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影响企业文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如题所述

影响企业文化的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企业战略:战略以文化为导向,文化以战略为依托,二者相辅相成;行业特征:行业特性及行业文化直接影响企业文化的塑造;社会文化:企业文化不可能脱离地域、社群的整体文化氛围而独立存在;组织问题:组织中存在的各类限制企业发展的问题需要企业文化去影响和改变;核心领导价值观:核心领导团队对企业文化的基调、走向有决定性影响。
其中,影响企业文化最重要的因素便是核心领导人尤其是创始人。一家企业的文化信念首先是创始人的信念,比如马云认为诚信很重要,阿里巴巴因为创始人有这样的信念,团队成员就会慢慢形成这样的信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0-26
影响企业文化的第一个因素是时代特点。  我们先从时代的三个特点来考察和理解企业文化,这将有利于我们加深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当今这个时代有三大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这是一个两种制度的转轨);第二个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第三个是后中央经济时期。  首先讲第一个特点。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我们发现社会出现了这么一种现象,就是短期行为与信用机制的不健全。在转轨的过程中,大家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社会不断发生剧烈的变化。政策在变,以及一些法律条文也都在发生着悄悄的变化,包括将要进行的各种改革所引发的变化,让人感到不安,人们突然觉得这个生活变得越来越不可预期了,不像原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可以10年、15年工资都不变,例如二级工36块钱一个月,可以拿10年、15年,在那个时代,好像明年的事,今年几乎都能想得到,基本上都是简单的重复,包括企业,如果国家没有重大的投资,也就是简单的扩大再生产。  那么,在转轨时期,人们突然发现外界的变化太快了,“计划没有变化快”。于是,就出现了大量的短期行为,因为我不知道明年会发生什么变化,甚至下个月会发生什么变化,也没准,所以也就无法做长期打算。因此,在采取行动的时候,就自然会产生短期行为,人们就很难去讲信用,因为政策年年变,年年都在变的话,就会使人感觉到信用其实是不值钱的。这是转轨时期出现的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市场的扩大,人口的流动,使我们的生活要面对更多的陌生人。而由于与陌生人和与熟人打交道的条件不同,使人感觉道德的约束减少了。过去,我们生活的空间里,面对的都是熟人,熟人你不讲道德会遭人家谴责的。就像在一个村庄里,你借钱不还,大家都会知道,甚至你向谁借了多少钱,大家都知道,只要你不还,以后你就再也借不到钱了。那么,我们现在处在转轨时期,我们碰到大量陌生人,可能这个人就打一次交道,今后再也不打了,所以,“坑你一把没商量”。跟陌生人打交道与跟熟人打交道是不同的,熟人有道德约束,陌生人没有道德约束(至于传销变成“杀熟”,那是另一个层次的事)。所以,为什么我们中国的企业家做生意,特别要花时间和花钱用在吃饭上,要设饭局,要赶饭局。吃饭为了什么?为什么要吃饭?吃饭就是喝酒,七扯八扯,吃完了,喝完了,然后就哥俩儿好,然后你的叔叔、他的舅舅,你的同学、他的战友串在一起,最后吃几次饭下来,哎呀,咱们吃了这么多次饭了,应该是哥儿们了,我们原来是陌生人,今天已经成为熟人了,这个时候大家才敢签合同。可以想见,这个成本是非常高的,不但要见面,而且要吃饭,然后要套近乎,最后变成熟人,才能做生意,否则,准会被人坑。想想这些,我们就知道我们的生意多么难做。  在这个时期,还有一个情况是,每个人其实他不是不想讲信用,不是想不明白要不要讲信用。其实现在做生意,大家都知道,一定要讲信用,有了信用就好做生意。但是,不在于他的头脑中要不要讲信用,而是他敢不敢讲信用!你一讲信用,人家如果不讲信用,你就吃大亏了。这就是经济学里讲的“囚犯悖论”,如果你选择合作,人家却选择不合作,那你就吃大亏了。所以,在这样一个时期,面对这样一种社会现状,反映到企业,对企业文化势必产生重大的影响。  其次是,我们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我们发现小平同志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造成了这个社会在分配的一种差距。这种差距本身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积极的方面是,让每个人觉得,只要你行,去努力,你就能够成为富人,因为政策允许你成为富人,过去是不能富,“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宁要社会主义的穷,也不要资本主义的富”。那么,现在变了,是“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消极的方面是,这样一种变化,对每个人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我们知道,如果一部公共汽车来了,你说让一部分人先上车,那肯定要乱,如果你有规则,让老人先上,让妇女先上,让儿童先上,这样的话就有秩序。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整个市场经济推进的过程,它是一个“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过程,在当时的情况下,需要人们解放思想,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去创造财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让一部份人先富起来”的口号有着重要的历史作用。至于在经济高速的发展的过程中带来的分配上的差距,只能在发展中解决。  接下来的问题是,当一部分人真的富起来以后,就涉及到私有产权问题。为什么现在不断提出宪法修正,要加上“私有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因为我们的改革开放,高速的经济增长,每年接近8%的GDP的增长,所带来的一定是一部分人在里头获得多一些,而一部分人获得少一些。所以,不管是得的多的人要保护自己产权也好,还是得的少的人要获得自己的正当利益也好,这里头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冲突。这种冲突会反映到企业中来,会形成某种观念,这种观念也会带到企业中来,影响企业内部的合作和团结。我们讲的市场经济,实际上整个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一个产权基础上的,这个东西是你的,那个东西是他的,然后大家共同竞争也好,大家进行交易也好,产权就是一个基础。只有在这样一个产权清晰的基础上,这个社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果这个东西是你的,也是他的,你的也是我的,我的也是你的,他的也是你的,这样一来,整个社会就要出现混乱,经济就不可能发展。所以,在这个时期,产权问题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就是这两年来,在“两会”期间,全国工商联在提案中一再提出的,要保护私有产权,宪法要加入“私有产权神圣不可侵犯”的条款。而且全国工商联提出:确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并不是为了富人呼吁,而是为了穷人呼吁。为什么?因为,富人他已经有财力保护他的产权,而真正需要保护的是穷人。比方说,弱势群体—农民—的产权如果得不到保护,就会带来大量的社会问题,弱势群体尤其需要保护产权。在一个没有产权的地方,就没有正义可言,这样一种观念,这样一种思想,怎么让它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比方说,如果你是贪污国有企业的财产,就是贪污,公安局、检察院可以抓人。但是,民营企业里如果侵犯产权,就叫民事纠纷。因为,私有财产没有得到宪法的明确的保护。  如果在一个企业里头,员工没有产权意识,那么,这个企业就很难健康地发展。一个社会也是这样,如果大家都没有这种产权概念,那么,这个社会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比方我们说的国有企业,为什么国有企业遇到这么多的困难,因为国有企业的产权界定是不清楚的,不知道是谁的。我们举一个例子,有一位农民工,过年了,从深圳回老家,在路上不小心把列车上的玻璃给砸了,这时候列车员过来说,你打破玻璃要赔,我们这都是国有资产,损坏国有资产要赔.这位农民工就问他:“国有资产是谁的?”“是全民的。”“那我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国有资产里总该有我的一份吧,现在属于我的所有的国有资产,我都不要了,就要这块玻璃,这就是我的,然后我把我自己的玻璃打破了,没什么好赔的吧。”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呢?说明当国有企业的产权不能得到界定的时候,没有人会去爱护它。如果我们的民营企业里,产权得不到界定或者得不到尊重,那么这个企业的发展就无从谈起。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23

查查课堂: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自创立以来,所形成的习惯、思想及行为的综合。它可能无处不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