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哲学名著的读书笔记3篇,每篇1000字以上,着急呀。。。。谢谢了

发到我邮箱来[email protected]

哲学《人性论》读后感人生-思考 2008-11-15 00:45:53 阅读8 评论2 字号:大中小 订阅
2008年4月18日

休谟在《人性论》中认为,人的感觉是人的思想、认识观念的唯一来源,因此,人的认识对象只能限定在感觉经验的范围内。只有人感觉到的事物,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物质世界”是无法感觉的,因此也是不存在的。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黑客帝国》,人在真实与网络之间行走,我们分不清自己是方程式还是血肉的人。获得四项奥斯卡奖的编剧伎俩早在1734年就已经被哲学家们玩得炉火纯青,在其后的康德、黑格尔、胡塞尔身上犹能看到这种痕迹。难怪奎田曾经说:在理论方面,我不认为我们今天比休谟遗留给我们的前进了多少。对于这个论点我们不应感到丝毫奇怪,因为今天中国的思考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也没有超出老子和孔子的时代。
另一方面,由于“人只能认识感觉”,而对于感觉产生的问题,是人的认识所不能把握的,因此是不可知的。
这就是不可知论。(思科是技术的不可知论的拥趸——只是脑海中的闪念,并非与本文词义相关。)
培根早在十三世纪得知了火药的配方(当然这伟大发明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培根是欧洲最早接触到火药的人的之一,他在《艺术与自然的秘密杰作》中描述了火药的爆炸力。
接下来,培根做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他把配方隐藏在一句怪异的拉丁文句子中,无人能解。后来,人们猜测他的意图是:培根无法对火药的出现作出价值判断,既然未来尚未可知,不妨将难题放在未来。直到十四世纪中叶,德国僧侣施瓦茨破译了培根的谜语,人类第一次拥有了超过其体力所及的破坏力。
这种类型的故事在历史上不止一次地反复上演,至今为止,人类就是在这种审慎的恐惧中前行的。人类对待任何一项改变世界的新技术:核能、计算机、克隆、GOOGLE……所持的几乎都是这种态度。举个例子,从2004年10月开始,美国AppliedDigital公司获得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批准,为大约1000名美国人的表皮下植入了RFID人体芯片,以便利用RFID扫描器获取个人特征。大部分人会认为这有点可怕,我也有点。
科学之于人类,仿佛理性之于道德,我们在两者之间挣扎而无法摆脱。可是休谟望着我们,冷冷地说:从理性的角度看待道德,本身就是错误的。

休谟在《人性论》中认为,人的感觉是人的思想、认识观念的唯一来源,因此,人的认识对象只能限定在感觉经验的范围内。只有人感觉到的事物,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物质世界”是无法感觉的,因此也是不存在的。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黑客帝国》,人在真实与网络之间行走,我们分不清自己是方程式还是血肉的人。获得四项奥斯卡奖的编剧伎俩早在1734年就已经被哲学家们玩得炉火纯青,在其后的康德、黑格尔、胡塞尔身上犹能看到这种痕迹。难怪奎田曾经说:在理论方面,我不认为我们今天比休谟遗留给我们的前进了多少。对于这个论点我们不应感到丝毫奇怪,因为今天中国的思考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也没有超出老子和孔子的时代。
另一方面,由于“人只能认识感觉”,而对于感觉产生的问题,是人的认识所不能把握的,因此是不可知的。
这就是不可知论。(思科是技术的不可知论的拥趸——只是脑海中的闪念,并非与本文词义相关。)
培根早在十三世纪得知了火药的配方(当然这伟大发明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培根是欧洲最早接触到火药的人的之一,他在《艺术与自然的秘密杰作》中描述了火药的爆炸力。
接下来,培根做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他把配方隐藏在一句怪异的拉丁文句子中,无人能解。后来,人们猜测他的意图是:培根无法对火药的出现作出价值判断,既然未来尚未可知,不妨将难题放在未来。直到十四世纪中叶,德国僧侣施瓦茨破译了培根的谜语,人类第一次拥有了超过其体力所及的破坏力。
这种类型的故事在历史上不止一次地反复上演,至今为止,人类就是在这种审慎的恐惧中前行的。人类对待任何一项改变世界的新技术:核能、计算机、克隆、GOOGLE……所持的几乎都是这种态度。举个例子,从2004年10月开始,美国AppliedDigital公司获得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批准,为大约1000名美国人的表皮下植入了RFID人体芯片,以便利用RFID扫描器获取个人特征。大部分人会认为这有点可怕,我也有点。
科学之于人类,仿佛理性之于道德,我们在两者之间挣扎而无法摆脱。可是休谟望着我们,冷冷地说:从理性的角度看待道德,本身就是错误的。

《谈谈方法》读后感2010-02-19 08:11笛卡尔生在十六世纪末年,死在十七世纪中叶。在他活动的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已经在欧洲登上了历史舞台,正在积聚力量,为进一步发展壮大而斗争。在少数先进地区,例如英国和荷兰,资产阶级已经初步取得政权;但是在大部分地区,封建势力还占统治地位,资产阶级还处在被压迫的无权状态中,笛卡尔的祖国法国就是这样。

法国的资产阶级比英国和荷兰的资产阶级幼小,但并不是软弱无能或怯懦退缩。这个初生之犊满怀希望,跃跃欲试,已经看出封建制度Et薄西山的颓势了。在笛卡尔身上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一点。他出身贵族,父亲是布勒丹省法院的法官,把他送入著名的拉·弗来施(La Fl6che)公学,接受耶稣会士的正规传统教育,希望他接贵族的班。但是他完全没有做官当老爷的意思,一心扑在新科学上,父亲一死就把采地卖光,将所得款项投资,靠红利过活了。这就是说,他已经自觉地改变成分,在思想上、社会上、以至经济上都变成了资产阶级分子。法国资产阶级以它的远大前程吸引了笛卡尔的加入。笛卡尔能够干这种事情,而且干得很利索,正说明他不但有眼光,而且很勇敢。他的言论很谨慎,这并不是怯懦,而是处在强大敌人的面前需要讲究一点策略。如果真是胆小怕事,他本来完全有条件安享荣华富贵,又何必单枪匹马地铤而走险呢?

读了《谈谈方法》后,有以下感想:

1.同一方向,道路可以是多条的;同一道路,行进的方法可以是多样的。关键在于方向的正确,道路和行进方法选择的恰当。

2.人生,总是有所失,则有所得,得与失,在总体上大致平衡。

3.每个人都需要自觉培育优秀品质。

4.“‘我想,所以我是’(我国旧译为:‘我思故我在’)这条真理是十分确实、十分可靠的,……作为我所寻求的那种哲学的第一条原理” ---赞!

5.身心健康,是所有幸福的载体。

6.人生的价值在于社会性。

7.简洁为美。

8.人之为人,在于心灵,在于智慧。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读后感小论文 2009-12-21 22:18:27 阅读12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记得初中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尼采,是在鲁迅《拿来主义》里面,“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想给予,不想获得,但尼采终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于是印象中的尼采是个近乎可笑的狂妄自大的疯子,我对尼采自然没什么好感。直到高中学哲学对尼采有所接触后,读了尼采的一些书和生平介绍,印象才有所改观。由于我手中有一本尼采著作的合集,所以对尼采的文章基本都看了一遍,可是看过之后却发现似懂非懂,特别是有些文章看了三四遍,却依然搞不清楚它究竟在说什么。

因为我对尼采的超人学说比较感兴趣,所以重点看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尼采在他的代表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站在一元论的立场上向世人展示了一种发展的辩证的历史观。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主要表达了4种:(一)发展的思维方式;(二) 辩证的一元论观点;(三)超人模式;(四) 对立统一体的圆周运动。接下来,我会详细讲述我对该书的所述的超人学说的一些个人看法。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开头,查拉图斯特拉就对圣者宣称“上帝已死”,在接下来,他向世人宣讲了如何做一个超人。在尼采的定义里,“超人”是人要“超越自我”,要发挥自己的无限的潜能,来提升自我。他通过查拉图斯特拉之口说“超人必定是大地的意思”,在这里这句话中,我认为,“大地”应该是指尘世,因为他开篇就摒弃了基督教关于上帝、天国之理想之类的超尘世观念,那么与之相对的超人应该就是指现世。在尼采看来,把上帝永恒之类的神话愚民的虚幻神话是教人蔑视尘世生活,无视肉体享受,扼杀人的意志的虚伪说教。而“超人就是大地的意义”。这是尼采世界观的一个表达——认为只有一个世界,就是这个大地。肯定这个世界,肯定人世间,主张灵肉的统一性,一义而多元。反对宗教把灵肉世界剥离成二元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即今世世界和来世世界,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把真实的世界看成假象,而把一个虚构的世界当作是真实的世界,从而否定人世间。尼采批判那些相信来世的认识人生的侮篾者。

在这本书里,我很喜欢一句话“人类之所以伟大,正在于他是一座桥梁而非终点;人类之所以可爱,正在于他是一个跨越的过程与完成。”人生是个不断前进的活动过程,人的存在如“千百桥梁与阶梯,投向未来。”人是个自我创造、自我超越的主体。人世间是一个一义而多元的缤纷美好的真实世界,经过如此之热情与理性润育后的人生,就像一个壮阔充盈的大海,饱藏了“彩色的鱼虾”。而这句话给了我启示:那些杰出的、超人的必定是经过艰辛无比的考验走过来的,而一个人的价值就在于体验,在于过程,在于从自我到超越自我的过程。这句话让我有了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的勇气。以上,是我在阅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一点个人看法和感想。

http://tieba.baidu.com/f?kz=429893488

http://wenku.baidu.com/view/f0b32c1c59eef8c75fbfb3d5.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