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乡土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乡土中国突出的是一个中国特有的一个乡土人情。书中开篇讲到从基层上看去,当时的中国是乡土性的。而何为乡土呢?乡土最早成型于依靠务农为生的乡下人,他们世世代代附着在土地上,靠着土地吃饭,靠着土地长大,长期生活在土地上的人。即便因种种原因离开土的的农民,他们依然像从树上被风吹出去种子,就会在新的土地上落地,生根,定居下来,从而传承新的乡土社会。农民在传统土地上很少流动,甚至几代人都从未离开生育他们的那片土地,乡土社会成了生于此,死于此的社会。乡土中国正是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各个生活阶层的真实写照。如今,乡土气息预渐迷失,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城市社会的气息越来越浓烈。但读了费孝通先生的这份著作,让我们重新怀念那分纯朴、天然的、乡土人情,和农民的朴实。这份情感于现实社会有着重要的重要意义。

费晓通先生书中写出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其实我是很赞成,也希望是如此的。中国新中国成立70年,正是因为我们的民族确实与泥土分不开的,与广大的乡土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中国之所以被称为黄种人,也正是养育她了广阔的土地的颜色,中国应该从骨子里充实中乡土的气息?中国经历了上下5000年的华夏文明,优秀文化历史得以传承。从传统的、最早的原始人类,到封建社会,再到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成立,朝代的更变,但落在中国人身上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土,是中国人的根、是中国人的魂。费孝通先生的这本《乡土中国》成书1947年,其中的很多观点和论据,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因为武50、60年代60年代正处于新中国,解放战争与新中国创立初期,市场经济萧条,更多的是在中国大地上的无产阶级与农民,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正是孕育乡土社会绝佳时期,人们正是符合这样的时代背景当中产生。而今新中国成立70年,时代背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费先生书中所说的很多观点依旧值得我们当今现代人学习与追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5
首先,问题小说和乡土小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问题小说在中外都是存在的,它是伴随着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产生的一种文学形式。
问题小说始于19世纪中期,英国盖斯凯尔夫人的《露丝》(1853)是较早的问题小说。有的作品非常注重对读者施加影响,使之在某个问题上站在作者一边,称这种小说为宣传小说更合适,如斯陀夫人的反奴隶制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
我国的问题小说出现在“五四”时期。代表作家作品有冰心的《两个家庭》、许地山的《春雨之夜》等。这些小说在艺术上采取“写实”手法,多用口语,在思想内容上不同程度地暴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种种黑暗,对“五四”文学革命的发展起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而冰心却不仅仅是一个问题小说作家,她作为问题小说作家仅仅是在她的前期阶段。而当社会环境发生变化之后,以冰心为代表的一批问题小说作家的写作风格也发生了变化。
就比如说冰心本人,她的风格就由初期的问题小说转变成了小诗派作家 。她的代表作《繁星》、《春水》也是在这一段时间创作。其实我私认为《繁星》代表了冰心的创作巅峰。毕竟,她的风格以及成就是在这样一段时间定型。
其他作家亦是同理。(每个人的风格都会在不同时期有不一样的表现,当初的问题小说作家也不一定会一直保持她或他最初的风格。)
而乡土文学,它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上个世纪20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代表作家有彭家煌、鲁彦、许杰、许钦文、王任叔、萧红、台静农,莫言、屈远志等。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
鲁迅可以说是五四时期的一个很伟大的领袖了。他的许多作品都具有开创性。同时,乡土文学也是由鲁迅带引,尽管这只是无意为之。就像“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一样。
虽然鲁迅本人是希望尽快腐朽,但他还是不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