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的评价

如题所述

奥苏贝尔(D.P.Ausubel)在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他对有意义学习的描述。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如果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为此,他仔细区分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之间的关系。
一、有意义的学习
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这一论断既给有意义学习下了明确的定义,也指出了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两条标准。
(一)有意义学习的标准
要判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或是机械的,必须了解符号所代表的新知
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的联系(简称为新旧知识的联系)的性质。新旧知识联系的性质既受学习者原有的知识背景的影响,也受要学习的材料本身的性质的制约。
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的第一条标准是,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
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具有实质性联系。所谓实质性联系,指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经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
第二条标准是新旧知识的非人为的联系,即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观
念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等边三角形概念与儿童认知结构中的一般三角形概念的关系不是人为的,它符合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无意义音节和配对形容词只能机械学习,因为这样的材料不可能与人的认知结构中的任何已有观念建立实质性联系,必须在逐个字母或项目之间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完全是机械学习。在获得数概念前的幼儿,凭借他们发展较快的机械记忆能力,可以将乘法九九表口诀背熟,倘若从中抽出一句问他们,他们将不知所云,这也是机械学习。一切机械学习都不具备上述有意义学习的两条标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6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非人为的关系。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为以下三点,学习者要有从事有意义学习的倾向(心向),即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此外,学习者必须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最后,学习者还应具备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适当的旧知识,以便形成联系。

例如,学习"有四个角为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时,学生可以将新知识“正方形”与旧知识“菱形”建立起实质性联系,这属于有意义学习。
再比如说,学习电解水时,教师用口诀“负极←氢气,父亲”帮助学生学习,虽然能使学生产生与负极相连的电极能产生氢气这一结论,但是这是一种人为的联系,所以不属于有意义学习,它属于机械学习。
第2个回答  2020-10-06
第一个知识点是有意义学习的实质,这里涉及到三个要素,即:新知识,已有知识和二者之间的联系。因此,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将新知识和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由此实质涉及到的三个要素便可得到有意义学习的三个条件:新知识要有逻辑意义,必须有适当的已有知识,有意义学习的心向。也就是说,首先要学习的新知识必须是可以被理解的,有一定的逻辑意义的,其次必须具备已有的适当知识,最后还需要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第二个知识点是有意义学习的类型。这里包括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表征学习就是了解一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比如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名胜古迹、图形图像等。概念学习就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比如:圆是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命题学习就是学习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比如:圆的直径是半径的两倍。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从表征到命题学习,属于从低到高的层次,后者的学习必须以前者为基础。这个知识点的考查形式主要是以单选和多选备考,难度不高。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第三个知识点是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这里包括两个原则一个策略:逐渐分化原则、整合协作原则和先行组织者策略。这三个里面考的比较多的就是先行组织者。首先是逐渐分化原则,类似于我们所学习的奥苏贝尔划分的下位学习的概念,先学习一个抽象性程度较高的概念,再学习一个抽象程度较低的概念,这就属于我们这里的逐渐分化原则。其次是整合协作原则,这个原则包括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横向整合类似于奥苏贝尔的并列组合学习,属于同一抽象概括水平的学习,而纵向整合则类似于他的上位学习,先学习下位概念如苹果再学习上位概念如水果。这两个概念只需要知道即可,重要的是下面要说的先行组织者策略。先行组织者的概念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先于新知识呈现的抽象概括水平更高的引导性材料。比如我们需要学习苹果沙拉的做法,接着我们引入一个先行组织者即:沙拉的做法。学会沙拉的做法后再去学习苹果沙拉的做法,这个就是先行组织者的概念和作用。

最后一个知识点就是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接受学习的代表人物就是奥苏贝尔,对应的发现学习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发现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发现,并不意味着发现学习的效率就高。相反,接受学习由于教师讲授学生接受,虽然不利于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但是效率却更高。这里进行一个单选和判断题备考即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