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诗是,哪一代人写的?

如题所述

宝塔诗起源于隋朝。宝塔诗,形如宝塔,从一字句或两字句的塔尖开始,向下逐层增多,像一个等腰三角形。这里有一首唐代张南史写的《雪》:

雪。

花片,玉屑。

结阴风,凝暮节。

高岭虚晶,平原广洁。

初从云外飘,还向空中噎。

千门万户皆静,兽炭皮裘自热。

此时双舞洛阳人,谁悟郢中歌断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08
宝塔诗,最早见于隋朝。
宝塔诗从一言起句,依次增加字数,从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叠成两句为一韵。直至从一至七字,对仗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声韵和谐,节奏明快,有如“鲲鹏展翅,扶摇直上”之感。像这样字数逐句增多,如果把全诗横写,外形就像古代的宝塔一样,底宽上尖,中间逐层收缩像等腰三角形。
宝塔诗最早的雏形始见于隋朝,隋·释慧英有《一三五七九言诗》为证。其中从一言至七言的,又称为“一七体”诗,如是宝塔词则称《一七令》(词牌)。这种“一七体”诗(有的从一至九或一至十字),既立题又押韵,指物为题,以题为韵,一韵到底。诗人或状物赋形,或托物言志。每一句都各自成对。
第一字(也是第一句)既是题目,又是音韵,同时也规定了全诗描写的对象和范围。第二字往往是第一字的重复。其他六对,都是隔句押韵。这中“一七体”诗的特点是扣题紧凑,对仗工整,形成诗歌独有结构美。读后使人玩味不已,其趣无穷。
宝塔诗的诗歌形式美,对后世新诗的发展影响极大。如现代文学史记载,像胡适、郭沫若、徐志摩、冰心等著名诗人都曾经在创作新诗时采用过像宝塔、阶梯等诗行排列的形式,显得新颖别致。
闻一多先生曾提出关于诗歌的“三美”理论,即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其中,“音乐美”强调诗的律动,“绘画美”强调诗的意境,“建筑美”强调诗的形式。
这是值得推广和遵循的。就拿宝塔诗来说,它在不同时期,不同年代,不同场合的确发挥了无比的艺术魅力,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诗歌样式。
宝塔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独有的艺术形式,也是我国文学画廊中的一朵耀眼的奇葩,虽有文字游戏之嫌,但是只要赋予它深刻的思想内涵,将诗歌的“形”与“神”紧密地交融在一起,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无穷的艺术魅力。
第2个回答  2019-11-08
宝塔诗,是杂体诗的一中,它形如宝塔,从一字句货两字句开始,向下延伸,逐层加字至七字句是塔底终止。
宝塔诗最早见于隋朝,唐代盛行,现代的胡适、郭沫若、徐志摩也曾写过。
第3个回答  2019-11-09

宝塔诗是,哪一代人写的?

——宝塔诗最早的雏形始见于隋朝,隋·释慧英有《一三五七九言诗》为证。

从一言至七言的,又称为“一七体”诗,如是宝塔词则称《一七令》(词牌)。这种“一七体”诗(有的从一至九或一至十字),既立题又押韵,指物为题,以题为韵,一韵到底。诗人或状物赋形,或托物言志。每一句都各自成对。第一字(也是第一句)既是题目,又是音韵,同时也规定了全诗描写的对象和范围。第二字往往是第一字的重复。其他六对,都是隔句押韵。这中“一七体”诗的特点是扣题紧凑,对仗工整,形成诗歌独有结构美。读后使人玩味不已,其趣无穷。

第4个回答  2019-11-08

起源于隋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