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

如题所述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话题作文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话题作文 篇1

  风萧瑟地吹着,雨连绵地下着。风吹过刮起了一片尘埃,在那一瞬,我们做出了果断的抉择。雨下着泛起了一片涟漪,我们却在深深思索着。尘埃落定,涟漪泛滥,然而果断抉择的人已迈向成功;则那些优柔寡断的人却继续停留原地,不肯做出决定。

  有时自己果断些,会拯救一个人的生命,而一直犹豫不决,那么将失去一条活生生的生命。

  我读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夏天的下午,赵刚和王力在树下乘凉。知了在树上叫个不停,仿佛在说:热死了,热死了。

  “这个鬼天气,怎么这么热啊?”赵刚厌恶地说。

  “要是有个地方能游泳就好了。”王力渴望地说道。

  “对啊,小镇的南边不是新盖了一座游泳池吗!我们可以去那里游泳啊!”赵刚立马坐起来说道。

  游泳池里:

  “真凉快啊!”王力满足地说。

  “是啊,对了,你能在水里待多长时间啊?”赵刚问王力。

  “我不知道啊,不如我们来比一下好吗?”王力问道。

  “好啊!”赵刚说完,就一头扎进了水里。

  几分钟以后,赵刚游到岸边,抓住扶梯,说:“我,我不行了,你快出来吧!”一会儿过后,赵刚见王力还不上来,心里很着急,怕王力出事。于是就想:我去跟游泳池管理员说一声吧,让他把游泳池里的水放掉,找一下王力吧。但转念一想,如果王力不在游泳池里那该怎么办呢?

  十几分钟过后。

  “有个人落水了,快叫救护车啊!”不知谁喊道。

  赵刚顺势朝那边看了一下,他愣住了,那,那不是王力吗?怎么可能会……

  赵刚随着救护车到了医院。看着王力被推进了急救室,心里很着急,恨自己当时不该那么优柔寡断。

  几分钟以后,医生从急救室里走了出来。赵刚忙上前去王力怎么样了?医生摇了摇头,说:“要是早点送过来,就好了。好好给他准备后事吧!”说完,赵刚“扑腾”一下子坐到了地上。王力才16岁啊,怎么可能会死呢?都怪自己当时太优柔寡断了。想到这里,赵刚往自己的脸上扇了一巴掌。

  故事到这里已经完了,可能有人会说赵刚太优柔寡断了。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做事情时,是果断?还是优柔寡断呢?

  果断,一瞬间的意识。果断一些也许会是一个美丽的错误,但优柔寡断将会是一生的悔恨。

话题作文 篇2

  当一个婴儿呱呱坠地,开始第一声哭喊时,这是新的起点;当我们踏上初三的列车,开始一年的奋斗旅程时,这也是新的起点!

  或许,你会为过去的虚度光阴而悔恨不已――当你在和同学打球时,时间在大汗淋漓中流走了;当你在电脑前手舞足蹈地玩游戏时,时间在随着游戏积分的增加而减少了;当你沉浸在小说扣人心弦的情节时,时间在字里行间中溜走了……

  春去秋来,四季交替不息,回首过去,尽管我们曾经是如此的年少轻狂、懵懂,但是那些已成为记忆的卡片,储藏在我们大脑的内存里。我们不必终日把自己封锁在昔日的过错中,也不必恋恋不息地抓着过去不放。看!我们正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未来就在我们的前面。新的起点,意味着新的开始。我们要大声地对自己说:“我已经忘记了过去,我更期待我的未来!我相信,我一定能行!”这样,把过去轻轻地放下来,收拾好心情,我们就能以更崭新的姿态,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上帝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他给我们每位学子的初三时光也是相等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为“开始”而沾沾自喜,因为我们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只有谁能坚持到最后,谁才能笑得最好。所以,我们首先要订立一个明确恰当的目标。目标是一个航标,它能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其次我们应该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去科学地合理安排时间、利用时间。懂得支配时间的人,就能事半功倍,而虚度时间的人,往往只能事倍而功半。我们还应该以更多的兴趣与耐性去与各科的文字、符号打交道,用毅力去战胜一切的困难……

  多少次孤灯相对,探索书山的蛛丝马迹,多少次月满西楼,畅游学海的浩瀚无垠。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储备能量,翘首未来;我们站在初三的起跑线上,默默耕耘,等待收获。要想搏击蔚蓝如洗的长空,我们要先成为雄鹰;要想无畏地迎接暴风雨的洗礼,我们要先长成参天的大树;要想通向未来之道,我们要先闯过初三!

话题作文 篇3

  我趴在大巴的窗边,一阵微风引来阵阵木棉花的清香,吹动了我的心弦。啊,站到了。

  我轻轻地走下大巴,身后是逐渐远去的乘务员甜美的声音和嘈杂尾气的隆隆声,却都不能打扰这里的一份宁静。我的故乡,我的石桥呀,你们还好吗?

  脚步循着记忆匆匆地赶去,是了,正是这熟悉的乡桥,每逢休息的日子,我都会不远千里回来,在桥上走走,看看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风景,那几张石椅,那棵老木绵花树,不知经历了多少年轮,坐椅上的,靠树旁乘凉的,已无曾经的乡人了。

  我的手顺着缠绕在石栏上的青藤慢慢地挪动着,踩在桥上木棉花摆动的影子和不小心顽皮脱离树母亲怀抱的嫩叶儿上。它的脊背上已经鲜有人的脚印了,就连以前布鞋的印记也慢慢淡去。它像一位老人,护栏上的粗糙如同乡里老一辈们经历的沧海桑田;又是一名见证者,孤独地见证这故乡里的生机逐渐流逝,叹物是人非。

  蹲坐在桥的石阶上,我忽然想起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我长骑在外公肩头去赶集,从桥上走过,总会与乡人们打招呼。“王爷爷,您好!”“哟,妞儿,去赶集呀?”他笑眯眯地说;“咦,何奶奶,今儿怎么那么高兴呢?”“哈哈,就是遇到你个讨喜的小家伙呀!”……可是,现在耳边只有冷风呼呼的嘶喊声了。不知几时,身边的乡人一个个离我而去,一如他们衰老的生命,我的故乡,我的小桥也在老去。眼眶里的晶莹不经意湿润心灵,但我知道,在我心中,可亲的王爷爷、和蔼的何奶奶,还有众多记忆里的故乡的人儿是不会老去的,就像默默付出的乡桥也是永恒的。

  我记得外公曾经告诉过我,这矮小的石桥已有很久很久的历史,据说是祖祖祖外公那一辈筑的,当时为了两岸人民和谐往来,在此处搭建了这座石桥,自此,一代又一代的人踏上这座两岸工匠花费几年心血的乡桥,通达对岸互相交流学习,逐渐成了一家人。

  我看向竖立在桥旁的石碑,没有留下任何姓名,唯有斑斑不褪的血迹,依稀是曾经筑此桥的乡里被砌刀磨破、被石尖割伤的手印,但他们仍然坚持,默默用躯体、用精神,留下这座供无数人学习、成长、前进而默默无闻的永恒之桥。

  乡桥还是一如既往地伫立,纵使它老了,我对故乡、对乡人和这粗糙的石桥的思念依旧如初,因为在我心里,这座桥是永恒的。

话题作文 篇4

  真情在人的手中,只要你伸出手,它就会出现;真情在人的眼中,只要你张开眼,它就会流露;真情在人的口中,只要你一说话,它就会兑现;真情在人的心中,只要你敞开心;它就会留恋。生活中处处有真情,不信,你就亲自去体验。

  一天早晨,妈妈不在家,只留下一张纸条让我早餐自我解决。我匆匆忙忙地刷牙洗脸后,背上书包就出门了。我走到一间早餐店,门前排着一支长长的队伍,我在队伍里等了十分钟左右,便轮到我了。我对阿姨说:“买两根油条。”我搜搜口袋,没找到钱,又把口袋翻了个底朝天,还是没有找到。于是我又翻了翻书包,仍然没找到。后面的人说:“没带钱还买东西,真大胆啊你。”说着就笑起来。我羞愧地低下了头,满脸通红,差点就哭了出来。这时,从后面走来一位叔叔,他对早餐店的阿姨说:我帮这位小朋友负钱。”我吃了一惊,抬头望了望他:他高高的个子,一对乌黑的眉毛下有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我激动的对他说:“谢谢你,叔叔。”他笑着说:“不用谢,下次细心一点就行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想:一个与我素不相识的人,怎样会热心的替我解围呢?

  从那以后,我一向乐于助人,他永远激励着我。

话题作文 篇5

  话题作文的题型一般由四部分内容组成:材料、提示语、话题、写作要求。这种作文题型相对于材料作文来说,降低了审题难度,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写作空间,尤其是“立意自定、题目自定、文体自选”的原则,给考生提供了展现才智和个性的舞台。但正是因为有了更大的自由度,有些考生就忽视了审题,认为可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话题作文的自由仍然是有限制的,有人喻为“戴着镣铐跳舞”。因此,话题作文的审题仍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有许多考生因为审题不准而使作文出现“离题万里”的现象。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准确审题呢?笔者认为审题时要慎思明辨,准确定位。慎思,即细致谨慎地分析思考材料及话题;明辨,即辨明写作的方向和范围;准确定位,指根据材料及话题所揭示的题旨,准确找到现实中对应的现象及道理。

  一、认真思考材料题旨,寻找现实对应点

  话题作文的材料可以是一则语言、一幅漫画、一个小故事,也可以是一种或几种社会现象,还可以是几句名言警句等。无论是怎样的材料,它必然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其中蕴藏着一定的生活哲理。考生在审题时应首先思考材料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揭示了什么道理。一般来说,寓言、漫画类材料大多是讽喻现实的,如01年全国卷中抛弃诚信的行为、03年全国卷《智子疑邻》中宋国人的认知方法。故事、现象或名言类材料,一般包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如04全国卷中“相信自己与相信别人”,这些名言都从不同角度揭示“相信自己”与“相信别人”的重要性;“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的聊天记录,实际上蕴涵着以怎样的态度面对人生挫折的启示。

  考生要做到准确审题,首先就要准确把握材料的主题,并展开思索,材料中的人、事和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对应的人、事和现象,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生活体验中搜寻相关的材料“对号入座”。这样,考生就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来领悟材料中蕴涵的道理,这也是写好作文的立足点。

  二、反复推敲提示语,辨明写作方向和范围

  提示语是命题者加在材料之后,为了引出话题的一段提示性的话。这段话往往包含着命题者自己对材料的思考,也包含着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反复推敲这段话,准确把握命题者的思考方向和命题意图,我们就可以为自己的写作明确方向和范围,做到不偏不倚。如03年全国卷作文题中的提示语为:“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前一句话暗示着命题者的思考方向:现实生活中有与宋国人一样的人,他们凭感情的亲疏远近来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以致出现错误的做法和严重的后果;也有不是凭感情的亲疏远近来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甚至有为了大义和真理而战胜感情的人。后两问包含着命题者的意图:引导考生去思考“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的认知”之间的关系,考生要从两者之间的关系上去思考和写作。

  通过以上细致谨慎地分析,我们就可以明确命题者希望我们去思考什么、感悟什么道理,写作的方向和范围也就明确了。

  三、辨明话题的内涵及其逻辑关系,做辩证思考

  话题有概念型,如“诚信”;有判断型,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假想型,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关系型,如“相信自己与相信别人”等。考生在审话题时,对于概念、判断类的话题要辨明其内涵,可以用层层发问的方法,引导自己做深入思考。如“诚信”,它包含哪些内容?作为一种品德,它可贵之处在于何处?它对于人生及社会有怎样的作用?一个人能不能没有诚信?社会能不能没有诚信?如果失去了诚信,其危害有哪些?……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对于关系型的话题,考生要辨明两者之间具有怎样的逻辑关系。如“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遭遇挫折”指的是人生遭遇,它是一种客观存在,每个人的人生都会遭遇挫折,或大或小;“放大痛苦”指的是人生态度,它是一种主观心理,不同的人态度有所不同。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主观态度和客观实际的关系。考生明确了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就可以为自己的作文立意找到准确的定位,即我们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人生挫折才是最恰当、最正确的做法。

  再如“相信自己和相信别人”,“相信”是主观态度,“自己和别人”是对象的区别。材料中的名言,有的强调“相信自己”的重要,有的强调“相信别人”的重要,有的强调“相信自己和相信别人”都很重要。至此,我们可以明白这个道理:每个人都必须相信自己,有充分的自信,才是勇敢前行的动力;相信别人也必不可少,别人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别人的教训我们可以警惕,别人的行为得失可以作为我们自己的参照,因此,相信别人不是盲目接受别人的一切建议,而是有鉴别地接受。这样,我们就可以明确“相信自己”和“相信别人”都必不可少,但两者在地位上有主次之分,在作用上一个是精神动力,一个是辅助参照。辨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在作文时就可以做到中心明确了。

  我们在分析话题的内涵及其逻辑关系时,还需要辨证分析,即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全面地看问题,这样才能做到审题准确,对题意理解深刻透彻。如“诚信”,大多数同学都能看到“诚信”的宝贵,在人生和社会中都应该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美德。但是,我们还应思索,我们是否应该不分情况,死守“诚信”的教条?

  四、牢记写作要求,发挥个性特长

  写作要求一般是就写作内容、文体、字数等方面做出规定的文字。近几年中考卷中话题作文的要求大致相同,包括:“写作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等等。牢记写作要求,就是作文内容要合乎题意,文体要合乎规范,篇幅要达到800字以上等。这些是硬性规定,考生不得违反。在这个框架之内,考生要敢于突破陈规,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首先,在作文立意上要善于独辟蹊径,以独特视角去思考现实,阐发感悟。如01年“诚信”话题,就有考生反弹琵琶,以《不诚不信不为过》获得满分。其次,在作文拟题上,要力求出彩。历年中考优秀作文,其作文题目往往也是精巧别致、生动形象。第三,在文体选择上,要扬长避短,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近几年中考满分作文,在文体上也是五彩纷呈,有旧体诗、现代诗、散文诗、小小说、哲理散文、寓言故事、文言文、诊断报告、产品说明书等等,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因此,我们要敢于表现自己独特的个性魅力,尽量施展自己的才华,即使是“戴着镣铐跳舞”,也要跳出与众不同的舞蹈来,跳出充满魅力的个性来。

话题作文 篇6

  1998年~20xx年,高考作文的命题思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连续3年,命题只为考生展开联想、想象提供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约束力的话题,如,1998年关于考生自己心理承受力的话题,1999年关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话题,今年的关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话题。这一类话题作文往往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供考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的余地很大,写法更是可以灵活多样。它的写作旨趣是追求思维的发散性、创造性,要求大胆想象,自由发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种命题方式是对束缚学生手脚的`写作教条的大解放,是对僵化的叙议联结的写作模式的大反拨。

  从今年的阅卷实践来看,话题作文确实解放了学生的思想,引发出了多样化的表达。学生的作文也是丰富多彩,佳作迭出。从内容来看,有的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生命的意义,有的描述对美的不同的感悟,有的呼唤各逞风采的个性从文体来看,有一般意义上的记叙文、议论文,也有文学意义上的小说、散文、杂文、故事、童话等等,甚至还有写得很好的戏剧小品和诗歌,还有书信、日记、招标书、诊断书等应用文。从表达方式来看,有鞭辟入里的议论,有条分缕析的说明,有惟妙惟肖的描写,有意味深长的叙述,有含蓄深沉的抒情。每天都有许多佳构妙作,引得阅卷教师拍案叫绝,击节赞赏。

  然而,也有许多学生对这种话题作文很不适应,用的仍然是过去的材料作文的写法。有的硬从材料中抽象出一个哲理加以论证,这种写法也不是不可以,但总显得有点隔靴搔痒,空洞浮泛。有的对学者叙述的关于4个图形的这道题目本身进行评论或解释,显得思路局促,没话找话。有的根据这4个图形乱加比附,显得不伦不类。甚至有人只是对材料作了简单的扩写。今年的高考作文,第一次采用基础等级加发展等级的评分方法,诸如此类的作文不但得不到发展分,在基础等级中也不可能得到高分。

  往者以逝,来者可追。素质教育必然会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创造的空间。而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原则是稳中有变,这种受到师生普遍欢迎的开放性的话题作文,很有可能还会延续一段时间,因此,未来的考生必须掌握这种话题作文的写法。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并不像以往的材料作文的材料

  那样,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只是命题者所作的作前指导;是引发考生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考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是举一反三的一,话题并不是题目,它只是规定一个写作的规范,在立意、选材、文体、表达等方面留给考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的空间都很大。今年的考题中就明明白白地写着:只要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就符合题意。话题作文为你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你就尽情地在蓝天绿海中飞跃吧!

话题作文 篇7

  如果不是家里大扫除,我也不会注意到它。

  整天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里,饱受着黑暗的侵蚀。身上满是尘土,已经破旧不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样的环境里,我的玩具——不倒翁。

  用抹布稍微擦了擦,“你都这么大了,这种玩具肯定不玩了,要不扔掉吧,反正也没用了。”我正看着不倒翁发呆。猛的回神“啊,好吧,也只有扔了…”看了不倒翁一眼,想起了自己儿童时,它给过我的那些欢乐,回到了那个光阴的原点。

  午后的休息时间,我就会把你搬出了,放在客厅里,大人们笑眯眯的看着我,我就在你身上练拳击,要么把你踢倒在地上,要么把你压倒,看着你在我的拳头中,一次次倒下,又一次次的坚强的站起来,那时的我哈哈大笑,并不明白什么道理。

  下午,爸爸把可以卖的东西卖给回收站,不倒翁不能卖,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丢掉。无事,目光又再次落在了不倒翁的身上,站的已经不如以前挺直了,是什么让你的背变弯了?是时间和黑暗摧残的你吗?不过你依然还是坚强的站立着,仿佛一座雕像,一动不动。

  忽然间我明白了什么,原来从小到大,你都在教给我一种意志——坚强。教给我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要勇往直前,去征服那个难题,跨过那个障碍,不能让困难成为成功的绊脚石,要让困难成为通往终点的基石。即使被困难一时的战胜,但是我们要学会坚强,就像不倒翁那样,被人一次次的打到,又一次次在失败中站起。只要我们坚强,我们不屈服,什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终将走向胜利。

  不倒翁还是被丢弃了,虽然有些不舍,不过它教给了我坚强,我会一路向前,冲破终点站,到达胜利彼岸。

话题作文 篇8

  从我家到学校不过只有几百米而已,但是对我的影响却很深。

  我们小区是朝北的,从小区出发,过了马路,走上一百米,你会发现马路左侧有一根倒了的电线杆,每次走到这里,我总会加快脚步,恨不得飞过去,因为那根电线杆有着我悲痛的回忆。

  那是三年级的时候,一天上午放学,我和我的好朋友吴征同路走。我们走到那根电线杆前,跳了上去,用脚把它来回晃动。我们越晃越兴奋,却没有发现别人慢慢靠近,那个人走到跟前,已迅雷不及眼耳之势的吧那块儿支着电线杆的石头拿走,那个电线杆便不受控制的滚动起来。我和吴征急忙跳了下来,可那个电线杆仍在滚动,吴征想把它停下来,就把脚往前一伸,试图把他停下来。可是我知道以吴征自己的力量,想把它停下来是不可能的,于是我也把脚往前一伸,可我因过度紧张而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电线杆那么重,而我们地脚却那么脆弱,怎么可能抵挡得住呢?可是要走也来不及了,因为电线杆已经向我们撞了过来!顿时,只觉得右脚一阵麻木,一阵疼痛的。而这时我突然听到了吴征的哭声,心想:看来吴征比我还痛。我忍着疼痛一瘸一拐地向吴征走去。只见一位好心的大哥哥把吴征拉了出来,我的心总算放下了。

  以后,每当我走到那里的时候,都会毛骨悚然,因为那里有我悲痛的回忆啊!

话题作文 篇9

  孔子的《论语》流芳百世,成为了我们小学生用来约束自己的法则,这一法则是我们要去学习、去牢记,去学以致用的。我最喜欢其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正是这句话,改变了我的性格。

  曾经,一年级时我有些害羞,因为怕老师批评,所以上课有题目听不懂也不管,马马虎虎让它过去了,以后碰到这类似的题目依旧还是一个醒目的红叉叉。

  现在,我有题目上课听不懂,有些地方还有疑惑,我会拿着题目上去找老师,请教老师,再认真聆听老师的细细讲解,倘若还不明白,就再次提出我的疑问,老师一一解答后,我也就懂了,下次再碰到同一类题目,我就是一个大红勾,不再出现醒目的红叉叉了。

  我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转变,正是因为孔子爷爷的这一句话。

  那一天我正在写作业,爸爸过来“巡逻”,顺便检查了我的数学作业,我悄悄地瞟了爸爸几眼,只见爸爸脸由晴转阴,眉头紧皱,指着我的作业本说:“这道题你上次不是错过了吗?这次怎么还错?”“我……”“你是不时老师上课没听懂,还不敢去问?”我低头默认了。

  爸爸坐下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女儿,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你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懂装懂,永世饭桶呀!”

  从那以后,我养成了不懂就问,直至明白、懂为止,否则决不罢休的习惯!

  我非常感谢这句话,我非常喜欢它,是它改变了我。

话题作文 篇10

  我怔怔地看着鲜红的分数,愣得出神。

  不知从何时起,一直十分好强不肯服输的我开始和别人攀比。起初心中只是无奈,后来竟开始不甘。

  记得是数学。那时的她是我们班的数学学霸,本以为自己的数学已是不错的我,竟被她一次次地超过了。心中自是不服气,为了比过她,我开始向她“学习”——借她的笔记本抄,找一样的课后练习题来做——直到有一天,数学卷子上出现了79分的成绩。

  心彻彻底底地痛了,一股悲凉从指尖传来。难道比可以促使人进步,这句话是假的?心中好像窗外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个不停,似是在断断续续地抽噎着。我怔怔地看着鲜红的分数,愣得出神,心中泪水决堤。我有些想不明白,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地追她,向她学习,成绩反而在下降呢?

  我将苦恼向母亲诉说,母亲温和地看着我:“不要让‘比’禁锢了你的思想,而要让它成为推动你前进的翅膀。”我忽然想起,我是不是把学习理解为了复制?可谁又知道这方法是否适用于我呢?我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愈陷愈深,我明白了“比”的本质,不仅仅是相互比较,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更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样的“比”,才有了意义,有了深度,有了内涵。现在想想,那时的努力只流于表面,像是跟生活的一场赌气,那无用的坚持只浅尝辄上,像是虽无聊节奏的挑衅,不能为了比而盲目地努力,只有正确的方法才能进步。

  那之后,我开始自己总结学习方法,我的成绩稳步提升,因为我用的,是心。终于,在那次考试中,我的成绩超过了她,她不可置信地看着我:“你居然比我高!”我只是微笑地看着她,轻轻说道:“谢谢你”!

  春雨过后,轻轻推开扇窗,微风吹过,泱泱青绿便裹着诗情画意,吹入人们的心房。我走在比的路上,继续前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