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人近10年在绝壁上凿出千里长渠,红旗渠的修建有多困难?

如题所述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人工天河”。那么,红旗渠的修建有多么困难呢?

10万人近10年在绝壁上凿出千里长渠

1959年,临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旱。境内四条河都干涸了,已建的运河没水引,水库没水存,山村里的人只能从远处取水吃饭。

经过多次讨论,要解决水问题,必须找到新的可靠的水源,修复运河,把水引到临县。但是临县没有这样的水源,县委就把注意力转移到寻找临县以外的水源上,想到了水资源丰富的浊漳河。

1959年10月10日,林县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将张卓河的水引入林县。时任临县县委书记杨贵发出“整理临县河山”的号召。专业从事“从漳到林分流”项目。该项目决定于1960年2月开始。当时,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县只有150亩耕地,300万元备用金和28名水利技术人员。

1960年2月,林县人民开始修建红旗渠,经河南、山西两省协商同意,国家计委委托水利电力部批准。1960年3月6日至7日,林县张图林场分流委员会在潘阳村召开全体会议。会上,漳托森林引水工程正式命名为‘红旗渠’,意思是高举红旗,勇往直前。经过十年的战斗,大运河于1965年4月5日开通。至此,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系统基本形成。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4万亩,工程于7月全面竣工。

运河修复过程中孕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运河精神,成为激励现在、教育后代的宝贵精神财富。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所要分享的内容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16
最伟大的工程应该是红旗渠,十万人参加,历时十年绝壁穿石,挖渠千里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太行之巅。
第2个回答  2021-05-16
在用炸药隧道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山石松动,导致施工人员掉下山崖,于是他们在腰间系上一根绳子,拿上铁锤,在悬崖峭壁上荡来荡去,还要随时面临绳子被磨烂的风险;资金短缺。
第3个回答  2021-05-16
非常的困难。因为这个的规模是比较大的。而且也是比较艰苦的。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