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句中的“散″字可以看出什么?

如题所述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句中“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写出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

出自:《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中,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深情?

洛城:即洛阳城,今河南省洛阳市。

玉笛:华美的笛,玉制或锻玉的笛子。暗飞声:因笛声在夜间传来,故云。

故园情:怀念家乡的情感。故园,故乡,家乡。

扩展资料: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或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因作此诗。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

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多岁就离家东游,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3

散字,形象而生动,笛声散入春风,说明笛声随着春风散布于洛城的各个角落,整个洛阳城到处都萦绕着笛声,与满字相得益彰。

出自春夜洛城闻笛

唐代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

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家中飘出?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谁能不勾起思乡之情吗?

扩展资料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或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因作此诗。

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于是第三句点出了《折杨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指那个地方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10
因为前面的笛声是“暗”,所以这时是“散”,像雾气一样飘散,飘满了全城,隐隐约约的朦胧。
第3个回答  2019-12-10
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惟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第4个回答  2019-12-10
可以看出笛声的穿透力很强!
笛声随着春风,而且融入春风中,竟然整个洛阳城都是,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说明了笛声非常好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