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景山的来历?

北京景山的来历,座落于北京故宫北面的景山,经历金、元、明、清四代皇朝,已有八百多年历史

“景山,元代,这里有座小土丘,名叫青山,属于元大内后苑的范围。明代在北京修建皇宫时,曾在这里堆过煤,所以又称煤山。由于它的位置正好在全城的中轴线上,又是皇宫北边的一道屏障,所以,风水术士称它为 镇山。明清时园内种了许多果树,养过鹿、鹤等动物,因而山下曾叫百果园,山上曾叫万岁山。清顺治十二年(1655),改名为景山。 景山名称含意有三:首先是高大的意思。《诗·殷武》中有陟彼景山,松柏丸丸之句,说的是3000年前商朝的都城内有一座景山;其次,因为这里是帝后们御景之地;再次,有景仰之意。该园1928年辟为公园。 景山一名是清初改称的。山上的五座亭子,为乾隆年间兴建。当时山上丛林蔽日,鹿鹤成群,生机盎然,极富自然野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2
座落于北京故宫北面的景山,历经金、元、明、清四代皇朝,已有八百多年历史。金朝金章宗皇帝于大定十九年(1179年)在金中都(今北京军事博物馆以南有地名“会城门”,就是金中都的北城门所在地)东北郊外的“海子”营建大宁宫,以供休闲游乐。在开挖琼华岛畔的西华潭时(在今北海公园),挖出的泥土堆成的土山,就是今天最初的景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