民生活的困苦。全诗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写了两个使农民的生活受苦受难的直接原因,一个是上天的自然灾害,另一个则是人为的灾祸;后半部分指出官僚制度的黑暗与腐败,横征暴敛,巧取豪夺,是全诗的深刻之处。

4、”九月芦花新,弥令客心焦。“——《青山峡口泊舟怀狄侍御》

《青山峡口泊舟怀狄侍御》是一首唐代的五言律诗,作者是岑参。

这首诗作于大历三年自嘉州罢官东归途中。青山峡口:据《宜宾县志》卷六载,县中岷江与金沙江之间有青山,“青山峡口”疑即指此。是时作者自嘉州(今四川乐山)乘船南下,准备再沿长江东行,而后经汴河北归。

5、”焉知南邻客,九月犹絺绤。“——《遣兴五首·朔风飘胡雁》

此诗一般认为《遣兴五首》是杜甫乾元二年(759年)在秦州所作。但是,杜甫《遣兴五首》从内容上看多言长安时事,从叙述语气看,使用的是描述当前事件的语气,从内容、风格、体裁上考察,更接近杜甫的长安诗,而与秦州诗有明显不同。

因此,《遣兴五首》当作于长安。从诗中的事件和物候描写判断,此五首诗作于天宝八载(749年)秋。

扩展资料:

【九月】文学意象

九月到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而且气候凉爽适宜,人的心情变化都变得敏感,快乐的、忧伤的、怀念的各种心情都会涌入脑海、心中,感触颇深,就会激发创作的灵感,就产生很多美妙的作品。

自古以来 九月就是登高放歌的时候.所以此时创作的诗词歌赋就非常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2

1.《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2.《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 九月九日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3.《己酉岁九月九日》

魏晋.陶渊明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4.《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5.《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

唐.白行简

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

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对酒情无极,开缄思有余。

感时空寂寞,怀旧几踌躇。

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

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

6.《闰九月九日独饮》

唐.白居易 

黄花丛畔绿尊前,犹有些些旧管弦。

偶遇闰秋重九日,东篱独酌一陶然。

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

7.《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8.《九日登玄武山旅眺》

唐.邵大震

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

寒雁一向南去远,游人几度菊花丛。

9.《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10.《庚午岁九日作》

唐.齐己 

门底秋苔嫩似蓝,此中消息兴何堪。

乱离偷过九月九,头尾算来三十三。

云影半晴开梦泽,菊花微暖傍江潭。

故人今日在不在,胡雁背风飞向南。

扩展资料:

诗句,读作:shī jù 就是组成诗词的句子。诗句通常按照诗文的格式体例,限定每句字数的多少。中国最早的诗句为律诗结构,格律要求严格,比如先秦时期的诗一般每句四言律诗,见于《诗经》。

后发展为五言或七言律诗,见于唐诗。宋元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后,诗句内容逐渐扩充和演绎,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期,诗句演变成没有了字数的限制的自由体诗歌。

参考链接:诗句-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4

1.《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忆长安九月》唐  范灯

忆长安,九月时,登高望见昆池。

上苑初开露菊,芳林正献霜梨。

更想千门万户,月明砧杵参差。

3.《闰九月九日独饮 》唐  白居易

黄花丛畔绿尊前,犹有些些旧管弦。偶遇闰秋重九日,

东篱独酌一陶然。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

4.《九日登玄武山旅眺》 唐  邵大震

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

寒雁一向南去远,游人几度菊花丛。

5.《庚午岁九日作》 唐  齐己

门底秋苔嫩似蓝,此中消息兴何堪。

乱离偷过九月九, 头尾算来三十三。

云影半晴开梦泽,菊花微暖傍江潭。

故人今日在不在,胡雁背风飞向南。

6.《蜀中九日 》 唐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落帽风,登高酒。

7.《司马宅》唐  白居易

人远天涯碧云秋,雨荒篱下黄花瘦。

愁又愁,楼上楼,九月九。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8.《秋词·其一》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9.《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王勃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0.《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11.《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农历九月的别称有:菊月、授衣月、青女月、小田月、霜月、长月、暮秋、晚秋、残秋、素秋等。  

按照罗马旧历,March为第一个月,September就是第七个月。September这一名称源自意为“七”的拉丁文septem。当罗马人采用了儒略历(The Julian Calendar)之后,他们保留了原先的好几个月名,September就成了“九月”。

9世纪初,西欧封建帝国查理曼帝国的皇帝查理曼(Charlemagne)拒绝接受该罗马名称,把九月称为“收获月”,英文仿此叫法。因此长期以来九月在英文里一直称为‘harvest-month’,意即“收获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1-18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释义: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

    凉秋九月菊花发,自折寒枝插华发。——杨万里《买菊》

    释义:九月的凉秋到了,此时菊花也开了,我折了几枝寒冷的枝条插在斑白的头发。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释义: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岑参《送崔子还京》

    释义:九月时节我在交河北岸给你送别,风雪中题完时不觉泪水已经沾满了衣服。

    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白居易《长相思·九月西风兴》

    释义:九月西风起来了,在朦胧的月色下,天气很冷的出现霜瞬间凝固起来了。

第4个回答  2018-01-13

知识延展回答围绕提问要求,拓展相关知识,提高通过率,不能有与提问不相关或关联性差的冗余内容

丰富回答,提高回答通过率。
(释义):XXXXXXXXXXXXXXX
(出处):XXXXXXXXXXXXXXX
(赏析):XXXXXXXXXXXXXXX
(典故):XXXXXXXXXXXXXXX

参考资料给出回答参考的资料,增加回答权威性与可信度

    书籍

    网址

    添加资料

    提交回答跳过此问题

    回答编辑样例

    回答质量标准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什么意思?

    “仰天大笑出门去”的下

    案例一

    案例二

    案例三

    案例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