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六本原文及译文

如题所述

《孔子家语》六本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六本原文如下:“孔子闲居,子贡侍坐,请问为人下之道奈何?孔子曰:‘善哉!尔之问也。为人下,其犹土乎!’子贡未达,孔子曰:‘夫土者,据之得甘泉焉,树之得五谷焉,草木植焉,鸟兽鱼鳖遂焉,生则立焉,死则入焉。多功不言,赏世不绝。故曰能为人下者,其唯土乎!’”

这段译文的大致意思是:孔子在家闲坐,子贡陪侍在旁,请问孔子如何为人之下。孔子说:“你问得好!为人之下,就如同土地一样。”子贡不太明白,孔子便进一步解释说:“那土地啊,人们从它那里取得甘甜的泉水,种植五谷,生长草木,鸟兽鱼鳖也得以生存繁衍,人活着时依赖它,死后也归于土地。土地功劳如此之大,却从不言语夸耀,因此它的恩泽才能世世代代延续不绝。所以说,能为人之下的人,大概只有土地吧!”

孔子在这里通过“土”这个象征,传达了为人处世的智慧。他强调,为人之下并非意味着低人一等或毫无作为,相反,它蕴含着一种深厚的包容和谦逊。就像土地一样,虽然默默无闻,却是万物生长的基础,承载着生命的繁衍与延续。这种智慧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该学会谦和、低调,尊重他人,不张扬自己的成就和功劳,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同时,孔子的话也启示我们,作为个体,我们不应该仅仅追求个人的荣耀和成就,而是应该像土地一样,无私奉献,为社会和他人创造价值。这种价值观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仁爱”和“和为贵”的精神,即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通过自我修养和无私奉献,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孔子家语》中的这段原文及其译文,不仅传达了孔子关于为人处世的深刻智慧,也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和人文精神。它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谦逊、包容和奉献的态度,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