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概况

如题所述

一、地形地貌

石家庄平原区从西部太行山前至东部平原边界,地势逐渐降低,海拔由山前的100m左右逐渐下降到东界的30m左右。以京广铁路为界,以西地面的坡度在1.6‰~2.5‰之间,以东在1‰~0.5‰之间。地貌形态为山前冲积平原作用而成的大小不等的冲洪积扇群组成的山前倾斜平原,山前黄土冲沟发育,平原地势宽阔平坦。

二、气象水文

1.气象

石家庄平原区气候区划属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夏季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多年平均气温约为13℃,多年平均风速约1.8m/s。全年无霜期180~210d。最大积雪深度为190mm。全年日照时数2737.8h。冻土深度一般为0.5m。多年平均(1991~2011年)降水量约为514.9mm,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其中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5%左右。年际间降水量差异巨大,最大年降水量为1996年的1097.1mm,最小年降水量为1972年的226.1mm(表2-1)。日最大降水量为280.2mm,一小时最大降水量92.9mm。经验频率值为25%时年降水量为595.9mm,经验频率值为50%时年降水量为492mm,经验频率值为75%时年降水量为399.4mm。在1919年至2011年的93a的降水中,年降水量大于1000mm的极端降水出现的年份分别是1932年、1963年和1996年。

在空间分布上,石家庄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明显小于周边地区,俗称“旱庄”,是华北平原多年平均降水量最小的地区。

表2-1 石家庄地区降水量统计表

续表

注:表中数据源自中国地质调查工作项目“石家庄-西柏坡经济区地质环境调查”和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http://cdc.cma.gov.cn/home.do。

2.水文

研究区属于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区内自北向南分布有5条河流,分别是沙河、磁河、滹沱河、小洨河和民心河等。主要水利工程有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石津渠、源泉渠等。

磁河发源于河北省灵寿县五岳寨北麓,河长179km,流域面积2100km2,河道总高差1706m,上游建有横山岭等大中型水库,河道时常断流,为季节性河流。

滹沱河属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由滹沱河与滏阳河两大支流组成,发源于山西繁峙县泰戏山西麓马跑泉河、桥儿沟一带,向西流经山西省代县、原平市至忻府区,在忻口受金山所阻,急转东流,经定襄县、五台县至盂县活川口下游进入河北省境内,之后经过岗南水库和黄壁庄水库两座大型水库调蓄,向东穿越正定和莫城县等四县进入衡水市境内。滹沱河干流全长605km(河北省境内长286km),流域面积25168km2(河北省境内6312km2),全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13.9亿m3,特别是岗南水库和黄壁庄水库拦蓄了山区大部分出山径流,使得平原区河段除丰水年外常年干涸。

洨河是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滏阳河上游的一条支流,发源于河北省鹿泉市五峰山,流经石家庄市的鹿泉、栾城、赵县、宁晋,入宁晋县后与沙河会合后入滏阳河,全长85km,为季节性河流,枯水期绝大部分河段干涸,汛期排水不畅。

岗南水库位于滹沱河中游的平山县境内,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59万km2,总库容达15.71亿m3,工程任务以防洪为主,同时兼顾供水及发电的大型水库。担负着下游河北平原、石家庄市区、华北油田及众多公路、铁路的防洪保安任务,同时向该地区生活及工、农业供水。岗南水库的修建拦蓄了出山口地表径流,使平原区河段径流急剧减少,河道渗漏量减少。

黄壁庄水库坝址位于鹿泉市黄壁庄村的滹沱河干流上,坝址以上流域面积达2.34万km2,总库容12.1亿m3,工程任务为防洪、供水、灌溉,同时兼顾发电,是石家庄市区及下游工农业的重要供水水源。水库副坝及主要附属建筑物坐落在第四纪厚度约40m的滹沱河古河床上,主要颗粒成分为砂砾卵石和中粗砂,其侧向渗漏量是下游石家庄市区地下水的重要补给量,多年平均为7500万m3/a,2000年黄壁庄水库的修建特别是副坝截渗工程完成后,滹沱河下游河道径流量急剧减少,除少数丰水年外,常年处于断流干涸状态。

石津渠原为石津运河,1958年对运河进行改扩建后称为石津渠。除市区段外没有进行防渗措施,横穿石家庄市区、正定县和藁城县,全长134km,输水能力达100m3/s,工程任务主要为邢台、石家庄、衡水等地区农田灌溉输水。

源泉渠是鹿泉境内较长的渠系,全长45km。引冶河和岗南水库水。担负鹿泉市东部平原、西部丘陵地带农田灌溉输水任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5

主要介绍地图三要素、地图分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