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什么要秋后问斩

如题所述

早在汉代起便有"秋冬行刑"的规定,除谋反、谋大逆等罪犯即时处死外,其他的死囚均待秋季霜降后至冬至前进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1-10
.此由来依据农民作息相关.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来做区分.古代死刑犯被判死刑之后通常都会要求集中处死.亦会事先公告.为何选择秋冬二季实行.主要是考虑示警的作用.农民在秋冬二季较为空闲.也方便地方官动员民众观看.当时有强迫民众观看.一般行刑的时间大约集中在9-10月之间.所以会有秋后问斩一词.秋季带有肃杀之气,因此死刑多于秋季执行。再则大概是因冬天百物萧条,亦是进入一年的尾声,亦适合执刑,春天象征新生,夏季万物正蓬勃生长,因此较不适宜取人性命吧。
第2个回答  2016-11-10
执行死刑一般是在秋冬季节,这与古人的自然神权观念有关,即顺应天意。春夏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而秋冬是树木凋零的季节,象征肃杀。人的行为包括政治活动都要顺应天时,否则要受到天神的惩罚。皇帝即是天的儿子,更要遵守天意,按照天时行事。处决犯人也是如此。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11-10
执行死刑一般是在秋冬季节,这与古人的自然神权观念有关,即顺应天意。春夏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而秋冬是树木凋零的季节,象征肃杀。人的行为包括政治活动都要顺应天时,否则要受到天神的惩罚。皇帝即是天的儿子,更要遵守天意,按照天时行事。处决犯人也是如此。
第4个回答  2022-11-16
这与古人的自然神权观念有关。春夏万物生长,而秋冬树木凋零,象征肃杀。人的行为包括政治活动都要顺应天时。皇帝是天子,更要按天时行事,处决犯人也是如此。
秋后问斩说的是秋分以后,秋分后白天越来越短,夜晚越来越多长,在古代天文不发达的时候,这样的节气变化,自然是重要的时令。古时候,因为科学的不完善,人们的一切都必须符合天意,设官立制不仅要与天意相结合,赦免也不能与天意相违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