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为什么要写《狂人日记》?

如题所述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在表达“吃人”的封建主义礼教。

《狂人日记》是满纸疯话,却是对中国社会的怀疑和拷问。狂人的精神病状的描写是逼真的,而他的几乎所有语言又都是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他的形象本身的象征意义则更为突出。

“吃人”是鲁迅对现实的隐喻,不仅指吃人肉,也指人间苦难的事实和产生苦难的根源。通过象征和暗示,从作品字里行间所传达出的信息中可以发现,狂人实际上是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反封建礼教、反封建家族制度的启蒙者。

创作方法

从创作方法上看,《狂人日记》主要采用的还是现实主义的方法。这表现在作品重视典型环境的描写、重视细节的真实性、重视人物性格的统一性等方面。读者在阅读时,如果把狂人的“错觉”加以矫正,就可以发现,无论是路人对他的态度,还是何先生对他的诊断,都是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生活现象。

而“从盘古开辟天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儿子;从易牙的儿子,一直吃到徐锡林”,甚至于“去年城里钉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着血舐”(这个细节后来被作者用于他的另一篇小说《药》之中),确实是“从来如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11

鲁迅写下《狂人日记》是为了表达对封建儒家思想的深刻揭示,对国民性愚昧麻木的批判,对未来新生活的希望

小说通过古久先生年迈的行书中的形象暗示,直接指向保守的传统文化。“未来是一个不能容忍吃人的人”,这是疯子对未来社会的幻想和规划;“我可能没吃过妹妹的肉”,这是疯子对自己的评价和反思,也是他对未来的绝望,充满了自白的精神。

小说结尾的“救救孩子”呐喊,是狂人建立新社会的一种实践探索,在疯子的眼中,现实中的人是有罪的,独生子女是纯洁的,没有受到过食人文化的污染。因此,如果你想有一个更好的未来,你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并尽快拯救他们。《狂人日记》不仅表现了对封建伦理道德进行彻底批判的勇气,也表现了鲁迅“悲愤深重”的人道主义情怀,以及他通过文艺创作改造社会和生活的总体精神。

《狂人日记》简介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短篇白话文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小说,写于1918年4月。该文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的《新青年》月刊,后收入《呐喊》集,编入《鲁迅全集》第一卷。 [1] 

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