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山的来历

说清楚点!清楚的多给积分

  北京景山的来历
  座落于北京故宫北面的景山,历经金、元、明、清四代皇朝,已有八百多年历史。金朝金章宗皇帝于大定十九年(1179年)在金中都(今北京军事博物馆以南有地名“会城门”,就是金中都的北城门所在地)东北郊外的“海子”营建大宁宫,以供休闲游乐。在开挖琼华岛畔的西华潭时(在今北海公园),挖出的泥土堆成的土山,就是今天最初的景山。

  明朝为了彻底破坏元朝的“国运风水”,不仅捣毁了元朝的皇宫,还在景山的基础上堆积了有五个山峰的大土山

  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四年(1267年)营建元大都时,把皇宫的中心建筑延春阁建在土山之南,并将土山命名为“青山”,又在青山上下广植花木,作为皇家的后花园。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1368年)派大将军徐达攻占了元大都,元顺帝率后妃百官仅百余人仓皇出健德门逃往元上都开平(今内蒙古多伦县附近)。明朝为了彻底破坏元朝的“国运风水”,不仅捣毁了元朝的皇宫,还在青山的基础上堆积了有五个山峰的大土山,作为“镇山”,把延春阁基址牢牢压在山下。

  明朝称此座镇山为“万岁山”,又因明成祖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住进皇宫(今北京故宫)后,命人在万岁山脚下堆放煤炭,以备皇宫之需,所以万岁山又俗称“煤山”。明朝的万岁山栽种了很多松柏花草,还放养过鹿、鹤等象征吉祥的动物。

  起义军即将入宫,崇祯帝绝望地在万岁山东坡一棵槐树上投缳自尽,尸体在树上挂了两天才被发现

  明末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北京城被李自成攻破。崇祯帝亲自撞响召唤百官上朝的“景阳钟”,但无一人入宫护驾。走投无路的崇祯帝在逼令皇后自缢,砍杀公主、妃嫔之后,仅有太监王承恩一人跟随他上了万岁山。举目望去,京城四处烽烟,起义军即将入宫,崇祯帝绝望地在万岁山东坡一棵槐树上投缳自尽,尸体在树上挂了两天才被发现。崇祯帝18岁登基,35岁自尽,万岁山成了他的“绝命山”。

  八国联军侵入北京,闯入景山,把四座铜佛抢走,只因中峰万春亭中那座铜佛体积太大,无法搬运,遂将其佛臂砍坏

  清朝占据北京之后,顺治帝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将万岁山改名为“景山”。“景”有高大的意思,典出《诗经·鄘风·定之方中》诗句:“望楚与堂,景山与京”。乾隆帝曾在《御制白塔山总记》中说,“宫殿屏扆则曰景山”,比喻景山为皇宫的屏风。乾隆是个好大喜功、多所兴作的皇帝,北京很多留传至今的古建筑,都是乾隆时期兴建或扩建、改建的。乾隆十六年(1751年)在景山的五座山峰上各建一座佛亭,自东向西依次命名为周赏、观妙、万春、辑芳、富览,以中峰的万春亭最为高大。五座佛亭中均安放铜铸佛像,每逢晴朗之日,五座大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十分壮观。清光绪庚子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闯入景山,把四座铜佛抢走,只因中峰万春亭中那座铜佛体积太大,无法搬运,遂将其佛臂砍坏。后虽经修复,终在“文革”中劫数难逃。如今东西四座佛亭中只有光秃秃的佛像石座,万春亭中现有的佛像是近几年复制的。

  正月初二日,在景山观德殿前为董鄂氏举行火化仪式,由顺治帝信赖的和尚茆溪森亲自执火炬为董鄂氏点火焚化。同日火化的还有死于顺治十七年年底的顺治帝乳母李嘉氏(就是《孝庄秘史》中的李嬷嬷)

  清初,在景山背后的东北方位,有寿皇殿、永思殿、观德殿等一组建筑,是皇家办理丧事及供奉祖先画像的地方。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顺治帝最宠爱的皇贵妃董鄂氏(即民间讹传的董小宛)死去,年仅22岁。顺治帝悲痛欲绝,破格追封其为“孝献”皇后,并超越皇后的礼仪等级大办丧事。董鄂氏的灵柩停放在景山观德殿,大批僧人在殿内举行了“七七四十九天”的盛大法事,其间,顺治帝多次到观德殿亲临致祭。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二日,在景山观德殿前为董鄂氏举行火化仪式,由顺治帝信赖的和尚茆溪森亲自执火炬为董鄂氏点火焚化。同日火化的还有死于顺治十七年年底的顺治帝乳母李嘉氏(就是《孝庄秘史》中的李嬷嬷)。不久,顺治帝也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因天花病死去。在大内乾清宫停灵27天之后,梓宫出东华门移至景山寿皇殿停灵,停灵百日之后,在寿皇殿前举行了火化仪式,执火炬点火的还是和尚茆溪森。因古代有天子死后要停灵三年再葬的排场,同时也因为设在河北省遵化县的清东陵顺治孝陵尚未完工,顺治帝的骨灰继续停放在寿皇殿,直到康熙二年(1663年)四月二十二日,才和孝献皇后董鄂氏及孝康皇后佟佳氏(康熙帝的生母,死于康熙二年二月十一日年,仅24岁)的骨灰一同从景山起程,送往清东陵的孝陵安葬。

  宗人府的“议处”结果是建议将胤祉削去王爵,判处死刑。雍正改判把胤祉关押在景山

  由于景山是一个封闭的皇家禁苑,除了按节令向供奉在寿皇殿的祖先画像致祭行礼,以及皇帝前来游乐之外,平时人迹罕至,所以,景山还曾是一座临时监狱。
  雍正当上皇帝之后,对不服从自己的兄弟们大肆镇压。据《清史稿·世宗(雍正)本纪》记载:雍正四年(1726年)五月,“禁锢皇十四弟胤禵及其子白起于寿皇殿侧”。胤禵就是《康熙大帝》中的那个率军西征的抚远大将军“十四爷”。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又借口在雍正最亲密的十三弟怡亲王胤祥的追悼会上,三哥诚亲王胤祉“迟到早散,面无戚容,交宗人府议处”。胤祥就是《雍正王朝》中的那个总是帮雍正办事的“十三爷”,胤祉就是那个擅长书法的“三阿哥”。宗人府的“议处”结果是建议将胤祉削去王爵,判处死刑。雍正改判把胤祉关押在景山。当年十月,胤祉就被折磨生病而死。

  今天,当人们在花木繁茂、松柏蓊郁的景山上登高远眺之际,又有谁能想到,昔年萦回盘绕在景山背后的,竟是些愁云惨雾、血雨腥风呢?

  相关资料

  现在的景山正门,在清朝叫“景山门”,是座二门,大门叫“北上门”,在今故宫护城河桥头以北。1956年,为拓宽景山前街,将“北上门”拆除。

  清初的寿皇殿,在景山背后东北方,面阔只有3间。现在的寿皇殿在景山背后正中,面阔9间,是乾隆16年(1751年)仿照太庙正殿规格建造。

  崇祯帝上吊的老槐树,清朝为笼络人心,定为“罪槐”,锁上铁链。1966年老槐树枯死,由园林局请示上级批准后砍掉。现在的槐树是在原处补栽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8-11
北京景山的来历

座落于北京故宫北面的景山,历经金、元、明、清四代皇朝,已有八百多年历史。金朝金章宗皇帝于大定十九年(1179年)在金中都(今北京军事博物馆以南有地名“会城门”,就是金中都的北城门所在地)东北郊外的“海子”营建大宁宫,以供休闲游乐。在开挖琼华岛畔的西华潭时(在今北海公园),挖出的泥土堆成的土山,就是今天最初的景山。

明朝为了彻底破坏元朝的“国运风水”,不仅捣毁了元朝的皇宫,还在景山的基础上堆积了有五个山峰的大土山

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四年(1267年)营建元大都时,把皇宫的中心建筑延春阁建在土山之南,并将土山命名为“青山”,又在青山上下广植花木,作为皇家的后花园。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1368年)派大将军徐达攻占了元大都,元顺帝率后妃百官仅百余人仓皇出健德门逃往元上都开平(今内蒙古多伦县附近)。明朝为了彻底破坏元朝的“国运风水”,不仅捣毁了元朝的皇宫,还在青山的基础上堆积了有五个山峰的大土山,作为“镇山”,把延春阁基址牢牢压在山下。

明朝称此座镇山为“万岁山”,又因明成祖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住进皇宫(今北京故宫)后,命人在万岁山脚下堆放煤炭,以备皇宫之需,所以万岁山又俗称“煤山”。明朝的万岁山栽种了很多松柏花草,还放养过鹿、鹤等象征吉祥的动物。

起义军即将入宫,崇祯帝绝望地在万岁山东坡一棵槐树上投缳自尽,尸体在树上挂了两天才被发现

明末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北京城被李自成攻破。崇祯帝亲自撞响召唤百官上朝的“景阳钟”,但无一人入宫护驾。走投无路的崇祯帝在逼令皇后自缢,砍杀公主、妃嫔之后,仅有太监王承恩一人跟随他上了万岁山。举目望去,京城四处烽烟,起义军即将入宫,崇祯帝绝望地在万岁山东坡一棵槐树上投缳自尽,尸体在树上挂了两天才被发现。崇祯帝18岁登基,35岁自尽,万岁山成了他的“绝命山”。

八国联军侵入北京,闯入景山,把四座铜佛抢走,只因中峰万春亭中那座铜佛体积太大,无法搬运,遂将其佛臂砍坏

清朝占据北京之后,顺治帝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将万岁山改名为“景山”。“景”有高大的意思,典出《诗经·鄘风·定之方中》诗句:“望楚与堂,景山与京”。乾隆帝曾在《御制白塔山总记》中说,“宫殿屏扆则曰景山”,比喻景山为皇宫的屏风。乾隆是个好大喜功、多所兴作的皇帝,北京很多留传至今的古建筑,都是乾隆时期兴建或扩建、改建的。乾隆十六年(1751年)在景山的五座山峰上各建一座佛亭,自东向西依次命名为周赏、观妙、万春、辑芳、富览,以中峰的万春亭最为高大。五座佛亭中均安放铜铸佛像,每逢晴朗之日,五座大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十分壮观。清光绪庚子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闯入景山,把四座铜佛抢走,只因中峰万春亭中那座铜佛体积太大,无法搬运,遂将其佛臂砍坏。后虽经修复,终在“文革”中劫数难逃。如今东西四座佛亭中只有光秃秃的佛像石座,万春亭中现有的佛像是近几年复制的。

正月初二日,在景山观德殿前为董鄂氏举行火化仪式,由顺治帝信赖的和尚茆溪森亲自执火炬为董鄂氏点火焚化。同日火化的还有死于顺治十七年年底的顺治帝乳母李嘉氏(就是《孝庄秘史》中的李嬷嬷)

清初,在景山背后的东北方位,有寿皇殿、永思殿、观德殿等一组建筑,是皇家办理丧事及供奉祖先画像的地方。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顺治帝最宠爱的皇贵妃董鄂氏(即民间讹传的董小宛)死去,年仅22岁。顺治帝悲痛欲绝,破格追封其为“孝献”皇后,并超越皇后的礼仪等级大办丧事。董鄂氏的灵柩停放在景山观德殿,大批僧人在殿内举行了“七七四十九天”的盛大法事,其间,顺治帝多次到观德殿亲临致祭。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二日,在景山观德殿前为董鄂氏举行火化仪式,由顺治帝信赖的和尚茆溪森亲自执火炬为董鄂氏点火焚化。同日火化的还有死于顺治十七年年底的顺治帝乳母李嘉氏(就是《孝庄秘史》中的李嬷嬷)。不久,顺治帝也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因天花病死去。在大内乾清宫停灵27天之后,梓宫出东华门移至景山寿皇殿停灵,停灵百日之后,在寿皇殿前举行了火化仪式,执火炬点火的还是和尚茆溪森。因古代有天子死后要停灵三年再葬的排场,同时也因为设在河北省遵化县的清东陵顺治孝陵尚未完工,顺治帝的骨灰继续停放在寿皇殿,直到康熙二年(1663年)四月二十二日,才和孝献皇后董鄂氏及孝康皇后佟佳氏(康熙帝的生母,死于康熙二年二月十一日年,仅24岁)的骨灰一同从景山起程,送往清东陵的孝陵安葬。

宗人府的“议处”结果是建议将胤祉削去王爵,判处死刑。雍正改判把胤祉关押在景山

由于景山是一个封闭的皇家禁苑,除了按节令向供奉在寿皇殿的祖先画像致祭行礼,以及皇帝前来游乐之外,平时人迹罕至,所以,景山还曾是一座临时监狱。

雍正当上皇帝之后,对不服从自己的兄弟们大肆镇压。据《清史稿·世宗(雍正)本纪》记载:雍正四年(1726年)五月,“禁锢皇十四弟胤禵及其子白起于寿皇殿侧”。胤禵就是《康熙大帝》中的那个率军西征的抚远大将军“十四爷”。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又借口在雍正最亲密的十三弟怡亲王胤祥的追悼会上,三哥诚亲王胤祉“迟到早散,面无戚容,交宗人府议处”。胤祥就是《雍正王朝》中的那个总是帮雍正办事的“十三爷”,胤祉就是那个擅长书法的“三阿哥”。宗人府的“议处”结果是建议将胤祉削去王爵,判处死刑。雍正改判把胤祉关押在景山。当年十月,胤祉就被折磨生病而死。

今天,当人们在花木繁茂、松柏蓊郁的景山上登高远眺之际,又有谁能想到,昔年萦回盘绕在景山背后的,竟是些愁云惨雾、血雨腥风呢?

相关资料

现在的景山正门,在清朝叫“景山门”,是座二门,大门叫“北上门”,在今故宫护城河桥头以北。1956年,为拓宽景山前街,将“北上门”拆除。

清初的寿皇殿,在景山背后东北方,面阔只有3间。现在的寿皇殿在景山背后正中,面阔9间,是乾隆16年(1751年)仿照太庙正殿规格建造。

崇祯帝上吊的老槐树,清朝为笼络人心,定为“罪槐”,锁上铁链。1966年老槐树枯死,由园林局请示上级批准后砍掉。现在的槐树是在原处补栽的。
第2个回答  2020-10-14
景山景山公园占地32.3公顷,原为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御苑。景山高耸峻拔,树木蓊郁,风光壮丽,为北京城内登高远眺,观览全城景致的最佳之处。 在六百多年前的元代,该处是个小山丘,名"青山"。据传明代兴建紫禁城时,曾在此堆放煤炭,故有"煤山"俗称。明永乐年间,将开挖护城河的泥土堆积于此,砌成一座高大的土山,叫"万岁山",又称大内的"镇山"。景山一名是清初改称的。山上的五座亭子,为乾隆年间兴建。当时山上丛林蔽日,鹿鹤成群,生机盎然,极富自然野趣。山下遍植花草、果木,有"后果园"之称。封建帝王常来此赏花,习箭、饮宴,登山观景,是一座优美的皇家花园。绮望楼绮望楼坐落于南门内,依山而筑,楼阁三楹,建造华美。此处原是清代乾隆年间办官学时,供奉孔子牌位的地方。在该楼东南侧,清代时曾建有八旗子弟学校,今已无存。山脊五亭景山由五座山峰组成,高43米,为旧时北京城内的制高点,东、西、北三面砌有爬山磴道。山顶五亭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造型优美,秀丽壮观。居于中峰的叫万春亭,是一座方形、三重檐、四角攒尖式的黄琉璃瓦亭,宏伟壮观。其两侧是两座双重檐、八角形、绿琉璃瓦亭,东侧的名叫"周赏",西侧的称为"富览"。两亭外侧还有两座圆形、重檐蓝琉璃瓦亭,西为"辑芳"。旧时,每座亭内均设有铜铸佛像一尊,统叫"五位神",又有代表甘、辛、苦、酸、咸的"五味神"之称。1900年被八国联军掠走四尊、砸毁一尊(万春亭中的毗卢遮那佛)。五亭矗立山脊,中高侧低,主从分明,左右对称。更兼梁柱飞金,顶瓦映彩,绿树环合,蓝天相衬,构成一幅壮阔、精美的画图。游人至此,必奋力登攀,以一睹首都壮丽迷人的无限风光为快慰!寿皇殿寿皇殿位于中峰后的正北面,明代始建,清乾隆十四年(1749)又进行重修,仿太庙建造,不仅规模宏伟,辉煌肃穆,而且自成一个完整的建筑格局。原为清代的祭祖处,过去殿内供奉有清朝历代祖先神像。解放后,该殿被辟为北京市少年宫。永恩殿、观德殿永恩殿、观德殿位于寿皇殿东,明代时是帝王的习射之所。自清代乾隆起,便改为停放帝后的灵柩之处。观德殿现为少年宫图书馆。明末崇祯帝吊死之处 在景山东麓,原有一棵老槐树,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朱由检)的自缢处。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黑暗,豺狼当道,民不聊生,从而导致人民揭竿而起。1644年农历三月十八日(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打进北京城时,崇祯见大势已去,在走投无路之下,便逼死皇后,砍杀昭仁公主等,然后仓皇逃到景山,以发遮脸,吊死在驼背的老槐树下,从此明王朝灭亡。陪同崇祯自尽的还有他的御前太监王承恩。原树早已枯死伐除,现存槐树为重新栽种的,并挂有说明牌,记述了这一历史事实。
第3个回答  2007-08-11
http://live.yeewe.com/34000/033033776_3.htm,http://www.cqvip.com/qk/97453A/200510S/20873879.html,景山
景山公园占地32.3公顷,原为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御苑。景山高耸峻拔,树木蓊郁,风光壮丽,为北京城内登高远眺,观览全城景致的最佳之处。 在六百多年前的元代,该处是个小山丘,名"青山"。据传明代兴建紫禁城时,曾在此堆放煤炭,故有"煤山"俗称。明永乐年间,将开挖护城河的泥土堆积于此,砌成一座高大的土山,叫"万岁山",又称大内的"镇山"。景山一名是清初改称的。山上的五座亭子,为乾隆年间兴建。当时山上丛林蔽日,鹿鹤成群,生机盎然,极富自然野趣。山下遍植花草、果木,有"后果园"之称。封建帝王常来此赏花,习箭、饮宴,登山观景,是一座优美的皇家花园。

绮望楼

绮望楼坐落于南门内,依山而筑,楼阁三楹,建造华美。此处原是清代乾隆年间办官学时,供奉孔子牌位的地方。在该楼东南侧,清代时曾建有八旗子弟学校,今已无存。

山脊五亭

景山由五座山峰组成,高43米,为旧时北京城内的制高点,东、西、北三面砌有爬山磴道。山顶五亭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造型优美,秀丽壮观。居于中峰的叫万春亭,是一座方形、三重檐、四角攒尖式的黄琉璃瓦亭,宏伟壮观。其两侧是两座双重檐、八角形、绿琉璃瓦亭,东侧的名叫"周赏",西侧的称为"富览"。两亭外侧还有两座圆形、重檐蓝琉璃瓦亭,西为"辑芳"。旧时,每座亭内均设有铜铸佛像一尊,统叫"五位神",又有代表甘、辛、苦、酸、咸的"五味神"之称。1900年被八国联军掠走四尊、砸毁一尊(万春亭中的毗卢遮那佛)。五亭矗立山脊,中高侧低,主从分明,左右对称。更兼梁柱飞金,顶瓦映彩,绿树环合,蓝天相衬,构成一幅壮阔、精美的画图。游人至此,必奋力登攀,以一睹首都壮丽迷人的无限风光为快慰!

寿皇殿

寿皇殿位于中峰后的正北面,明代始建,清乾隆十四年(1749)又进行重修,仿太庙建造,不仅规模宏伟,辉煌肃穆,而且自成一个完整的建筑格局。原为清代的祭祖处,过去殿内供奉有清朝历代祖先神像。解放后,该殿被辟为北京市少年宫。

永恩殿、观德殿

永恩殿、观德殿位于寿皇殿东,明代时是帝王的习射之所。自清代乾隆起,便改为停放帝后的灵柩之处。观德殿现为少年宫图书馆。明末崇祯帝吊死之处 在景山东麓,原有一棵老槐树,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朱由检)的自缢处。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黑暗,豺狼当道,民不聊生,从而导致人民揭竿而起。1644年农历三月十八日(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打进北京城时,崇祯见大势已去,在走投无路之下,便逼死皇后,砍杀昭仁公主等,然后仓皇逃到景山,以发遮脸,吊死在驼背的老槐树下,从此明王朝灭亡。陪同崇祯自尽的还有他的御前太监王承恩。原树早已枯死伐除,现存槐树为重新栽种的,并挂有说明牌,记述了这一历史事实。
第4个回答  2021-10-14
用护城河中挖出的泥堆起来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