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的发展

如题所述

知识点概论

1、 中国新诗发展的轨迹,最早可以追溯到晚清裘廷梁主张的“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让诗歌“通行于今,适用于俗”的诗界革命,主张突破诗歌的文言形式,推动诗歌的口语化与大众化。

2、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以胡适作为开端,不断进行诗歌语言与形式方面的探索。并且,在初步探索阶段,以周作人的《小河》作为相对成熟的作品出世。随后,越来越多的诗人以及诗歌流派对现代文学中诗歌的创作做出了诸多贡献,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新诗的发展。

结合作品分析

1、 胡适在《谈新诗》等文章中呼吁“诗体大解放”,目的是为了摆脱新诗在格律上的诸多束缚,但是他的《尝试集》中的作品并不是太成功,从《尝试集》中,人们可以看到新诗从旧诗中蜕变出来的轨迹。《关不住了》以前的诗作大都是从旧诗词中脱胎换骨而来,以白话入诗,带有半文半白的色彩。《尝试集》的语言虽然个别诗篇有文言文的色彩,但大都是经过艺术加工的白话语言,明白易晓,接近口语,首开风气。

2、 郭沫若的《女神》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真正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全面显示出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的白话自由体新诗集,在思想上,它表现出一种与旧世界彻底决裂的反叛意识,充溢着一种热情的创造精神和更新意识,还竭力歌颂了富有叛逆精神的自我形象,表现了与宇宙万物相结合的自我力量,艺术上,《女神》显示出一种火山爆发式的激情和狂飙突进的气概,整个诗集贯穿着一种蔑视一切与创造一切的磅礴气势和力度,特别是在外在形式上真正实现了“诗体大解放”。

3、 针对自由体新诗出现的散文化倾向,闻一多、徐志摩等人提出新诗格律化的理论主张,他们强调,文学的力量不在于放纵,而在于集中和节制,他们要求诗歌在形式上有适度的表现,提出了“三美”的创作原则。代表作品有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沙扬娜拉一首》等。

4、 戴望舒一向被公认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的举旗人,用现代辞藻排列成的现代诗行来反映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现代情绪,注意表现诗歌总体上的朦胧美。

5、 艾青的诗歌深深根植于人民和时代的土壤,他的诗很少咀嚼个人的小悲欢,而总是关注着广大人民命运,同时与人民共悲哀,同忧郁,其诗作多有着新颖动人的形象,这些形象有的是对生动典型的现实生活画面的截取,有的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创造。

6、 穆旦最能体现九叶诗派诗风,他的诗作标志着中国现代派诗歌的一个新的转机,从单纯地表现自我转而把时代的风云、人民的命运融汇到自我的内心波澜中,穆旦诗歌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在对死亡和恐怖的关注中,穆旦诗中对于死亡和恐怖有一种残酷和冷静的自我分析,在充满现代意识的诗行中又伴随着历史感。,肉体的感觉与玄学结合起来。

加深印象

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史中,受到了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以及现代主义的影响,在诗歌的形式和主题方面学习和借鉴,既有对于传统的继承发展,同时也不乏对于传统诗歌创作的回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