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拘役过在检察院结案,没经法院判刑有案底吗?

如题所述

        无论我们遇到什么困难,千万不要去触犯法院红线,一旦我们触犯法律底线,不仅会影响我们的终身,而且以后还会给孩子的后半生造成影响。总所周知,一旦有过犯罪记录,以后出去工作时,还未找工作带来麻烦。且等到子女上学时,还会牵扯到孩子被学校的录取情况,和以后的工作,毕竟很多事业编都要政审才方可入职。

         那么没有经过法院判决会有案底吗?

所谓的案底,一般就是指过去的刑事犯罪记录。一般只有法院判决有罪的人才会有案底。刑事拘留是刑事案件中暂时的强制措施,被刑事拘留并不代表一定有罪。被刑事拘留后还需要经过检察院提起公诉,并且经过法庭审判确定有罪后,犯罪嫌疑人才会被认定有罪从而留有案底。

        因此,一般而言没有经过法院判刑是没有底案的。但如果有的刑事犯罪较为严重,即使没有经过法院判刑依旧被记录形式底案。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去去触犯法律底线,违背道德。没有什么事情是迈不过去的坎。虽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很多人触犯法律是因为金钱,但我想说的是,赚钱的方式千千万,为什么要选择极端的方式。人来到这个世界并不容易,即使是触犯法律获得财富,那么余生也会过得心有不安,每天都心惊胆跳,何必要去为自己找麻烦呢?因此千万不要去触犯法律红线,财富都是靠自己双手挣取的,相信努力也会等于付出。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不求你富贵救济天下,但愿你不要触犯法律,即使不为自己余生考虑,那也要为孩子的未来拒绝违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04

案底,简单来说,就是犯罪记录。如果一个人经法律确认其有犯罪,就存在犯罪记录,就有案底。人民法院依法审判,判处一个人有罪,那么这个人就会有犯罪记录,就会存在大家所说的案底。这个不难理解,但是检察院不起诉会不会有案底呢,很多人还是不清楚。

要搞清楚检察院的不起诉到底会不会留下案底,关键在于弄明白不起诉的类型。在我们国家,不起诉的类型包括三种,一种是法定不起诉,一种是认为存疑不起诉,一种是认为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可以免除处罚的相对不起诉。

一、法定不起诉

按照刑事诉讼法典的有关规定,法定不起诉适用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

(1)情节明显较轻,危害小,不被视为犯罪;

(2)犯罪已经超过时效;

(3)被赦免的处罚;

(4)根据告知才处理的罪行,未告知或撤回告知的;

(5)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规定不应承担刑事责任。

以上几种情况或者不构成犯罪,或者是法律上不能追究刑事责任的。

01对于不构成犯罪的:当然不存在犯罪记录的问题,自然也不会有案底。

02对于依法不应追究刑责的:由于其前提是构成犯罪,仅因法律规定的特殊原因不能追究,小明个人认为其犯罪确凿无疑,这种情况也应当有犯罪记录。

二、存疑不起诉

按照刑事诉讼程序法的有关规定,存疑不起诉是指检察院对经过补充侦查的案件,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起诉决定证据不足的。

这说明在存疑不起诉中,嫌疑人是否犯罪是不确定的,从疑罪从无的角度看,不构成犯罪。所以,对于存疑不起诉,他是没有犯罪前科,没有案底。

三、相对不起诉

比较不起诉,是指检察院对侦查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经审查后认定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情节轻微,根据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刑罚的,可以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

相较不起诉,之所以不起诉,是因为情节较轻,但它也构成犯罪。所以,从这个层次上讲,他是有前科,即有案底。

第2个回答  2021-07-02

拘役与邢事拘留、行政拘留、民事拘留尽管全是短期内夺走自由的强制性方式,但他们中间存有着显著的差别:

(1)性质的不一样。拘役是刑法处理方式;邢事拘留是刑事诉讼法中的一种强制执行措施;行政拘留归属于社会治安行政许可;民事拘留归属于司法行政机关性质的处置,是民事起诉中的一种强制执行措施。


(2)适合的目标不一样。拘役适用犯罪分子;邢事拘留适用《刑事诉讼法》第61条要求的七种情况之一的现行犯或是重特大嫌疑人;行政拘留适用违背社会治安管、,并未到达违法犯罪水平的行为人;民事拘留适用有《民事诉讼法》第102条要求的六种情形之一,但又不涉犯罪的民事诉讼参与人。

(3)适合于的行政机关是不一样的。拘役和民事拘留均由人民法院审核,而邢事拘留和行政拘留则由公安机关根据适合根据的法律法规有所不一样。拘役的适合以刑诉法为根据;邢事拘留的适合以刑事诉讼法和拘捕拘留规章为根据;行政拘留的适合以突发事件应对惩罚规章为根据;民事拘留的适合以民事诉讼法为根据。


(4)限期不一样。拘役的限期为一个月之上6个月下列;邢事拘留的期限数最多廷长至30日;行政拘留的期限为1日之上15日下列;民事拘留的期限为15日下列。拘役关键适用罪刑比较轻、但仍需短期内拘押更新改造的犯罪分子。实践经验证明,针对这种罪刑比较轻的犯罪分子,如果不夺走其短期内自由,就不能惩罚违法犯罪,假如被判刑期又嫌太重,适合拘役可以得到不错的实际效果。

 

邢事拘留限期:最久一般认定为37天(3+4+30),但很有可能在中国有超期羁押的状况。《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定的必须拘捕的,理应在拘留后的三日期限之内,报请检察院进行核查准许。在特殊情况下,报请进行核查准许的时间能够廷长一日至四日。

针对流窜作案、数次犯案、结伙犯案的重特大嫌疑人,报请核查准许的时间能够廷长至三十日。检察院理在收到公安机关报请批准逮捕本书的七日时限之内,理应做出批准逮捕或是不批准逮捕的决策。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理应在收到通告后马上释放出来,而且将执行工作状况立即通告检察院。

行政拘留是对犯法犯罪分子的惩罚。邢事拘留是一种强制执行措施,是对违犯刑诉法的嫌疑人短暂性夺走人身自由权开展调研的方式,一般邢事拘留的期限为三天,在邢事拘留期内公安机关开展侦查如认定违法犯罪事实清楚理应保送人民检察院拘捕。


针对证据不充分或是剧情明显较轻尚未构刑事处分的犯罪分子公安机关理应马上给予取消邢事拘留,也就是当场要释放出来。视当时状况而定还可以给与行政拘留的惩罚,换句话说被邢事拘留之后有可能会被发现有过前科(被刑事处分或是行政许可),但也有一条发展方向便是无罪释放,如果是那样的话是不太可能留有前科的。

第3个回答  2021-06-30
案底在我国法律中一般指有过刑事犯罪前科的档案记录,而该犯罪档案一般存放至公安部门保存。 拘役通俗点就是坐牢,这是一种刑罚方法,是刑事犯罪后给予刑事制裁,所以被判拘役是会留案底。
由于拘役是属于刑事处罚当中的一种,因此被判了拘役的人,即使缓期执行的也是会留有案底的。一般拘役的期限是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具体执行地点是在监狱或其他执行机关。
第4个回答  2021-08-15
哎!只有法院宣判有罪的才会有犯罪记录,就是所谓的案底。没经过法院或者法院没有判刑的都是没有犯罪记录的。对犯罪的处罚有,拘役,管制,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另外缓刑是处罚的一种方式也是会有案底的。上面提到的被拘役肯定要法院判的,法院没判谁敢拘役你。还有在检察院结案的不会有案底,,但是在公安部门会有记录,这个记录的性质就像是开车违法行为扣3分200这种记录。它不属于刑事犯罪,只能叫行政违法行为,这个不是刑事案底。另外违法不等于犯罪,犯罪肯定违法。有些行为违法了但是达不到犯罪的标准明白了吗?综合来说就是,没有经过法院审判的都没有案底,但是公安部门会有行政处罚记录,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刑事犯罪记录,但是有行政处罚记录。行政处罚,就跟撞红灯,或者打架拘留,罚款一个意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