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观点

如题所述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是一种认知取向的学习观。

简介

戴维·保罗·奥苏贝尔(David Pawl Ausubel,1918~2008 )或有的翻译为奥苏伯尔,1918年10月25日出生在美国纽约布鲁克林。1939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学士学位,194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1943年获布兰迪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5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教学模式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不仅用认知结构同化论的观点解释知识的获得、保持和遗忘,而且用认知结构的观点来解释知识学习的迁移。奥苏贝尔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有意义学习必须以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也就是说,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学习者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为基础,没有一定知识基础的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因此,在有意义学习中必然存在着原有知识对当前知识学习的影响,即知识学习中的迁移是必然存在的。

学习理论

意义和贡献

1.奥苏贝尔的有意义言语信息学习揭示了学生知识学习的最本质的特征之一,即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对语言文字所表述的知识内容的理解(奥苏贝尔称为"同化",即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掌握新知识的实质性意义的过程。这无疑是一种可靠又可信的解释。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和内在规律的认识,是人类认识的结晶,是实践活动的理性产物,是科学技术和社会历史文化的研究成果。知识的作用是提高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指导人的各项实践活动。学习知识不仅是记住和背诵用语言文字所表述的知识的词句,而是理解和掌握前人或他人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和规律性东西的认识,并将他人的认识转变成自己的认识。奥苏贝尔正是抓住了这个本质特征.并将其学习理论建立在此基点之上。

2.奥苏贝尔对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条件和类型的阐述是严谨和有说服力的。知识的有意义学习必然以有意义的知识内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加上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此三者构成了有意义学习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有意义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缺少其中任意一个条件都不能称其为有意义的学习。而随意地增加三个条件之外的另外一个条件都是多余的。

3.奥苏贝尔强调,学生的学习以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为主,这是十分正确的。因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传授下获得知识的最经济、最快捷、最有效的学习方式。[1]学生正是用这种既省时、又省力的方式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大量有用的知识。

4.奥苏贝尔提出的成就动机的三种内驱力说,恰当地概括了学生学习的三种动力来源。它既包括了学习的内部动机,又包括了学习的外部动机。而且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我需要和社会需要,将社会需要与自我需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26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进行加工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过程是类目化(概括化)的过程。学习者通过这种类目化的活动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类目编码系统联系起来,不断形成或发展新的类目编码系统。新知识学习的环节:①知识的获得; ②知识的转化; ③对知识的评价。
奥苏伯尔的意义接受理论:有意义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的过程。
在奥苏贝尔看来,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主要适用于个体获取知识,丰富自身的认知结构。它强调新旧知识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恰到好处地处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实现有意义学习的关键。因此我们说,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是一种认知取向的学习观。
知识的积累+个体情感态度的卷入=意义学习--罗杰斯眼中的意义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知识之外,学生还获得了其他方面的成长。这就是罗杰斯所提出的意义学习,他认为,学习不仅仅只涉及事实的累积、知识的增长,它应该还能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情感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能与个体各部分经验融合在一起。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1-2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