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全文

如题所述

浪 淘 沙 作者: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译文: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喜欢。

独自一人在暮色苍茫时依靠画栏,遥望辽阔无边的旧日江山。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象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这首词作于李煜被囚汴京期间,抒发了由天子降为臣虏后难以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对南唐故国故都的深切眷念。
全词以往事与今景对写,一虚一实。"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是主题句。往事者,如《浣溪沙》之 "佳人舞点金钗溜"、《玉楼春》之 "春殿嫔娥鱼贯列"等骄奢逸乐的帝王生活也。
蔡绦《西清诗话》云:"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山,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帘外雨潺潺……'含思凄婉,未几下世。"据此可知此词是李煜去世前的绝笔。词写亡国被俘后的悲苦之情,以梦境与现实的对比中凸现心底的深哀巨痛。
他初离故国、渡江北上时曾作《渡江望石城泣下》诗: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千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上阕写梦醒后的感受:雨声潺潺、春意阑珊、五更衾寒。而"一晌贪欢",则是以乐写哀,以梦写真。语似轻闲,实痛苦莫名。过片三句彼此呼应,"独自莫凭栏",乃自我告诫之语。因为凭栏所见,惟江山无限,难见故国。别时容易见时难,不是一般的对比,而是难上加难的意思。离别故国怎么可能容易呢?那也是极其难堪的事;但现在要想再见故国,真的是比登天还难!

最后两句用象征、暗示的手法,表达几层意思:江山故国、帝王生活像流水落花般一去不复返了,如今身为囚徒,今昔之比,有如天上人间;自己生命的岁月也将像流水落花般消逝了,生死之变,亦天上人间也。这是国家和个人双重的悲哀。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评煞拍两句说:"水流尽矣,花落尽矣,春归去矣,而人亦将亡矣。将四种了语,并合一处作结,肝肠欲断,遗恨千古。"王国维《人间词话》评李煜词"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作者】:李煜 【朝代】:南唐 【体裁】:词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
  罗衾不耐五更寒。
  ○○⊙●●⊙△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
  别时容易见时难。
  ●○○●●○△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注释】:
  [1]潺潺:形容雨声。
  [2]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3]罗衾(音亲):绸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4]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5]一晌(音赏):一会儿,片刻。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赏析】: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
  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两说都可通。
  “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间”句,颇感迷离恍惚,众说纷纭。其实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李煜用在这里,似指自己的最后归宿。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8-03
浪淘沙
年代:【唐】 作者:【李煜】
帘外雨潺潺,[1]
春意阑珊。[2]
罗衾不耐五更寒。[3]
梦里不知身是客,[4]
一晌贪欢。[5]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注释
[1]潺潺:形容雨声。
[2]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3]罗衾(音亲):绸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4]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5]一晌(音赏):一会儿,片刻。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
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所写情事与此差同。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则婉转曲折。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
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两说都可通。
“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间”句,颇感迷离恍惚,众说纷纭。其实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李煜用在这里,似指自已的最后归宿。
应当指出,李煜词的抒情特色,就是善于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自已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净,含蓄深沉。这对抒情诗来说,原是不假外求的最为本色的东西。因此他的词无论伤春伤别,还是心怀故国,都写得哀感动人。同时,李煜又善于把自已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结合起来。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在词中很少作帝王家语,倒是以近乎普通人的身份,诉说自已的不幸和哀苦。这些词就具有了可与人们感情上相互沟通、唤起共鸣的因素。《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如此,此词亦复如此。
即以“别时容易见时难”而言,便是人们在生活中通常会经历到是一种人生体验。与其说它是帝王之伤别,无宁说它概括了离别中的人们的普遍遭遇。李煜词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调短字少,然包孕极富,寄慨极深,没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做不到的。
第3个回答  2009-08-06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是说李煜想念自己失去的江山,其实他并无野心,只是担心以前的人民被老赵欺负,毕竟是亡国的。
一晌贪欢是出了大名的句子。
第4个回答  2012-12-28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相似回答